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峡谷溪降与峭壁深潭的另一种亲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峡谷溪降与峭壁深潭的另一种亲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线路:重庆北碚区金刀峡中峡沙溪湖——下峡出口(全程约2.6公里)

人数:8人;每组4人,3男1女

历时:33分04秒(第19组),45分12秒(第18组)

方式:溪降

线路背景:溪降是一种在国内逐渐兴起的新运动,它对地理环境有一定限制,需要在有一定高度落差并有溪流河谷的峡沟内进行,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金刀峡无疑是主城周边最适于溪降的场所之一。相对于专业组比赛的线路,业余组比赛的线路稍短,可这并不影响参赛者与峭壁瀑布近距离亲密接触。

早在今年六月,我们就听说了即将在金刀峡举办溪降比赛。作为重庆候鸟独木舟俱乐部的会员,平时都是驾乘着独木舟亲水,能够换一种方式感受亲水自然让我们兴奋不已。于是,我们决定以俱乐部的名义参赛,按照“三男一女”的赛会组队要求组成了两个团队,迅速在业余组报了名。

启程:扎营金刀峡

许多人并不很熟悉溪降,这是近年来才被引进我国并逐渐兴起的一项户外运动。它是包括在有一定高度落差的河流溪谷中由上游向下游以涉水为主要方式并沿绳下滑或顺水滑降等一系列活动在内的综合运动。参与者需要借助专业器材(如:登山绳、安全带、下降器等),沿途需要克服溪流、乱石、深潭,特别是瀑布、悬崖等地形障碍。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不仅是惊险刺激,还会磨练意志,同时发现大自然中隐藏的风景。或许有些人会把单个瀑布上开展的绳降活动称之为溪降,其实是不准确的,那只能叫“瀑降”,仅仅是溪降的一部分。按照专业的说法,真正的溪降不是定点活动,而是以全程无后援、不可返回、使用绳索、逐级下降的方式进行的一种穿越性质的探险。

此次参赛的两个团队都是从俱乐部里挑选出的优秀队员。担任游泳教练的韩老师、俱乐部内攀岩小王子昊昊、知天命之年却体力不输于任何年轻人的赖老师,以及女中豪杰豌豆为一组;大师兄KK、组织者邓教练与我以及俱乐部成员“宝宝”(女)另组成了一组。为了这场比赛,报名之后,我们还专门选取了主城周边的一条比较接近于溪降环境的路段进行了多次练习。

比赛开始时间为八月十一日早上,俱乐部的八名参赛选手与一众拉拉队员们早在比赛前一天就自驾抵达了金刀峡附近。第二天的比赛没有让我们感到紧张,所有人反而兴奋无比。从主城抵达营地点时已是午夜,满天繁星下,在虫鸣蛙叫声中大家还开起了户外烧烤派对。

第二天一早五点半,大家起床收帐篷,清理营地周围卫生,搜走所有垃圾(这点相当重要),然后出发前往金刀峡。在景区门口报到,所有参赛小组进行了抽签,我们是第18组,韩老师他们是第19组。憧憬中的比赛,即将到来……

出发:勇敢者的游戏

经过了一段登山道与沿溪栈道之后,我们到达了业余组的比赛起点——金刀峡中峡沙溪湖。业余组的比赛路程相对专业组的较短,在起点处我们遇到了同样参与比赛的自行车队、铁人三项队等其他户外运动的专业队伍,大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虽然身在业余组,但对身边一个个专业人士还是不服气的想:“在溪降上我们虽然是业余选手,不过长年玩皮划艇,要论水上功夫,说不定他们还不如我们”。

此次溪降比赛,包括了游泳、瀑降、跳谭、涉溪等内容。九点,比赛正式开始,每隔五分钟一组队员出发。10点35分,随着一声哨响,邓教练带领着我所在的小组,飞一般地冲入了溪水中。

这里要提一下,因为此次溪降比赛是按照团体成绩计算,而每组中必须有一名女队员,团队的协作能力以及女队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组由领队邓教练全程照顾女队员,大师兄“KK”和我则组成的“烂兄烂弟”组合。

游泳是我们首先遇到的难题。刚一入水,我顿感不妙,由于穿着救生衣,浮力增大,人无法完全没入水中,相应阻力也增大,游速比平日不穿救生衣要慢很多。不过我们还是操着各种泳姿奋力地朝前游着。“KK”率先抵岸,邓教练次之,按照之前我们制定的预案,“KK”抛出了一端拴着矿泉水瓶,长约10米的尼龙绳。在绳子的拉扯下,我很快被拽到了岸边。说起来有点惭愧,我们组的女将“宝宝”居然放弃了靠绳子登岸,而是不甘示弱地依靠自己的能力游到了终点。

抵达对岸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们脚下是约六米高呈90度的水泥大坝,坝顶的一端由软绳梯固定,另一端垂在坝底,绳梯在上游水流的冲击下摇摆不定。处于领队位置的邓教练依然第一个下去,因为梯子很软,落脚处仅仅是一根紧贴墙面的木棍,这样脚只能与木棍保持平行下脚,这为下降增加了难度。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先下去的人将软梯拉直,与墙面互成一个角度,这样后下的人就可以以木棍呈十字形下脚。

