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课堂内外的有效阅读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课堂内外的有效阅读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叶圣陶指出:“国文科之目的在‘养成阅读能力’与‘养成写作能力’两项。”并说:“教师的讲课就不是一篇篇的课文了,而应当着眼于教会学生看书写文章。”阅读是一项需要学生自主独立参与的特定的心智活动,阅读教学要求老师对这项活动进行引导点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涵括的内容广,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所以也是语文教师倍感头疼的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笔者认为,有效的阅读教学首先要确立阅读文本美的观点,以对美的认同、热爱、追寻为动机的阅读,远比任何枯燥的做题方法更能指导学生形成阅读能力。而能够展示文本美并能吸引学生的方式,首推朗读。

笔者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以及《高中语文考试大纲》中对于阅读“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级”的要求,就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做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说到底无非是听说读写。读就是从朗读开始的,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说明朗读确实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事实上,朗读不只是“读”,它是“读”和“听”同时运用和发展的过程,有助于知识的吸收。学生在朗读时,特别是在熟读之后,对文章留有较深的印象,久远不忘。朗读更是课堂阅读的重要形式,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很难想象,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如何能够长时间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

朗读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在于对文本本身的探究,也符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美国作家阿尔菲·寇恩(Alfie Kohn)有句关于教育的金玉良言:“身为一位教师,特别是中学、高中或者大学教师,当他坐下来安排一堂课或考虑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之前,他应该先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当学生10年后回忆这堂课时,我希望他们记起什么?’……老师们有时要等到冬天即将结束了,才教学生用雪来做精巧的雕塑。”是啊,尤其是坐拥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中华文学,如果我们语文老师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各种有益于他们成长的书籍,不能为学生开启探寻博大精深的文学的大门,我们也有些枉为人师了。而朗读恰好就是这把开启大门的钥匙。

从评价角度来看,朗读也是综合展示老师和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对作品有了真正的理解,才可能声情并茂地将它用语言的形式展示出来。读文章是语文老师最见功底最显才情的事。当然,语文老师朗读,并不是为了显摆,我们需要的是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染学生,让语文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看到朗读的发展性

朗读的实质是悦读,悦读为可持续性读书提供了内在的动力。与可持续性发展背道而驰的是厌读、厌学,而学生之所以厌读、厌学,无非是学习没有带给学生相应的快乐,相反成了包袱。我们在抱怨学生不爱读书的时候,是否有思考过,是什么原因让学生看书只愿意看动漫?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远远地躲着有着无穷魅力的文学著作?想想我们语文课堂都在干什么?题海战术让课堂上充斥着似是而非的练习;条分缕析让优美的文章支离破碎。我们也总在做鉴赏的题目,却忘记了朗读是最便捷的鉴赏途径。听老师动情地朗读,乐在其中,朗朗的书声起来了,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情。

朗读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语文老师恰恰可以用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繁重的课程学习,让学生在题海中疲于奔命,孩子们已经不那么乐意用作业之余的不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了,除非他们真的喜欢上了阅读。老师有责任引领着孩子们读书,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朗读来吸引学生。试想,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果再加上老师的言语展示,若再加上朗读后的些许点拨和引导,势必比沉默的文字更有吸引力。学习本身就是从模仿开始的,在老师的引导和方法的指引下,不仅仅老师读,学生也逐渐地喜欢上读,乐于读,自然就点燃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收益的就不再只是课堂阅读,水到渠成地延伸到课外阅读了。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哈佛商学院邀请儿童精神科医生罗伯特·寇尔(Rober Coles)开设一门伦理道德课程,他的教学进度表上列出的全部是文学作品。寇尔引用了一段话来说明他的目的:“将读者的心弦紧紧扣住,使他们对书中的任务产生同情,并希望当读者合上书本时,他们的性格已经受到了影响。”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力量,远远大于苍白无力的说教。我们也看到了阅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神奇的力量,可以促进青少年智商情商全方位的发展,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朗读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用担心朗读会浪费我们宝贵的课堂时间。首先朗读绝对不是单一的“读”,同时也是一种形式的“说”,而且直接作用于朗读者和聆听者的“听”。笔者任教地方属于粤方言地区,粤语作为日常用语,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用朗读的方式,首先提高的是学生“听说读”的能力,相信写的能力也将相应程度地得到提高。其次,在朗读的过程中,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反过来也将促进听说读写的综合发展。

三、把握朗读的实操性

朗读要达到有效作用于阅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能是放任式地进行,必须掌握朗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在操作过程中有序进行,把握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爱上朗读。爱上朗读了,也就能游刃有余地使用这把开启“悦读”和深度阅读的钥匙了。关键是,打开了一扇门,我们就不再只是看到门上的内容了,门后的风景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漠,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阶段一:聆听,感受朗读美。让学生爱上朗读。

