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高中生物第三轮复习策略的应用指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高中生物第三轮复习策略的应用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028-01

摘要:高中生物第三轮复习是高考前的冲刺阶段,如何把握有效的复习策略应用于学生复习实践中,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总结了考前一月如何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查缺补漏,并通过课本实验进行分类复习,最后提出几个具有重要针对性及有效性的复习环节,以保障考生沉着、信心迎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 第三轮复习 策略指导

高考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上旬到六月上旬,在这仅仅一月的时间内通读课本已无意义,教师应推陈出新,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查漏补缺,以考纲、解读样卷,把握生物命题趋势,以有效评讲提高学生第三轮复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以下是笔者在指导高中生物第三轮复习中的一些体会。

一、重温课后习题,解读典型样卷,分析命题趋势

在平时教学中,多数教师对课后习题不太重视,认为理论单一,指导性不强,往往在新章节教学后对课后习题一略而过,却未意识到教科书是最权威性的知识载体,其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课后习题篇章在教科书所占比例虽不多,但对章节具有巩固、拓展之功效。以人教版高中生物为例,在习题中判断和画概念图虽不曾在考试中出现,但此习题能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把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出新课程中的概念教学理论与基础教学理念。

第三轮复习的基石不仅在于熟练生物基本知识体系,还在于复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依据考纲,以课堂分析样卷的形式突出指导学生探究性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能力,从以往年试卷中的主干知识指导学生关注考试内容,锤炼学生获取试题信息及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可根据近三年试题,推理高考命题趋势:

1.在理念上:体现新课标生物科学素养、探究性、实践性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新课标理念在考题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发散、探究、科学实践能力。

2.在内容上:突出重点主干知识并加大对选修知识的考查。如今选修已转向为对实践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需大力指导学生不可忽视选修内容,这在近几年高考生物已明显体现。

3.在能力上:加大对学生运用表格、图像、实验等能力的考查,这都需要学生具有逻辑、发散思维,才能在高考实验设计及分析题型中获得分数。

二、注重课本实验,关注实验细节,指导实验分类复习

1.实验原理归纳:实验原理文字表述艰难,但确是实验设计的整体依据及设计思路,即通过…达到…的目的,还包括实验现象及结果原因及实验步骤根据等。教师把握实验原理归纳,可指导学生通过原理探究实验系列现象、结果等依据,在高考试题中发挥出良好效果。

2.实验方法总结:生物试验方法很多,主要由实验条件、实验结果的控制、显示方法,实验物质检测方法等,在教材辅导资料中对这类方法介绍很多,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在那种题型运用何种试验方法,避免学生因方法过多而对题型解答方法应用上不知所措。

3.实验试剂使用:课本实验中有许多试剂在不同实验中都有使用,但使用方法有差异。例如酒精: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苏丹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在薄片上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可以洗去被染玻片标本上的苏丹Ⅲ染液浮色;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作为解离液成分,即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能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1];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提取色素等等。

4.关注实验细节:课本实验中还隐藏着一些细节知识点,在回归课本时应特别注意。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应先放盖玻片再滴酵母菌培养液,这与平时操作是不同的;观察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时在载玻片上滴清水,在观察DNA和D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滴的是生理盐水,而在观察线粒体时滴的是健那绿染液;探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是用取样器取样而不是样方法等等。

三、总结生物学研究方法,提高第三轮复习有效性和针对性

高三复习后期,各种各样的练习是大量且频繁。如何对学生的复习进行有效指导呢?如何帮学生走出“越基础越重要的知识越易出错”的怪圈呢?这就需要教师总结生物研究方法,提高第三轮复习有效性和针对性。

1.同位素标记法

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根据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生物化学反应进行追踪,从而反映物质和能量变化的规律[2]。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3H―标记氨基酸;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15N―标记蛋白质、DNA;14C―标记CO2;18O―标记O2、CO2。高中生物课本中涉及的同位标记法主要体现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3];验证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于水;光合作用中的卡尔文循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半保留复制等。

2.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研究者对某一现象进行问题答案的观察、认知、推理、经验及想象创造的一种假说,以假说现象的对错演绎出真实的预期结果,在通过实验进行论证。在指导中,教师可对学生演绎某一现象,通过实验论证得出结果,并让学生学会此方法的运用,在考试中往往能找到捷径,避免走弯路。

3.类比推理法:《必修2》第28页介绍了萨顿在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将看不见的基因和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但课本也明确指出类比推理得出的的结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4.明确重难点法:教师可根据考纲要求及往年试题趋势明确重难点,在必修及选修综合查漏补缺。考纲对每一考点均有明确要求,简单而言就是通过知识点知其义,能在简单情景中识别并运用;其次,明确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能在复杂的情景中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使之能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胡艳春.浅谈高三生物第三轮复习策略[J].科教新报,2009(5):67-68.

[2]杨冬琴.高中生物复习课问题优化策略之我见[J].文理导航,2010(5):43.

[3]邵万亮.以应用实例为背景的高中学探究性学习指导策略[J].教学参考,2008(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