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面面观 第6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面面观 第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郝上恒:收购最具价值的服装企业

在商业环境中,服装企业在面对经济危机到来时的反应都是降低成本、回笼资金。这是一个普遍采取的应对反应,但是有少数企业在危机时却开始扩张自己的版图,收购那些发展不利的企业,这可谓是一种大胆的挑战和尝试。

服装企业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进行收购呢?因为当整体经济环境处于发展停滞状态时,一些资本价格是处于最低谷的。如,服装的品牌价值。一些国际大牌,由于经营不善导致濒临破产,现在要卖掉自己的品牌以偿还债务。那么在此时收购可以获得最低的价格。同时,作为发展中的、还不太成熟的中国服装企业在并购时还是要选择其中最具价值的部分进行收购。

中国是全球较大的产能基地,如果进行同质的产业链上的收购就是多余的,如一个加工型服装企业再去收购另一个加工型的企业就是多余的。这种收购的意义仅仅企业规模的重复扩大,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其他更多的价值生长空间,因此,笔者认为这样的收购是没有意义的。

中国服装企业现在最需要收购的是选择在价值链上具有较高价值环节的部分,即所收购的部分应能提升本企业的价值。比如说,原来是一个大众化的品牌,当一个高端品牌处于困境时,可以把它收购来。现在收购的这个品牌在将来是可以提高原有的品牌价值,缩短企业为此发展所要的时间。那这种收购就是有意义的,也是有价值的,靠收购的高端品牌平台就可以搭上一条快车道,迅速提升自有品牌。

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也许对价值链的收购对现在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服装企业更具有价值和发展前景。

邹郁:成功的企业必须要做到各方而资源的完美融合

波司登和雅戈尔这样的中国“航母级”企业购入国外的品牌是经济危机之前就出现过的案例。我和我的朋友也操作了一个女装品牌,今年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成功进入了意大利,会邀请到了意大利的总理、佛罗伦萨、撒丁岛的市长,这些政界人物的参与,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合作和机会。比如Chanel面料的中国经营权。现在很多中国曾经走出去的品牌都有收缩的趋势,可是我们能走出去,我认为这就是设计师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区别。设计师品牌被接受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创意和设计师本人,但是它们在品牌的商业化方面还是很弱。这方面谢锋就做得比较好,吉芬不是纯设计型的品牌,并且也找到了国外的公司,目前专卖店已经开入全球多个国家。

所以说,大环境不好只是要看对什么样的企业而言,因为老板的个人力量这时已经微不足道,不能与整个经济环境抗衡了,拼就拼在企业多年下来积累了什么优势。很多品牌在“好年成”里靠老板的魄力和敢闯敢拼的一时之勇拿下江山。但是企业是一台机器,不是一个人拉的小车。成功的企业,必须要做到各方面资源的完美融合,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和砸资金。正因为经济危机,才需要新的想法和思路去刺激市场。品牌走出去,不但要有很好的商业化运作,同时还应注意文化的渗入,只有这样,进入异域市场后,品牌才能收到好的接受度。

马新征:纺企能否顺利“过冬” 命运在已手中

无疑,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在这个“经济寒冬”中,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一方面。经历了多次经济周期考验的企业们,时刻都在为过冬做准备;而另一方面,冬天总是来得那么突然,整体经济的衰退,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所难免。因此,如何根据当下的状况进行适时调整,又是对企业的一次新的考验。

从目前的情况看,即便有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大环境,以及行业的现状在短期内也不会有所转变。扩大内需和提高出口退税率改变不了外部需求的萎缩现状,更改变不了世界经济的整体衰退。相信政策的出台在提振企业信心方面必然会起到积极效果,但是治愈不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大幅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等给企业带来的伤害。此外,政策虽是“灵丹妙药”,但纺织行业已经病入膏肓,错过了进药的时机,根本无法挽救企业于生死。政策的效果仅仅是延长部分企业的寿命而已,扭转不了行业发展的趋势。现在企业只有自救,才能熬过寒冬。

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困局呢?

在目前的危机中。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活下去。业内专家给出三道良策:“找”、“砍”、“干”。

“找”,“找准定位,寻找机会。”危机即是危中有机。找准定位也意味着作出保留和放弃的决策。寻找机会,意味着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开发新的市场潜力。关于保留还是放弃,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想抓住活的猴子,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瓶子里面放一颗枣,猴子将爪子伸进瓶子当中,握住枣,手臂就被套牢了。对于猴子而言,只要放下枣就能逃离瓶子的束缚。但猴子往往不会作出这个决策,于是就被抓住了。

在危机面前,企业应权衡轻重,有所保留有所放弃,切不可做不会决策的猴子。猴子的命运只有一条那就是被行业淘汰,更何况现在行业气候是如此之冷。

“砍”,“企业过冬首先就要砍,砍规模、砍成本。进行人员结构的调整。”2009年以来,一些企业便采取此项措施来为过冬做准备。需要知道,减轻负担、保持体力是抵御寒冬的好办法,保持合理的生产规模即可。企业强弱不看规模、不看人数,而是看利润,缩小企业规模等于保存体力,可以度过更长的寒冬。

“干”,“坚定把企业办下去的信心。相信行业的春天一定会到来。针对市场情况进行有条不紊的改革,精细管理。做到高效。”企业倒闭使行业信心大失,投资减少、行业失业率大幅提升。过去数月来,中央决策层多次表达的――“信心”两字,看似虚无飘渺,实则万钧之重。信心已成为当前应对危机、防止衰退的重要资源。那些正迷失在十字路口的外向型出口企业,或者在困境中消极挣扎的中小加工型企业,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这种信心。

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做所有的事情都可能得到回报,而在行业变天的时候,企业应一定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切不可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