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给地球做“CT”的物探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地球做“CT”的物探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们坚守在沙漠戈壁,践行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无悔信念

物探工作,被称作给地球做“ct”。

物探人,被称作找油先锋。他们是走在油气勘探最前列的人,是揭开油气勘探序幕的人,是寻找地下油气的侦察兵。

组建于1965年的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塔里木经理部247队,至今已有47年的勘探历史。

从参加塔里木会战以来,247队从塔中、塔北到库车山前,从沙漠勘探到山地勘探,面对艰险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世界级的勘探难题,他们从不言难,始终在塔里木风沙弥漫的沙漠里,荒无人烟的戈壁深山间攻坚啃硬,执着前行,为塔里木油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称沙漠劲旅、山地铁军,先后荣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先进集体、甲级地震队、百面红旗单位等多项荣誉。

“吐北二维勘探”项目

——出师大捷

山势高陡,断崖林立,沟壑纵横,有的测线已经延伸到了雪山之巅。工区内遍布农田、村庄、水网和煤矿。

这就是吐北的自然环境,也是247队面临的第一个山地勘探项目。在沙漠里征战多年,为塔中、桑塔木、轮南及哈得等多个油田立下赫赫战功的247队,能否在全新的挑战中再写辉煌?

接到项目通知,247队领导啥话没说,带着所有队领导、班组长来到了经验丰富的山地作业队学习取经。“我们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47队人说。

“要想成功实现从沙漠队到山地队的转型,首先要转变观念。”247队领导说。他们很快确立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严密计划,精细管理”的工作思路,并把这一思路贯穿了项目运作的全过程。爆炸车完成井炮作业,随即转入公路警戒;白天,采集全线查通排列,工农员积极与地方群众沟通协调,提前为震源在农田、村庄的施工铺好路,为夜间放炮作好准备。这样的全动态运作,使吐北项目施工很快驶入“快车道”。

“杜绝‘等、靠、要’,自己的困难自己解决”,这是247队的一贯风格。山前砾石流沙地区的钻井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在吐北工区,河道内有80口井,每当钻机打到高速层后,井壁就会坍塌,流沙於井,导致无法下药。247队经过反复试验,改进了钻具和钻井工艺,成功地解决了砾石流沙井成井难的历史性问题。

吐北的山体相对高差极大,那犬牙交错的断崖,常常阻挡人们施工的脚步。“这地方太难干了!”有人抱怨。“只有鸟飞不上去的山,没有人走不过去的路。能干难干之活,才是咱247队!”247队领导说。经过现场踏勘,队里决定采用“专业化服务”的做法,在队员中选拔爬山能力强、身体条件好的年轻人进行专业训练,成立一支“飞虎队”,专门来进行悬崖陡壁的施工,使施工速度大大提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施工结束,地震资料一级品率达到了95.24%。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资料采集,进一步落实了大北3号构造。第一次转型干山地项目就发现了构造,有人说247队机遇好,碰得巧。可更多人则说:“机遇是给勇于挑战困难的人准备的,没有攻坚啃硬和扎扎实实的工作精神,机遇再好也抓不住。”

“牙哈(东西)三维勘探”

——“神经区”的“手术”

牙哈(东西)三维勘探项目,是塔里木最复杂的城区三维勘探项目之一,它填补了库车城区地震资料的空白。其面积近300平方公里,工区地形复杂,戈壁砾石区、农田沼泽区和城市居民区遍布其中。有人说,在这样的环境中施工,犹如在神经区里做手术,其难度可想而知。

钻井难、放线难、警戒难等诸多难题,一股脑儿地堆到了247队面前。为了放好沼泽地里的大小线,放线工经常在沼泽地里爬进爬出,每天都是一身水,一身泥。

如何在县城里进行测线施工,是此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顺利通过库车县城,247队充分利用白天时间做准备,使用导航仪,提前把测线要经过的地方测量一遍。测量队员们背着RTK仪器,在自选商场、农贸集市、办公大楼之间马不停蹄地忙碌着。放线班队员穿墙上房已是家常便饭。一次,一个队员在某化工厂检查厂房上的大线时耽误了时间,被门卫怀疑,扣留了一晚。

采集最为困难。夜深人不静,凌晨一点开始警戒,到两点才能开始放炮生产。早上六点,早起的人们又开始活动了。有效作业时间只有4个小时。

对于牙哈三维项目的警戒之难,247队员工吕诚感受颇深。

那天夜晚,施工测线要贯穿314国道,吕诚负责警戒。

“路是国家的路,为什么不让走?”

“我们急着赶火车,误了点儿谁负责?”

“让开!我急着回家!”

公路边,焦躁地等待放行的路人把吕诚围住,吐沫横飞,表情不悦。

“大家请听我说,我们正在进行石油勘探,前方正在放炮,很危险,暂时不能通行。”不管人们说什么,吕诚都笑容满面,拿着地方公安局出示的证明耐心给大家解释:“我理解大家的心情,请放心,我们会每隔一段时间给大家放行一次。为保障大家的安全,请耐心等待一会儿,好吗?”当给大家耐心地做完解释后,在深夜中持续站了几个小时的吕诚双脚早已没有了知觉,双手和脸也冻得通红,而他就这样在寒冷的深夜中守候了一晚。

辛苦的远不止吕诚一个人。施工期间,每晚深夜,247队守候在各个路口的警戒人员多达三十多个。他们两人一组,彻夜不眠。11月的牙哈之夜,寒风呼啸,滴水成冰,他们就这样彻夜在寒风中守候,执行着对讲机里的指令,“警戒”、“放行”,为采集工作和人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在牙哈三维施工中,247队遇到了物探生产几十年来都没有解决的串感应问题。这个问题在地震采集中时有时无,云彩、天电、地面电场都有可能引起串感应。遇到串感应,采集的资料就明显变差,甚至不能用。地震队应对串感应的传统方法是躲、避。

“困难不解决就永远是困难,这次不能再躲了,攻克它!” 247队迎难而上。10多天的时间里,他们先是采用大线加长线、小线堆放等多种方式加强屏蔽网,结果均无效。但他们没有气馁,反复的探索、研究,最后根据串感应的传输方向与规律,彻底解决了串感应难题。该成果获塔里木油田公司和东方物探公司科技创新奖,并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QC成果一等奖,最终申请为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