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赋予语文课艺术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赋予语文课艺术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作为语文教师应赋予语文课艺术性,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以艺术空白启发学生;以较高的素养吸引学生;以艺术情境引导学生。

关键词:赋予;语文;艺术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课的艺术性在于它能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无穷的回味,无尽的美感,它蕴含着丰富的情韵和绝美的意境。在新课标下,审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语文课堂教学,不禁要问怎样的课才算是理想的课或好课?答案不一,众说纷纭。但我们认为,赋予语文艺术性的课才是好课。那么如何赋予语文课艺术性,则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曾和同行一样都经历过感叹、困惑、迷惘、惊喜、顿悟。在课堂教学的评比中,也体验过失败的辛酸和成功的喜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教师真的在教育的旅途中成长起来,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问题也不不断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语文教师说:“越教越不会教了。”面对新课标新要求,对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教师,也同样是一种挑战。于是,我们就想,怎样才能让语文课上得富有感染力,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呢?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以艺术空白启发学生

既然语文是门艺术,就要为学生留有艺术空白,让学生有想象或探究的空间,不能上“满”了,应该留有余地。要能促使学生透过有限去展现无限,通过已知解决未知。因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不是从“零”开始的,也不是一节课可以终结的。因此,希图在一节课上解决所有问题,必定会捉襟见肘,导致教学的封闭和僵化。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或自己动脑后能填补留有的空白,在探究问题中又生成新问题,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并能激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究热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即使有广博学识,也不要包办代替学生解答问题,而应把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再放给学生自己解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还学生思考权。否则“盈满”的教学方法会掐灭学生思维的火花,无法展现千姿百态的艺术世界。

二、以较高的素养吸引学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只有准确地表达,学生才能沿着教师的思路积极地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从而化知识为能

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简洁、生动、有启发性,这属于艺术性的问题。教师的语言越简洁,学生越易于接受。在丰富的语汇中选用最恰当的字眼儿,用最少的话说出最明白的意思,实际上也能反映一个教师的语言素养。语言是人的心声,它不仅反映着人的思想、情感、欲望和要求,也反映着人的科学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以及个性风格等。为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教师需要使用名言、警句、比喻、夸张、歇后语等修辞手法,使教学语言声情并茂赋予语文课以艺术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不说通晓天下事理,至少要了解文学、史政、科学、哲学、美术、音乐等。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引用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都能成为课堂的亮点。

三、以艺术情境引导学生

我们发现学生表达的热情与年龄的增长成反比,不愿当众表达是不利于提高说写能力的。因此,要通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表达欲,从而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将声、像、动画等多种手段融合起来,以强烈的气氛渲染,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心潮澎湃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课堂教学中,要利用课文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让学生思维更活跃,想象更奇特。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原动力,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油。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学生就会被情境所感染,被内容所陶醉,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披文以入情,循路而入境。”这种融洽的师生情感会使师生心灵之弦产生微妙的碰撞,呈现强烈的共鸣,奏出和谐的乐章。这时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已变成了一种享受,学生怀着兴奋的心情、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动口、动手、动脑。愉悦的审美满足、高昂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贯穿于课堂,甚至会辐射到课外。学生的这种自主意识一旦觉醒,就会产生无穷的能量,所以我要说,请我们的语文教师努力创设艺术情境,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

艺术性的语文课,如同鸟语花香、奇葩怒放。有时炫美异常,有时空灵飘逸;艺术性的语文课,情景交融,声情并茂。有时温柔如风,有时猛烈如浪;艺术性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有时吟诗作画,有时闭目遐想。让我们的语文教师,用灵动的思想、激情的语言奏响艺术的心弦;用广博的学识、杰出的才智,点燃艺术的圣火。

祝愿我们的语文教师用闪光的智慧照亮语文艺术的殿堂,用艺术性的语文课引领学生走进如梦如幻的桃花源。

(作者单位 吉林省珲春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