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扮靓你的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扮靓你的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堂精美的语文课,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忘乎其外。那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俘虏”得一个不剩,让他们沉浸在美的教学环境里呢?我想,除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外,执教者美的教态、美的形式、美的教学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课堂教学中美的内涵。

一、端庄大方、自然得体的视觉美

1.端庄大方的衣着

众所周知,衣着是一种形象的文化载体。一个人如何穿着,其实并不完全是私生活范畴的事,也有其社会性、公共性的一面;换言之,人们的衣着,既要为个人而穿,也要是为他人、为社会而穿――使其成为展示社会形象、沟通人际,乃至实现发挥其独特社会功能的一种文化载体。因此,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得体的衣着也应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

首先,教师得体的衣着就呈现给学生以视觉美。教师走进教室,如同一个主持人走进演播室,服饰、仪表常常引得学生的“品头论足”。所以,教师的穿戴应当端庄、得体,既不失亲和力,又体现职业特点和个人气质。一位衣着得体的教师站在讲台上会更引人注目,让同学们觉得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充满美感,更增强了师生之间潜移默化的沟通效果。

其次,规范教师衣着,有助于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精神。除了审美原则外,教师的着装还兼有潜移默化的育人效应,其着装应该是美的、优雅的和庄重的,一个称职的教师绝不会放过对学生哪怕是一点“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机会。育人是全方位的,课堂内外都是教育的场所。教师的衣着代表着教师的精神风貌,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好教师,在穿衣打扮上也应该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再次,规范教师衣着,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情感共鸣。任何时候,得体,贴合场合、身份的装束,都是一个人赢得社会尊重、人际和谐的重要礼仪规范。实际上,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人们会说,教师着装也是教育环境。所以,让教师穿着得体,不仅是对课堂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的尊重。愿所有的教师用心去着装,让“无声”的教育去吸引学生。教师应当会“穿”,让多元化的得体的衣着扮靓那三尺讲台。

2.自然得体的体态

体态语言可感性强且直观、立体、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教师的体态语言是给学生的第一“见面礼”,这第一印象的好坏,无疑会给今后的语文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和蔼可亲的目光,镇定自若的神情,优雅的举止,这些体态语言无不下意识地提醒、鼓舞着学生。同时,体态语言还能展示教师良好的形象,通过教师优雅的举止,潇洒的动作,不卑不亢的体态,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因而,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重体态语言。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认为的那样: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表演艺术”。如果教师的表情亲切自然,给人阳光般的感觉,言行举止得体大方,给人美的享受,那么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就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自然产生共鸣,不断增强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展开自己的思维,主动去探究问题。当然,教师使用体态语言要适度,自如恰当。首先,使用体态语言要自然大方,如教师的服饰、举手投足等,都应自然得体,恰到好处。其次,使用体态语言要不失时机,不该用时不必强求,适度的体态也能体现出教师的风度。第三,使用体态语言要适合情境,在不同主题类型的课上使用不同的体态语言。如教《廉颇蔺相如列传》,宜作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状;教《离骚》、《屈原》宜作蹙眉悲思、痛极长呼状;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宜作豪迈状,如此等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因此,运用体态语言的关键在于自如恰当,要切实配合教学内容,符合当时的情境,精心设计,将喜怒哀乐形于色,集于目,并做到举手投足端庄大方,抬放自然,伸缩有度,挥洒自如,恰到好处,方能使语文教学语言灿烂生辉。我们的每节语文课便会处处生春,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和谐悦耳、抑扬多变的听觉美

作为语文教师要运用先天优势来打造教学语言的“音响”效果,尤其要掌握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做到读音正确,吐字清晰,发声朗润,音色清和,质地纯正,情韵俱出,从而产生出听觉美感。此外,变换或是交替使用停顿、逻辑重音,再注意适度、适时的停顿,做到音停意不停,感情仍延续,留给学生思索、品味的时间。使教学语言显示出参差起伏、张弛有度的流动感和生命力。按照需要或用升调,或用降调;另外还要把握好语调总体上缓急高低,合理、有效地控制教学语言的节奏。其中重点内容、主要知识、关键点与难点,语调应缓慢、高亢、字正腔圆、一句一顿;对那些次要的,非重点的知识,或学生一听就懂的地方,则可适当讲快些,使用平淡语调,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把整个内容串起来,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所在,也是教学语言的魅力所在。总之,从多方面入手,精心考虑好教学语言的“音响”效果,就能打造出抑扬顿挫,和谐共振的音乐美。再次,优秀的语文教师还善于运用富有激情,饱含深情的语言讲解文章,在老师富有情感语言的演绎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场场动人的场景,一处处扣人心弦的情节,都牵动着学生的心,学生也会在这样的艺术美的课堂环境下,提升自己的情感感知力,成为一名善于发现,善于感知,善于表达的全面性人才。

三、清新别致、充溢灵动的诗意美。

如今,不少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板结,令人可怕的乏味。这实际上早已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最初目的。有鉴于此,我们在此“呐喊”一声,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总忘不了泰戈尔的那句话:“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这句一改以往平板的话,即刻变成了一首灵动的诗。看来,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成功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首诗,一首美丽动人的诗。那些灵动诗意的课堂,既是情感度的分寸把握,也是对灵活处理文本、适时触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点和燃烧点的教学艺术的体现。比如《报任安书》是一篇“足以使司马迁‘复生’的‘奇文’”,是其在痛定之后长歌当哭的奇作。此文恣肆的笔法,激扬喷薄的思想感情,隐晦曲折的表达手法,跌宕不羁的文字功底,我想每个读过的人都会深有体会。如果能将我们教师的体会变成学生的感悟,即使是枯燥的古文教学,我们也不必发愁学生不愿发觉探微了!追求灵动的诗意美,正在于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绿色,让课堂成为生命活力的空间。

有人把语文说成是一种雅致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一种洗尽铅华超越现实的精神享受。我们认为,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我们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诗意语文要求教师要有浓浓的“书卷气”,要有独特的文化性格和人文情趣,树立大的语文观。语文课要上得富有文化品位,教师需要有文学的意蕴和美感,能让学生听之悦耳,品之有味,倘若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联珠,能够如万斛泉源,随物赋形,千变万化。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入耳入心,易于产生共鸣,获取知识营养。从而使学生既潜移默化地吸收诗意的优美,又受到雨露的滋润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学生们如坐春风,如饮甘醇,定会受益良多。

故而教师凭借着自己的语言魔力,在语文教学的世界恣肆,纵横捭阖,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情调,一种情趣高雅的意境,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一种宽松和谐的对话,一种幽默诙谐的浪漫,一种追求美感的状态,生成一种富有诗意的形象化的课堂教学情景,来熏陶和感染学生,丰富学生的内心感悟,激发学生对事物的灵性,润泽学生的生命成长。用自身的人文蕴涵去滋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实现教学流程最终的艺术化和全优化。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端庄大方的衣着、自然得体的姿势、形象生动的语言、充满诗意的文学底蕴,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中让学生通过我们的语文教学感受到什么是美。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欣赏生活,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善于从这些方面入手,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富有诗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活动的火花,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课堂真的成为美的天堂。

参考文献:

[1]刘维俭,王传金,2006《现代教师礼仪课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学习编辑部,2000.《课堂教学艺术》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