在这个阶段,老师是朗读的引领者,也是最重要的朗读者。这个阶段的目标很简单,让学生感受朗读美,爱上朗读。主要由老师进行朗读示范和朗读技巧的点拨,学生初步进行朗读实践,切忌操之过急。老师不仅要挑选教材中优美的文章进行朗读,而且还需要用宽广的视野,挑选能够吸引学生的朗读素材。挑选素材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要优美,二是朗读内容有一定的故事性。电视节目《60分钟》是美国电视史上播放时间最久且在黄金时段获利最高的节目,节目制片人唐·赫维特(DonHewitt)负责节目最后的剪辑,他说:“《60分钟》成功的秘密很简单,我无法相信竟然没有人发现,其实只是几个连小孩子都会说的字:‘我要听故事!’”赫维特先生知道,如果缺少了故事性,观众就会离去。因此,同样的道理,老师们如果忽略了故事的重要性,他们也就面临学生离去的危险。

听老师范读是重要的形式,但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聆听方式,听名家的朗读。这是一种动态的动情的阅读。比如,听陈铎朗诵的《阿房宫赋》、《乡愁四韵》、《望大陆》、《我爱这土地》、《话说长江》,可谓气势磅礴、感情充沛。

除了朗读者的考虑,内容的选择之外,把握朗读时机也很重要。课堂中要把握好什么时候最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朗读的时长。课堂之外,相应的朗读内容也要选择最佳的情感契机或者瞄准学生的兴趣点,在恰当的时候插入情感吻合的名家朗诵或者挑选合适的内容,由老师来朗读。如果在第一个阶段,学生就已经失去了朗读的兴趣,那么,朗读的实操性就已经大打折扣了。

这个阶段,至少要持续一个到两个月,通过这个阶段,学生已经认同了朗读的美,也逐渐地领略了文学的魅力。特别注意的是,这个阶段,切忌让学生动不动就写读书心得,否则,学生还没来得及喜欢上朗读,也还来不及拓展到更多的阅读,就已经因为泛滥的读书心得而心生厌倦了。

阶段二:多种形式地朗读,由学生展示朗读美。

如果只是单一的老师朗读,然后指导,接着学生习读,估计时间长了,学生也该要厌倦了。在第二个阶段,老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朗读美的舞台,如果学生能够以舞者的心态将朗读的美展示出来,对于朗读就不只是喜爱了,或许他们就会开始钟情于朗读了。

朗读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有集体读、个别读、分角色朗读、自由朗读、朗读竞赛,有语文课堂上的朗读,也有早读时更为广泛的朗读等等。每一种形式,都可以演绎成美的展示。就拿集体朗读来说,这原本是一个最能滥竽充数不容易让学生看到自己朗读水平的形式,可当笔者不厌其烦地将集体朗读录下来,再放给学生听,他们自己欣赏、自己评价,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改进时,朗读的美就愈来愈近地展示在这种美的创造者面前,朗读的成就感也就悄无声息地产生了,于是学生不爱朗读都难了。

除了读本身的多样化,在内容上也可以多种形式。课内的美文、课外的延伸,课外延伸可以有老师的推荐、学生的推荐,那么,朗读也就可以热热闹闹地在语文课内外的舞台上百花齐放了。

阶段三:整合教材,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精挑细选地朗读,享受朗读美。

一旦学生热衷于展示朗读美了,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同时,第三阶段也要悄无声息地展开了。这个阶段,着重于学生能够在欣赏朗诵、展示朗读朗诵之美的同时,构建不同篇目相同主题之间的联系,同时,拓宽阅读面。

必修篇目 选修篇目 拓展:名家朗诵欣赏或其他 主题(或目的) 朗读标签 推荐阅读

《霞》《我与地坛》(必修一) 张晓风《只因为年轻啊》、周国平《面对苦难》(选修4) 陈铎、孙小梅朗诵的《那时你老了》 感悟生命 欣赏 徐国平《给鸟一次飞的机会》、(美)塞缪尔·麦科德·克罗瑟斯《人人都想当别人》、沈从文《时间》、(美)马克·吐温《生命的五个恩赐》

《我的母亲》(必修二) 《喀布尔人》:一样的父爱(选修5)、通讯:《 温暖在父爱的光芒中》(选修8)、父亲的心声:《傅雷家书四则》(选修10) 《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朗诵:珍惜、

蒋雯丽柔情朗诵《别哭,我的宝贝》 感悟亲情;体验情感 欣赏 韩梅梅《趁一切还来得及》、周海亮《男人的怀抱》、贾平凹《酒》、杨列宝《母亲泪》

《再别康桥》

(必修二)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戴望舒: 《寻梦者》《我的记忆》、冰心《春水》(选修3) 《听听那冷雨》《乡愁》《乡愁四韵》作者:余光中,朗诵:陈铎 现当代诗 欣赏和尝试朗读、朗诵比赛 泰戈尔《飞鸟集》《园丁集》,舒婷、冰心、席慕容、汪国真、徐志摩等的诗

