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施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如何创设情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情境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突破。何谓情?何谓境呢?情即是指情感,境则是指文本之境,境是情的基础,情又在境中被激发出来。正是通过情境创设,架起一座直观到抽象,教材到生活的桥梁,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文本之美,品味到人文的馨香。那么,在情境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情境呢?
一、创设情境,拉近审美距离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让学生走进课堂情境,与其强制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不如运用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课堂磁场,让学生不知不觉置身其中,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与文本对话,展开语文探索的美妙之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导入,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审美距离拉近,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的审美意境融入其中。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她先从春色说起,而后要学生背诵描写春的诗句,像杜甫的《绝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最后要学生从课文《春》中寻找,有哪些美丽的景物,罗列出来有什么?(山,树,草,花,鸟)等,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有千姿百态的风景。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的心一下子和课文拉近了距离,不知不觉融入到了课文所提供的春景之中,变得无比神往,自然就投入学习中。
我在教学《木兰诗》中,为了让学生对这个古文感兴趣,我先从木兰女扮男装的故事讲起,并播放有关花木兰的戏剧和影视剧等,音乐声响起来,学生都无比熟悉,此时我将课文的内容概略地简述了一遍,让学生了解木兰这个人物,从而拉近了与课文的距离,很快能够将注意力凝聚在课堂教学中。
从以上环节可以看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进行有效的导入,能够让学生迅速投入热情,吸引其对文本的兴趣,进入课堂的人物形象中与之融合。
二、引入情境,激感体验
教材所选文本,都是渗透了作者人生体验的优质作品,这些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作者情感,具有丰沛的个性和鲜明的爱憎,而这正是情境教学中的基础和要素所在。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情感激发点,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情感触动之处,诱发学生对教材的感悟,从而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文本,引动遐思和领悟,获得情感的发展和人文的提高。
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文本中的细节大多是一些人人都知道,人人都在体验的生活实际,诸如找座位,给儿子买橘子,不放心儿子,拜托人照顾等。这些细节展现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就在这样的平凡小事中,却蕴含着深挚的父爱。这样的细节,能够让学生想起自己的父母深情,此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们想想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想象他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这些普通的往事就会一一涌上心头,让学生与文本共鸣,不知不觉进入文章,激发起惺惺相惜的情感之流,很快理解作者的感受。以上环节中,通过融入情境,学生体会人物所思所感,对作品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对语文课堂的拓展也有了深度。
三、借用情境,理性思考分析
情境教学并非只是情感体验,更多的,还要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理性思考的引导。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从于勒的来信让学生分析,于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若瑟夫一家人是怎么评价他的?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线索,他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他又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他还是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但很快又称为是这个贼、这个流氓。在若瑟夫的眼里,他又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此时,我进行情境引导:于勒到底是谁,为何有这样复杂的评价?在这些评价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隐情,于勒到底是何等样人?我们来拨开迷雾,探个究竟。
学生随着情境的设定,逐渐深入其中,发现于勒并不是像家人评价的那样,他原本也是想要给家人幸福的,他有着美好的愿望,但是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背景,无法给予他关爱和宽容,没有人会宽容和体谅他的失败,所以他被戴着这么多的“头衔”,最终连自己的亲人都躲着他,连见都不愿意见一面。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是否就是于勒的错呢?
学生经过情境的追问,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个金钱横流的社会。由此,学生得到结论,人情淡漠的社会现实,才是悲剧的始作俑者,而无论是于勒,还是若瑟夫一家人,其实都是社会大染缸中的受害者。
通过情境,学生借着情境设置问题,并循着问题的脉络,解读作品,分析作品的人文意涵,由此使得自己作品解读的能力获得发展,也获得个性解读文本的方法。
四、再创情境,留下探究空间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并没有真正的结束,好的课堂模式仅仅是阅读的开始。通过课堂的教学过程,学生获得对文本的理解之后,将会以此为契机,重新展开探索,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深入挖掘,并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情境的再创设这个出发点入手,给学生一个探究的空间,使其将语文教学的触角延伸到更广泛的视野中去。
如教学《孔乙己》后,我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读到了孔乙己的可悲和可怜,还有可笑,并写出了对孔乙己的批判类评价。也有学生写出了对孔乙己所处社会的愤怒,以及对人们麻木精神的愤怒。
再造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大语文观所倡导的理念所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通过各种方法,再造情境,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使学生获得独到的见解。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过程,不同阶段创设情境的方法不同,设置情境的用意也不尽相同,这正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