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能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衡量的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玩耍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比较朦胧的。所以,思想品德课要想让一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而且应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我认为一年级的品德教学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师读懂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一年级思想品德课,虽然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讲清楚,可是,不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结果会收效甚微。教师应该认真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首先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思想品德的熏陶。如教授《我上学了》一课中的“我将在这可爱的学校里学习、活动”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不到七岁的一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有疑问。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幻灯、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

二、课堂中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教师必须通过活动拓展其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小组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三、加强学生行为训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一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根据“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的原则,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强化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内容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即进行课堂行为分析。学生的评论虽幼稚简单,但通过这样一评,表扬了先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明白了是与非。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分辨能力低的特点,教师要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学校中的好人好事,让他们学有榜样。这样就能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达到了思想品德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

四、让学生换位体验,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有这样一个故事:王辉的父母离婚后,王辉由爸爸抚养。他的一些同学知道后,在背后议论他是一个没妈的孩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换位体验王辉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学生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父母离异家庭的子女的痛苦,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会使他更难过。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学生便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王辉。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

五、注重评价,师生共同进步

对学生的发展程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有效评价。例如学生学习的情绪、态度以及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课堂上与同伴合作态度;回答教师提问的态度及回答问题的水平;向教师提问题情况;课堂练习、课堂小测验的态度及完成情况;口头表达能力;遵守课堂纪律情况;课堂上学科竞赛的抢答情况等等进行明确的评价,教师可以从学生身上获得很多心得和经验。这样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应更加注意学生们的每个举动和每个眼神,思考如何使教育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