顺利下到坝底,紧接着需要面对的难关是瀑降。这是溪降比赛中最常见的一个环节,如果是在野外进行,对于整体瀑布环境的了解,下降前的保护,装备的准备都很重要。而我们所参加的比赛体验性更多于探险性,并且金刀峡早就举办过多届溪降比赛,在下降绳索、锚点的设置上早已准备充分,我们所需要的就是顺绳下降。

挑战:跳潭的刺激与美妙

在所有部分中最令人心跳加速的莫过于跳潭——顾名思义从高处跳入潭水中,其实这也是一种快速高效的通过方式。专业的溪降者们传授给我们的经验是:“只要情况允许,尽可能跳潭而不绳降”。

当我们到达第一个可以进行跳潭的地点时,晚于我们出发的第二组队员也已经赶上了我们。可在我们前面还有一组队伍堵在狭窄的峡谷中,因为其中有队员不敢尝试跳潭,他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顺绳下降。

说实话,深潭看起来的确有些吓人。可能是被前面的队伍堵住耽误了时间,我们两组人马并没有过多犹豫,尤其另一组的女队员“豌豆”,巾帼不让须眉,率先跳了下去,“嘭”的一声,白色水花高溅。

到我了!那一刻,感到心跳加速,但看着队员们一个个跳了下去,也由不得我退缩。眼一闭,右手捏住鼻子,横下心来了一个标准的“冰棍”式入水。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在空中时你会感觉到片刻失重,入水后,身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深潭的中心坠落,脚下的水刺骨的凉,人的整个上半身都被上升的大量白色气泡包围,白色气泡在阳光的作用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光晕,非常美丽。不过,如此美景我无暇欣赏,当时心中想得更多的是自己身后的队员千万别立即跳下来,否则就将遭遇“追尾事故”了。最后,在救生衣巨大浮力的作用下,身体被重重地送出了水面,重返人间的感觉更美妙!

在奋力冲向终点的过程中,我们也没有忘记去领略周围的风景。抬头望去,虽然当天是难得的好天气,可垂直高度超过百米的峡壁遮挡了大部分阳光,让整个峡谷显得甚是幽暗。两旁石壁如削,古树藤蔓倒挂,有些甚至伸入潺潺流水中。由于流水侵蚀的作用,在山间更有无数的水洞。除了流水声、鸟鸣声,从我们的上方还不时传来阵阵呼喊声,原来是山间栈道上的游客在不停地为我们鼓劲。

不知通过了多少水洞、峭壁、潭水后,头顶传来了拉拉队员的呼喊:“韩老师他们已经到终点了,你们也快了,加油啊!”有心加劲儿,但奈何体力已经达到了极限,我感觉胸中好似揣着一面战鼓,“嘭、嘭、嘭”响个不停,张大口还是觉得氧气不够,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不是在峡谷中溪降,而是在珠穆朗玛峰上攀登,两条腿已经丧失动力,完全是在意志力的驱使下机械地向前迈动。所有的感觉都汇成一个字:累!抬头看前方,我们组的邓教练以及女队员“宝宝”早已跑得没了踪影。幸好大师兄“KK”还一直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体育精神伴我左右。

最后一段赛程是涉溪,也就是在溪水中行走。在之前,专业的队员曾经告诉过我们通过这种路段的技巧:保持动态平衡,尽量少落脚于低处,多踩着石头尖跳跃式前进。这种方式轻巧而快速,体力消耗也不会很大。可即使有了技巧,这看似最容易通过的路段却也有两大难关:不平坦和湿滑。本来体力就已经不支,偏偏溪水中几乎没有地方可以放松地直立行走;大小不一的岩石布满其中,有些上面还覆盖了绿色、湿滑的苔藓。

在历经了无数次摔倒之后,我终于跌跌撞撞地达到了终点,与裁判拍手表明身份后的那一瞬间,浑身都像是虚脱了一般。

结束:成绩已经无足轻重

我是整个队伍中倒数第二抵达终点的。就在我气喘喘嘘嘘休息的时候,其他队员们早已开始计算成绩。在整个过程中,有队员全程掐表进行了计时。大约在中午十一点左右,整个业余组的所有队员都抵达了终点,裁判们也开始了统计排名工作。

在裁判们的统计过程中,我们不免好奇地凑上前观看了一下。按照出发时间与到达时间来算,我所在的第18组应该能拿上三等奖,而韩老师他们第19组可以得到二等奖。对于第一次参加此次比赛的我们来说,这个成绩显然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了。可谁知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在裁判往公布牌上抄写比赛名次时,我们突然发现他在第19组的成绩后写了一个大大的“1”。我不禁心生怀疑:莫非韩老师他们组获得了冠军?

事后证明我并没有因为体力不支导致眼花,韩老师他们组的确是冠军。原来,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由于峡谷狭窄,会出现较慢的一组阻挡了赶上来的一组队员的情况。这时候就会计算等待时间,减去等待时间后,韩老师所带领的小组成为了冠军,而我所在的第18组由于0.5秒的微弱差距,与第三名失之交臂。

冠军的奖励还是挺不错的——不仅有奖金,还可以在三年内免费游览金刀峡。当然,最诱人的奖励,还是夺得冠军的参赛方有机会参加次年的溪降专业组比赛。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瞬间遗忘了比赛带来的疲倦,立马又来了精神,开始憧憬着来年的比赛,毕竟“专业组”三个字充满着无限的诱惑力。当然,我也有自知之明,如果照我今天的体力,绝对是“专业丢脸”。所以,暗下决心:每天跑步一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