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芸芸众生澳门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芸芸众生澳门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北京的同事已经穿上棉袄、戴上口罩时,我看着窗外一年四季几乎不变的风景,才惊觉已经到澳门一年了。

和同样在澳门的一些内地同行闲聊时,大家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是:人还没有离开这里,却已经开始怀念这里了!

风景可以用相片保存,东西可以用钱币带走,但人,他们和你的生活交叉,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你的生活和价值观,却又牢牢地根在这片土地上。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经常试着用外来者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看看他们和内地人所拥有的共同情感,看看他们处理事情的不同方式。

澳门人,拥有朴素的为了改善自身生活的努力与激情,……

凉水街和连胜街

他看上去已经几乎要算是成功男人的样本了: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有一套不小的办公地点,手底下有一群夥计,各路朋友也是呼之能来,来之能战,手头常常都是几十万几十万的账目滚来滚去,为人也幽默、风度翩翩,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里还妻儿成群--是真的妻儿成群,孩子有三个,老婆有两个,只不过其中一个早先带着儿子成了别人的老婆,他为此一直耿耿於怀:那个儿子应该判给我的,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就一直一个人带着他。每次提起这件事情他都会无奈地摇头:"只会向着本地人,这里的法律……"

後面全是脏话。

他来到这个城市,是跟着老婆来的,那时这里还是葡萄牙人的地盘,工作的机会也不像今天这麽多。最开始他想着找份工作,但一直没有着落,无奈之下,有人让他去找老婆的亲戚。那个亲戚在一家媒体,是个职位不低的负责人。

第二天他去了。坐在那里,他被人冷落在一旁,半天没有人招呼。後来才知道,人家根本就瞧不起他,觉得他什麽事情都做不来。

後来有人又介绍他工作,他很兴奋,问了,才知道是奉茶的工作,在餐厅里跑堂。

他说自己那时候真的过得有点凄凉,都这麽凄凉了,住的地方还要叫作凉水街。

他终究还是没去给人奉茶,而是去了另外一家媒体,当一个到处跑来跑去的小记者。中间有段时间,他和老婆闹了离婚,後来就一个人带着儿子,既当爹又当妈。

再後来,他当上了新闻主播,多年以後,他名片上的头衔越来越多,成了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在他生活稍微好转的时候,他搬离了凉水街,新住的街道有了个比较好听的名字,叫作连胜街。

後来我看地图,在澳门老城区,那里的街道密密麻麻,像张织了几百年的蜘蛛网,在那上面,凉水街和连胜街是两条平行的马路,之间的距离也就十来米。

这十来米花了他很多年的时间。

电单车

最开始到澳门,因为驾照没办下来,车开不了,打车又不好打,去采访的时候经常坐赌场的免费车再走路,有的时候就和当地人一起挤公交。

有次去采访,他也去了。采访完後他问我:敢不敢坐我的电单车回去?

澳门人管摩托车叫电单车,平均每五个人拥有一辆。

我想也没想,就说:这有什麽敢不敢的?!

他给我一个安全帽,然後我们两人上了他那破旧的电单车,开始一场冒险之旅。

我们的电单车上了大马路,在汽车中间穿来穿去,风列列地刮过,吹得我有点发抖。过隧道的时候,电单车呼啸着一路狂奔,汽车一辆一辆地被甩在後面,我手紧紧地,一只扯住他的衣服,一只攥着车座,心里在想:我才来驻站这麽些天,什麽事情都还没做,如果就这麽挂了,实在不是件很光采的事情,再说我上有老下有小,实在是很不甘心。

下车後我就想,以後我就是扛20斤大米走3公里,也不蹭你的车了。

他是澳门人,3岁的时候从内地跟着爸妈过来,和我算是老乡,大学在广东上,毕业後在澳门工作,几次跳槽後到了现在的公司。我跟他说:"你的单位不错啊!"

"单位?你见过我的单位?"他很疑惑。

後来我才知道,澳门人所说的单位指的是家里的单元。

他早已经是个地道的澳门人了。

他总是骑上电单车到处去拍照,很勤奋,有时候一天要跑四五个地方。有次我见他穿着条破牛仔裤,就揶揄他:"小子,造型不错嘛,很新潮!"

"摔的。"他说。我一看,他的牛仔裤破了好几个洞,有几个地方,里面的皮肤还拉着血丝。为了不碰到伤口,他自己把牛仔裤多剪了几个洞。

他的老婆在广州工作,家里有一个很小的女儿,所以每到周末的时候,他就骑电单车去关闸,背着两罐奶粉过关到拱北,然後坐上去广州的大巴。他的饭量很大,有次和我们一起去珠海吃饭,他一连吃了四碗米饭。在平时的工作圈子里,他的周围是些有名头的人物,其中有些人还稍显乖张,他算是当中的小字辈,平时很少主动说什麽话,但大家都挺喜欢他。

後来有一次他开了个摄影展。

那是关於澳门的一个很旧的社区,因为城市改造要被拆掉了,他花了很多时间泡在那里,和社区里的大叔大妈们混得很熟。在他展出的照片中,有无处可去的流浪狗,有老住户在瓦砾上摆上桌子吃饭,拆房子的施工队背靠着墙耷拉着脑袋打盹……那些平时脾气怪怪的有名头的人物看着他的摄影作品和文字,都不住地点头赞许。

那是我第一次看他写的文字,很动人。

当天来了不少人,包括一些政府要员和单位的领导,有剪彩仪式,还有电视台等着采访他。

他穿着一件很旧的皱皱的外套。在离摄影展不远的停车场,始终停着一部随时待命的电单车:他、相机、电单车三位一体;他、相机、电单车相依为命。(之一)

(作者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澳门首席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