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都市报的人才断层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都市报的人才断层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严格来说都市报不是一个准确的新闻概念,1999年全国都市报研讨会上,曾经将新闻界经常采用的这一概念定义为: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读者,具有强烈的市民化、城市化色彩的报纸。都市报是中国报业的一支新军,从1983年第一份都市报诞生以来,全国的都市报方阵已经在高速发展中走过了10多年的路程,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都市报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2005年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7月,全国共有都市报285份,占全国报业总量的14.8%,规模仅次于党报,但是都市报的期发数、广告业务量和读者人数几乎占据了中国报业的半壁江山。

但是随着都市报的十年高速发展,都市报办报初期所聚集的一批人才已经开始稀释,都市报人才断层已经开始出现端倪,如果不及早动手采取相应的措施,都市报目前出现的新闻内容同质化、发行竞争无序化、广告增长下降化的现象将进一步扩大和蔓延,从而危害到都市报的生存。从全国来看,都市报在今后的岁月里如果想要一路走好,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

一、应对人才断层,广泛吸纳人才

当年都市报的创业者除了极少数来自党报以外,大部分都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虽然他们缺乏办报经验,但经过严格考试选的这些佼佼者却有着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综合素质较高,一经训练马上就可以进入状态。全国都市报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以后,当年依靠着年轻、锐气、创新拼打出来一片天下的都市报创业骨干,如今都已经人到中年,绝大部分都已经退出了采编的第一线,进入了中高层的管理岗位,还有一些离开都市报进入了党报等其他新闻系统。目前在第一线充当采编骨干的人员,虽然年轻,学历高,也受到过专门的新闻训练,但是由于大部分都是离开学校就直接进入了都市报从事采编业务,社会阅历明显欠缺,书本气息浓厚,知识结构雷同,对社会的认识浮躁。基本素质不能较好地适应都市报面临的巨大挑战,人才的断层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因此,为了保证报纸的办报质量,都市报应当像创业初期一样,敞开胸怀,不拘一格广泛吸纳社会的各路英才,尤其是重点吸收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开拓创新型人才,夯实采编一线的人才基础。不能说我们像以前的党报一样要求记者都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但是至少应当成为各行业的内行,不说外行话,不写外行稿件。只有我们采编一线的人才队伍素质提高了,结构合理了,基础扎实了,我们的采访水平、编辑水平和报纸的质量才会稳步提高。

二、委托高等院校进行人才订单培养

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有新闻系科,一些大的院校还开设有专门的新闻传播学院,很多学校的新闻专业学生一个年级就可以达到200~300人之多,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报名人数和招生人数一直热度不减。但是由于新闻专业的学生规模发展过快,培养方式单一,培养观念陈旧,与都市报大量缺乏能干的、有实践经验的一线人才情况无法有效匹配,导致出现了一方面都市报大量缺乏能够顶岗工作的年轻人才;另一方面最近几年大量的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就是失业的尴尬局面。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学生实习也是与实践相脱离,实习效果并不好。

以大河报为例,每年过完春节都会有大量的新闻院校的在校学生蜂拥而来要求实习。过去是免费实习,但是眼看应接不暇,最近两年改为交费实习,就是这样,要求来实习的学生还是有增无减。而且这些前来实习的学生往往都是利用私人关系前来实习的,没有明确的实习目的。很多学生都是来报社看看热闹或者跟随记者署个名字到学校交差了事,经常是实习几个月下来,问他们学了什么,结果却是一问三不知。让带他们实习的老师给他们写个鉴定都感到十分为难。

为了解决高等院校有人用不上,都市报想用没有人的矛盾问题,都市报应当与高等院校结合起来进行人才的订单培养。针对自己需要的人才提出明确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如果是采编人员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如果是发行人才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如果是广告人才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等。根据自己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把这些订单培养的人才安置到他们将来工作的岗位进行实习,学习实用本领。如此4年当中反复2~3次,这样的订单毕业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马上就可以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到单位就可以轻松接手工作任务,不需要进行二次培训。这样一来既可以减少学生的适应期,也相应地减少了单位的培养费用。

三、进行适当的人才储备

都市报说白了就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只不过这个企业经营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新闻,它比其他企业经营的商品有更多的特殊要求,但是只要是企业,它都要追求利润,它要追求报纸利润长期价值的最大化,追求报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价值分配的合理化、有序化、最大化,这样才能令报纸的发展更健康和更持久,而这其中人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人才素质过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报纸为了争夺读者频频出现低俗化和虚假新闻不断的负面作用。

人才是都市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雄厚的人才资源是打造报业核心竞争力的智力支持。与党报多年的人才积淀相比,在高速成长当中的都市报,在其急剧扩张的过程中,人员频繁流动,其人才素质参差不齐,必然会影响到都市报的发展后劲。适当地进行人才储备是都市报长期生存下去的基础和根基。我们认为所谓的人才储备,就是把那些已经在都市报从业多年、有着丰富的办报实践和实战操作经验的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到国外和国内的高等院校和知名报社中,进行培训和考察,要避免走马观花式的考察,最好在一年以上,坚持个3~5年下来,他们吸收了开放的文化、包容的文化,就可以培养和储备出一批有着国际视野的人才,把他们留在都市报内,形成都市报事业发展的骨干群。

国外很多报纸都是百年老报,他们市场化的经验非常丰富,而我们都市报从创办开始到现在算起也就是10多年的经验,虽然发展很快,但是问题也不少,如何在市场的浪潮中发展壮大自己,人才是现在和将来都会制约我们的关键问题。都市报只有储备好自己的人才队伍,努力和国际接轨,才可能使自己站稳脚跟,迈出坚实的步伐。在中国历史上,先秦诸子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即儒、法、道;7世纪和9世纪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如唐诗、宋词、科学发明、书画与理学;在21世纪和更长远的年代,我们希望中国报业能奠定中国在全球商业文明中的辉煌地位。这需要时间,更需要远见,需要对过去不健康基因的反思超越,需要在改革创新之路上永远的追求和奋进。

(作者单位:大河报社)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