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和任务,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这也是时代的呼唤。

关键字:文学鉴赏;鉴赏能易;培养;意义;方法

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觉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映,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这就是文学鉴赏。但是文学鉴赏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我们要深入分析文学鉴赏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语文的审美功能得不到实现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中学生厌学语文已成为普遍事实。不少学生面对清新动人、含蓄隽永的文学作品或迷惘茫然,不知所云;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良好的审美教育能引导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及对于语文知识和语文功能的渴望和追求。

(二)文学鉴赏缺乏科学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填鸭”式的把自己咀嚼后的“食物”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他们的审美要求是什么。教师往往把他们当同一起跑线的人,进行教学,不及时收集学生反馈,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已先行进入了作品的意境,却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第二:许多教师讲课习惯照本宣科,“教参”上如何写他就如何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创新意识可言,更加窒息了学生创造的愿望和灵感。

二、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意义

(一)可使学生认识社会,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

文学作品在人们面前展示出古今在外各个时代、各个社会的生活图景。读《祝福》可了解封建社会妇女所受的歧视和戕害;读《项链》可了解贪慕虚荣的人为此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这些生活是无法亲身体验的,通过鉴赏作品则可以了解、认识。

(二)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之一。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鉴赏能力直接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和效果。鉴赏能力提高了,相应地提高了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各种语言构造的能力、理解作品各种表达方法的能力等,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方法

(一)重视诵读

1.朗读、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时老师可以从情感、重音、停顿、语速、艺术等方面进行示范指导,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从而熟悉作品,感知作品。叶圣陶说:“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可见语感的培养对中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2.背诵:朱自清在《论诗学门径》一文中曾说:“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那得下一番切实的苦功夫,便是记诵。”学习文字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是一幅无形的画。学生在吟诵的同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春天的图画;从而体会到春天是那样的美好,通过背诵,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二)感悟意象

感悟意象,就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媒介,感受文学形象,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艺术价值。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诵读文学作品时设法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诱发学生化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抒情散文。为了使学生获得课文描写的具象美的感受,就要采用一些直观的手段作用学生的感官。如听配乐朗诵,从听觉上引导学生;看有关荷塘月色的各种图画、照片,从视觉上丰富学生的感受;还可以加强朗读训练。《琐忆》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形象,会使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对于丑恶现象的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形象的“丑”,剖析丑类们肮脏的灵魂,培养学生批判和憎恶的感情,使他们在对“丑”的否定中认识“美”。教师要用恰当的概念全面评价各个不相同的艺术形象,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形态的美,积蓄丰富的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发挥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鉴赏时只有通过语言的中介,充分调动自身的想象力,才能将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的文学形象。如鉴赏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反复诵读至能熟练背诵,再根据诗文的词语描绘进行再创造性想象,构筑成一个具体形象;诗人站在一望无际的江边,目送友人泛舟而去,一直呆呆地望着友人的船帆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最后只见不尽的长江与天相连。送别是生活常事,学生从想象构筑的画面中,联想自己的经历,便能品味出这里有诗人对友人“烟花三月”般的美好祝福,有挚友之间真诚的情谊抒发,有朋友远离的愁苦宣泄。至此,教师并不能以学生的这种再造性想象为满足,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以诗人情感为依据迁移拓展,则学生会产生“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感慨,或者浮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境。想作者之未能想,见作者之未能见,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远远超出了诗文本身的美。

总之,文学教育是新时代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鉴赏教育已初见端倪,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是必要的,应有步骤的培养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从而去实现新大纲中“中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的目标。”我相信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定能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曹明海.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3]刘真福.文学鉴赏中的未定点课程,教林教法.1999年.

[4]梁燕.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文学刊.2005年.

[5]张训锋.如何提高文学作品中鉴赏能力的培养,文教资料.2007年.

[6]阎秀萍.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河北师范大学报.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