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巴比”晚宴引爆慈善话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巴比”晚宴引爆慈善话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尽管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重申9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慈善晚宴不是“鸿门宴”,不会向中国富豪“劝捐”,但这一会面的确提前在世界范围内引爆了对中国民间慈善现状与未来的关注。

新华社对外部在这个热点新闻的报道中积极抢占舆论高点,在巴、比来华之前就抛出多篇独家新闻,在西方媒体上广泛落地。

以美国《华盛顿邮报》9月16日报道《中国富人考虑如何帮助他人》为例,其中陈光标的下述引语就引自新华社英文报道:“有100多位企业家与他取得了联系,说他们也要以他为榜样,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它透露了新华社获得的一个独家消息: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率先接受盖茨邀请并承诺“裸捐”后,得到了众多中国企业家的响应。

外媒关注盖茨和巴菲特来华举办这次“慈善活动”并不奇怪,这两个人有超强的名人效应,而且他们的目的地是中国这片神秘土地。之所以说神秘,是因为中国富豪的慈善精神到底如何,不仅西方人感觉神秘,中国人自己对此也知之甚少。《华盛顿邮报》这篇报道就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在导语中交代了巴比慈善活动在美国取得成功后计划转战中国的背景后,第二段就直截了当地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吸引读者看下去。

事实上,这篇文章中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都源自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媒体,作者的创作在于有机地整合了材料,并添加了国际比较的背景:“就像美国的强盗资本家时代一样,现在中国每年都会涌现出一些新的行业巨头。但是,美国那个年代也涌现了一批慈善家,比如至今仍耳熟能详的卡内基和洛克菲勒。不知这种情况是否会在中国发生。”

外媒在热点事件报道中一般都千方百计用自己采访的内容,即使不得已使用别的媒体内容,也会做些“技术处理”,以突出自采的特征。

事实上,在此篇报道之前,新华社英文已经发出多篇报道,涵盖了多个角度,这也正是外媒广泛援引新华社报道的重要原因。

9月7日,新华社发出首篇英文稿件《“巴比晚宴”测试中国富豪慈善心》,援引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项目发言人、中国慈善总会和企业家,较为全面深入地报道了中国富豪和舆论对“裸捐”话题的反应。

9月14日,新华社报道了盖茨和巴菲特接受新华社书面采访的回信,重申慈善活动上不会“劝捐”。

9月15日,新华社播发英文稿件《陈光标之后,中国百名企业家响应“裸捐”号召》。

9月24日,《中国拟首部地方立法鼓励并规范慈善行为》。

9月27日,《巴菲特来访给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带来利好》。

就是说,在9月16日《华盛顿邮报》这篇报道之前,新华社英文已经发出3篇报道,用一手的和独家的材料较为全面地报道了民间反应,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专家解读“裸捐与否并不是慈善与否的标签”,企业家呼吁人们创造更宽松、良性的慈善环境等内容,客观地向西方读者呈现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情况。

《华盛顿邮报》这篇报道可以借鉴的是,文章读起来更加轻松,不拘泥于某一主题,看似杂谈,借用中国媒体的报道呈现出中国富豪群体,所提及的人物都很生动鲜活,而且作者的叙述略带调侃语气。相比之下,中国媒体的相关报道显得较为拘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