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民营经济发展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民营经济发展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我国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人口、创造社会财富、优化社会结构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急功近利甚至违法行为,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仍相去甚远。为此,迫切需要从发展观念、劳动关系、政府监管、企业家素质、企业文化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和谐社会 社会责任

一、民营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

1.吸纳就业人口,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安定有序,而社会稳定的重点是解决国民就业问题。社会稳定因素与社会就业率是成正比关系的,社会就业率越低,社会就越不稳定;反之,则社会越趋于稳定发展。民营经济在孕育、产生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为缓解转型时期的就业压力,改善社会就业结构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目前,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已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左右。同时,民营经济在新增就业方面也贡献突出,民营经济提供就业岗位的速度也远大于社会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在新增就业岗位中,民营经济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到了70%,体现了民营经济在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大作用。

2.创造社会财富,提高生活水平

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甚至社会冲突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贫困,才能有效地医治许多社会病,消除社会裂痕。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看,发展民营经济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广泛发展,就能够促进民间财富逐渐增长,实现藏富于民,使得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富裕起来,提高普通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3.优化社会结构,构筑和谐基础

从社会结构的层面来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的差别和恩殊的过大必然带来不安宁、不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有针对性地促进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年的历史因素积累卜的结果就是我国农村人口占了全民总人口的很大比重,存在着比较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人对农村人的歧视,农民在城市中的不平等待遇,以及两者之间由身份壁垒、不平等交换、城市化滞后等组成的不平等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城乡共同发展。民营企业的出现,大量吸收农民进入城市,使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有利于逐步优化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民营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存在差距

1.信用缺失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融资信用缺失。一些民营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重视,在向银行借款时就没有考虑怎样还贷,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打算归还,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形象;二是商业信用缺失。民营企业在进行合同、协议、授权、承诺进行商业行为的同时,存在着大量合同欺诈、伪造窃取、内外勾结等违约行为;三是生产信用缺失。许多民营企业存在制假售假、商标侵犯、虚假广告等生产欺诈行为;四是财务信用缺失。大量的民营企业为了逃税避税,欺骗投资者,都曾提供过虚假的财务报告:五是个人信用缺失。部分民营企业主自身素质不高,单纯追求利润,不择手段的优劣,不可避免地缺少诚信。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影响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2.人力资源使用和管理不当

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是靠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又需要在企业与劳动提供者之间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然而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不仅没有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经营方式,而且还通过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劳保待遇、克扣工薪等方式降低经营成本,增加营业利润。这种民营企业主,已经堕落成“资本的奴隶,赚钱的机器”,而这种一切向钱看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内部权力之争,最终导致整个企业丧失凝聚力而土崩瓦解。

3.缺少和谐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贯穿整个经营管理过程,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许多民营企业非常注重表层的窗口,如厂容厂貌、统一着装,内部报刊等,但往往忽视内涵,如不注重精神文化建设,这样的企业文化发挥不了激励、凝聚、导向等功能,只是个摆设和负担。而从民营企业发展的源头分析,民营企业大都是靠血缘、亲缘、地缘构建起来的,企业主往往根据自身的学识、爱好、特长来左右企业文化,这种血缘、情缘所带来的非理性的文化氛围,使得企业缺乏理性运作的规则,企业员工感觉到排斥性和制约性,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民营企业迫切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炼、创新,整合完善出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

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民营经济重要作用

1.转变发展观念

首先,要对消费者高度负责。坚持诚信经营,确保产品质量,反对假冒伪劣,反对欺诈行为,不断提高产品性价比,努力实现个性化服务,让消费者买得轻松,用得放心。其次,要对资源消耗高度关注。充分看到全球特别是我国各类资源短缺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科技进步步伐,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坚决淘汰那些对电力、土地、水、交通等资源以及各类原材料消耗需求大、浪费严重的产品和生产工艺,努力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多的产品和最大的效益。最后,要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民营企业要避免不注重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发展的短期行为。企业要自律,要自觉妥善处理好“废”,通过科技进步和产品调整,不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从企业内部来说,一些民营企业由于管理不善、怠慢员工,经常导致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的紧张,既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和谐,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民营企业应该努力在内部营造良好的劳资关系,实现企业和谐。这关键在于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尊重与关爱员工,树立员工是企业主体的理念。要创造安全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工作环境;要规范用工行为,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要不断提升员工的满意度,促使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要创建“学习型企业”,开展对员工的素质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最终促成员工与民营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消除不和谐因素,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创新活力与持续发展能力。

3.发挥政府监管职能

凡涉及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级政府部门都应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大对损害社会利益行为的处罚力度,构筑维持企业社会责任的最有效防线。同时,要进一步改善行政执法,完善监管体制,严肃查处乱摊派、乱收费,维护企业合法权利,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和公正法治环境。其次,要完善政策。要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领域,完善保护私人产权法律体系,消除民营企业在融资、技术、人才等诸多方面与国有企业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待遇;要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完善保护劳工权利的相关政策;要对企业公益捐赠纳入税前列支,并保护企业参与公益捐赠的积极性,使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有坚实的政策保障。最后,要重视引导。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公开机制,对那些怠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曝光,使其受到社会道德谴责和法律上的制裁,进而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4.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

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制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民营企业家的个人素质是一个关键因素。政府可开展民营企业家培训上程,加强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关的法规政策教育。首先,要有与社会共同进步的眼光,认识到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一个与消费者、内部员工、竞争者、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企业的发展要借助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因而秉承社会责任、推动公益事业是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其次,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在经营管理中应该自觉遵守法律,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最后,要有全球化经营的战略意识,积极主动地申请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标准等的认证,掌握进军国际市场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陈雄叶帆:民营经济发展论纲[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4,1 00~101

[2]邓波:民营经济前沿问题的研究[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152~154

[3]沈建国:民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l1)

[4]崔利宏:构建和谐社会与提升民营企业社会责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