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县域经济评价研究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县域经济评价研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统计科研计划项目“湖北省县域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价研究”(项目编号HB102-12)的阶段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蔡艳芳 (1974-),女,湖北武穴人,硕士,武汉纺织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统计。

摘要:根据我国近年来有关县域经济评价研究的文献资料,从县域经济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来考察对县域经济评价的研究成果,对研究给出了简要的评价及展望。

关键词:县域经济评价; 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086-01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 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作为涵盖三农、兼容城乡的区域经济, 既是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纽带, 更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是党的十六大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和区域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一个着力点和具体行动, 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对县域经济的运行进行监测和评价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当前我国学者对县域经济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行总结评述,并提出未来研究应关注的诸多问题。

1 县域经济评价的内容

对县域经济的评价,不同的学者评价的内容和重点有所差异。靳贞来(2005)以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金融实力两个方面作为核心竞争力指标、以基础条件指标和科技、文教事业发展水平两个方面作为基础竞争力指标,以卫生健康状况指标、人民生活水平指标、环保和社会安全指标三个方面作为辅助竞争力指标共3大方面对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张丽,孙文生(2005)以30个具体指标从综合经济实力、自然优势与基础设施、政府能动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经济活力、社会保障与生活水平等八个方面对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黄启才(2008)以13个经济指标对县域经济实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这13项指标分别是GDP、人均GDP、GDP增长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二三产业之和占GDP比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万人拥有中学生数、非农业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公路密度等。盛明兰(2008)从经济实力、富裕程度、发展速度三方面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工资、人均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最近3年GDP平均增长速度、最近3年居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等12项指标来评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周春蕾、骆建艳(2008)以44项具体指标将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分为综合经济实力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人力资源与科技教育投入、农村与农户竞争力、发展竞争力等6大竞争因素。杨香合,岳坤(2009)设置25个具体指标从综合经济实力、自然优势与基础设施、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农村与农业竞争力、人力资本竞争力、社会保障与居民生活水平等七大方面对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张春光(2009)以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镇化率6项指标反映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以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业劳动力转移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贫富差距(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刑事案件立案率10项指标反映公共服务与人民生活,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耕地保有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森林(绿地)覆盖率、农村安全饮用水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9项指标描述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来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刘洁等(2010)以29个具体指标分11个方面对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三大子系统进行定量评价。曾智(2010)从经济发展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市场化程度等4个方面来选取经济发展指标,从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和社会秩序等4个方面来构建社会发展指标,从污水处理率、固体废弃物处置率、人均绿地面积、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大气污染指数、清洁能源占农村能源的百分率作为生态环境发展指标三方面来评价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向东进等(2010)从基本经济状况,产业竞争力与发展速度、政府能动力与发展后劲、人民生活水平四个方面共20个指标对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进行评价。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发现我国对县域经济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才最近五六年的时间,说明这是一个新型的研究领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对评价指标的研究从侧重关注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两方面向以发展壮大为主,兼顾人、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在评价内容上取得了突破。当前对县域经济的评价还应该结合当今全球所面临的问题――气候异常变化这一主题,从每个基层的经济实体做起,考虑将经济的低碳发展作为一项评价内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

2 县域经济评价的方法

对县域经济评价方法的研究也是各有说法。姜新旺、贺正楚(2005)根据物元模型、可拓数学方法与关联函数理论,建立了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其综合关联度,将多指标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给出定量的数值评定结果,利用综合关联度进行综合定量分析,衡量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态。靳贞来(2005)利用因子分析建立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因子模型,然后将得到的因子得分值对县域经济采用欧氏距离和Ward方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对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情况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排位和分类。张丽,孙文生(2005)对综合评价所需要的指标用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即秩和比法,进行排序评价,再用快速聚类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以评价县域经济的竞争力。陈巍(2007)采用Shift一Share方法(SSM)即偏离一份额方法,以高层次区域的经济作为参照系,把区域某一时期的经济变动量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与竞争力偏离分量,然后对这几个分量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与高层次产业的经济量的对比,分析出区域内某产业的综合实力评价。杨波(2008)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的输入变量进行预处理,建立SO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聚类对比实验,以评价县域经济差异。盛明兰(2008)选用多个指标构造评价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后计算关联系数矩阵,通过多层次灰色模型对反映具体县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若干指标计算关联度,根据关联度大小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名。黄启才(2008)将基于面板数据的二次加权动态评价方法引入县域经济实力评价研究之中,以具体县市为实证分析对象,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得到相关指标值,然后根据综合评价模型和权重确定公式,通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软件,算出县域经济实力的综合评价值,得到综合评价值之后,通过平移和放大,再转化为综合得分,对经济实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龚承刚,李妍(2010)利用变异系数来评价某指标对评价对象的影响程度,如果该指标的变异系数越大,代表在运用中其所提供的信息量越多,相应地,其权重也就越大。通过采取变异系数法对反映社会经济各项指标赋权,并应用优化的TOPSIS评价法对其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分析。孔令强、王光玲(2006),冯一平等(2010)采用因子分析法来构建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模型。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逆指标化和标准化处理,求出相关系数矩阵R,其次计算R的特征根和累积贡献率,确定因子并计算因子得分,最后对各县(市)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确定各县竞争力的次序。李怀建(2010)在选择有关经济指标的基础上构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模型,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按其得分进行排序,反映县域经济竞争力状况。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在评价方法上,既有利用物元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也有常用的统计分析与评价方法,当然各种评价方法各有优势,不管哪种方法前提是占有高质量的数据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用性。因此考虑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尽可能选择常规方法,一是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二是考虑针对特定主体的可操作性。同时在对县域经济评价时多数是偏重于事后的评价,很少考虑到事中的监控,这也是在评价方法研究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姜新旺,贺正楚.可拓法评价县域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经济学家, 2005,(5).

[2]张丽,孙文生.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05,(11).

[3]周春蕾,骆建艳.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消费导刊,2008,(12).

[4]盛明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分析建议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