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护理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了解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及常见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呼吸内科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住院患者2 245例发生留置针并发症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症发生215例,发生导管堵塞126例,液体渗漏54例,静脉炎21例,皮下血肿7例,导管脱出3例,局部渗血2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静脉血栓1例。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套管针穿刺方法;妥善固定,准确配制封管液,正确封管;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确保留置针正常使用,并能减少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留置针留置的成功率。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并发症;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84-0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在补液、静脉营养支持、老年体弱患者的疾病治疗方面已广泛应用[1],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2 245例住院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男1 186例,女1 059例;年龄38~74岁;其中65岁以上有359例,38~64岁1 546例,37岁以下340例。

1.2 方法

1.2.1 穿刺方法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穿刺前选择适当型号留置针,选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松动外套管后用左手绷紧皮肤,穿刺点在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2],持针翼15°~30°直刺静脉,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10°,再进针0.2 cm,并将钢针退入导管0.2 cm,后将导管全部送入血管,松开止血带,打开调速器,拔出针芯,用无菌透明敷料行密闭式固定,固定延长管。

1.2.2 留置针的固定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应合理用3M胶贴固定,应均匀粘贴在针翼两侧,2~3 d更换3M敷贴一次,更换敷贴时应掌握方法,将3M敷贴朝近心端轻轻撕扯,防止软管脱出,当软管部分脱出时,禁止再次送入血管。肝素帽部位应加强看护,避免撕脱。对于烦躁好动的患者需加强看护。

1.2.3 留置针留置的时间留置针在无静脉炎发生时,5 d作为常规留置[3]。每2 天更换1次留置针护贴,进针处用碘伏擦拭消毒,如护贴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空气等即予更换,操作时注意各环节的严格无菌,提高穿刺成功率。输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这样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

1.2.4 正确封管封管液有两种:一是生理盐水,二是稀释的肝素钠,其浓度为125 U/ml。稀释肝素钠封管技术优于生理盐水,因此首选肝素盐水,大剂量优于小剂量。每次注入3~5 ml,维持时间长达24 h以上。封管时边推封管液边退针(即正压封管)较推注完后再拔针(针管插入肝素帽内3~5 mm),堵管发生率明显降低。老年人血管弹性有退行性变,血液多呈高黏滞性,容易形成小血栓,导致堵管。有资料显示,输入脂肪乳后采用推一下停一下(脉冲式)的封管方法,使封管液在肝素帽内形成旋涡,有利于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内,杜绝了堵管[4]。

1.3 并发症护理对策

1.3.1 导管堵塞通常与封管操作不当导致血液反流形成阻塞、管后患者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反流、不同药物混合产生微粒、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导管堵塞表现为输液不滴或滴速过慢,无法冲管,存在阻力,无法抽到回血。因此,每次输液完毕应采用正确的正压脉冲式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多种药物滴注或推注时,一定要用生理盐水充分进行冲管,注意保护留置针侧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1.3.2液体渗漏静脉壁薄弱导致液体渗入周围组织,导管脱出静脉,操作不当使针尖刺破外套管未能及时发现,穿刺过度,损伤静脉后壁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在选择血管时应做到两个避免,即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和避免在患者不完整的皮肤上进行穿刺,掌握好进针的角度和进针速度,妥善固定导管,留置针侧肢体避免过度活动和负重;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约束,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1.3.3 静脉炎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部位消毒应彻底,消毒范围应大于8 cm×8 cm,消毒液待干后再穿刺,穿刺点使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进针速度与角度要适当,避免损伤静脉内膜。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可将滴注速度减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封管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脉冲式封管方法,使封管液在管道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内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能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减少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5-6]。输液部位要有计划地进行更换,从而保护血管,拔针后要及时进行消毒、包裹,提醒患者穿刺点要防水,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3.4 局部渗血选择好穿刺血管的部位;留置针侧肢体避免过度活动和负重;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约束。

1.3.5皮下血肿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1.3.6 穿刺部位感染无菌操作不严格是造成穿刺部位感染的一个真正原因,所以要求比普通静脉输液更为严格的无菌操作。消毒范围宜在8 cm以上,2%碘酒消毒待干后方能用75%酒精脱碘2次,穿刺成功后再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待干,再用无菌透明膜紧贴皮肤固定好。

13.7 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久病卧床者、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应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注重保护血管,穿刺部位的血管要有计划地进行更换,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久病卧床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当发生导管堵塞时,正确的方法是回抽,切忌不能用注射器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

1.3.8 导管脱出 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应妥善固定导管,延长管应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同时,在更换敷料时应向心揭开敷料。此外,还应加强宣教,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勿负重或过度活动。意识不清者,应加约束带约束另一上肢,以免把针头拔出。

2 结果

并发症发生215例,发生导管堵塞126例,液体渗漏54例,静脉炎21例,皮下血肿7 例,导管脱出3例,局部渗血2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静脉血栓1例。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在20世纪60~70年代已在欧美国家普及,目前国内许多大医院已将留置针作为临床静脉输液的主要工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加大和注重留置针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与患者共同做好留置针的维护工作,提高留置针留置的成功率。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套管针穿刺方法,妥善固定,准确配制封管液,正确封管,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确保留置针正常使用,并能减少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留置针留置的成功率。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解决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静脉,减轻护士的护理工作量,适合于老年人患者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宝芬.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196-197.

[2]汪守凤.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72.

[3]庄倩,单丽霞,田亚男,等.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皮肤消毒法的改良及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1):30-31.

[4]杨丽,赵媛,高春英.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双重封管固定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3-714.

[5]庞溯摈,郭冬梅,蒙国照,等.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1-2.

[6]吴小荣.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106-107.

(收稿日期:201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