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就充分表明了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应“润物细无声”地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各方面协调发展。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地努力探求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利用多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德。

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我认为,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在写字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都说“漂亮的字是人的第二外表。”,在进行写字教学时,可抓住所教生字、词的特点指导学生练习,同时,可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就事论事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端正学生的写字态度。比如,在学习“歪”这个生字时,就可以引入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让学生抓住此字的结构特点,巧妙的记住“不正就歪”,由此分析此字的含义,引领学生联想开去,再导入部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不认真态度进行比较,从而“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阅读教学是检验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分析能力的关键,我认为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抓住以下两点:

(一)抓住富有感彩的语言进行德育渗透。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任何作家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只有细致地分析作品的语言,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既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

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集聚而成,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最关键的语段,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关键语段,带领学生细心读,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涵,引领学生从中体味,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启迪。比如在教学《狱中联欢》一文时,学生总是会对文中朗朗上口的对联感兴趣,那教师就应及时抓住这个有利的教学契机,利用教育机智,指导学生重点品读文中革命先烈所写的对联,让学生在读中自然而然地体味革命先烈高尚的革命情怀和乐观的革命精神,从而进行德育渗透。

(二)用情感熏陶法,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进行德育渗透。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其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感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深层情感,那就能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就要多多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文字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感悟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让其情感思维得到熏陶和升华。总之,只有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做好德育渗透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写作思路。

作文的命题对学生的写作思路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应重视命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写作思路,启发他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区别荣辱。

一切的文学作品都是起源于现实,但是又高于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判断是非,区别荣辱。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其认识逐步靠近真理,使其情感倾向逐步走向健康。

(三)高度重视作文思想内容方面的批改。

学生不是成年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定型,能否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十分注意学生作文的思想内容是否健康,主题是否有积极意义,选材是否实事求是,认识是否正确,知识是否准确,然后恰如其分地进行引导,不要把眼睛只盯在华丽的语言形式方面。

总而言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为创建和谐社会写下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