《阿房宫赋》《赤壁赋》

(必修二)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苏轼《后赤壁赋》(选修2) 《阿房宫赋》朗诵:践离 经典古文 教师范读、指导及朗诵视频、学生个人、集体朗诵 读苏轼、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等,并比较境况及其诗文风格。

《荷塘月色》(必修一)《黄山记》《瓦尔登湖》(必修三) 《荷塘月色》朗诵:林如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朗诵:陈醇 山水美文 教师范读、指导及学生自由朗诵 郁达夫、沈从文游记

《寂静的春天》(必修三) 吴湘韩《洞庭湖大规模退田还湖》(选修8) 教师朗读《寂静的春天》(不同于课本上的节选) 人与环境 学生推荐优秀环境题材小说节选朗读(故事性朗读) 长江环境保护长篇小说《碧水梦》、(美)迈克尔·克莱顿科幻小说《侏罗纪公元》、《神秘之球》

《山居秋暝》《蜀道难》等(必修三) 《积雨辋川庄作》《梦游天姥吟留别》(选修1) 《蜀道难》朗诵:鲍国安 经典古诗 教师范读、指导及学生自由朗诵、集体朗诵(反复读)

《雨霖铃》(柳永)《声声慢》(李清照)(必修三) 婉约派词: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东南形胜》,李清照:《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永遇乐·落日熔金》 朗诵视频: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水调歌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经典古词 教师范读、指导及学生自由朗诵、集体朗诵 比较婉约派和豪放派不同词风和朗读特点,推荐阅读宋词

《药》《项链》(必修三)《宝玉挨打》《阿Q正传》(必修四)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选修5) 《红楼梦》的角色解说 小说 学生舞台剧(分角色朗读) 《红楼梦》(读了的再读);丹·布朗的一些小说,比如《达芬奇密码》《失落的秘符》《天使与魔鬼》等

《孔孟两篇》《过秦论》《师说》(必修四) 《论语选读》(选修13)《逍遥游》(选修14) 于丹《论语心得》视频 经典古文 教师范读及朗诵视频、学生个人、集体朗诵 继续读点《论语》

《雷雨》《哈姆雷特》(必修五) 了解古代和西方戏剧(选修6) 戏剧 学生舞台剧(分角色朗读) 莎士比亚戏剧

阶段四:学生学会在朗读中思考,拓展朗读美。

在第三阶段中,师生已经有意识地构建了篇与篇之间的联系,这个阶段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朝更高水平发展,尝试着边读边写,将朗读、阅读时的思考或带给自己的启发付诸笔头。实际上就是将朗读中感受到的美外化,学生有了感悟,写成文字就不同于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就能言之有物了。写作也就成了检验有效阅读的非常简便而实用的一个方法。当大家都在读亲情时,学生用最朴素的文字感悟到了父母平凡而伟大的爱;当说到环境与人时,学生开始思索人类的现状和未来;当说到先秦诸子百家时,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叹先人的智慧和哲思……

经过四个阶段的训练,我们用朗读这个不起眼的切入点,将必修和选修,将听说读写进行适当的整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特别注意的是,四个阶段切不可截然分开,每一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深化,同时每一个较前的阶段都必须在后面的阶段持续地强化,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展示美也享受着这份美。于是展示的舞台将会越来越宽广,展示的形式也就变得灵活多变,学生的视野也就不再是书本上狭窄的范围而变得越来越开阔了。学生由最初的跃跃欲试到纵情享受朗读、享受阅读,参与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

伍尔芙有过这样一段话:我有时会这样想,到了最后审判时,上帝会奖赏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征服者、伟大的立法者和伟大的政治家——他们会得到上帝赏赐的桂冠,他们的名字会被刻在大理石上而永垂不朽;而我们,当我们每人手里夹着一本书走到上帝面前时,万能的上帝会看着我们,然后转过身去,耸耸肩膀对旁边的圣彼得说:“你看,这些人不需要我们的奖赏。我们这里也没有他们向上帝要的东西,他们只喜欢读书。”伍尔芙幽默机智地说出了书籍带给人们心灵的慰藉。语文课堂中学习的课文,不过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更多的课堂外的优秀作品。而我们进行朗读,是为了开启广泛阅读兴趣的钥匙,也是走近文学、亲近文学的一个有效的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朱昌元.语文——生命栖息湿地[C].长春出版社,2011.

[5]吉姆·崔利斯(Jim Trelease).朗读手册[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

(莫海容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鱼窝头中学 51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