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影《一九四二》中河南特色方言词文化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自影片《一九四二》播出以来,河南方言便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文章以《一九四二》影片台词为语料进行描写分析,探讨其中颇具河南特色的方言词语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动词;名词;熟语;文化
《一九四二》是根据刘震云小说《重温一九四二》改编的电影。刘震云是河南新乡人,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河南方言词。河南地处中原,河南方言俗称河南话,主要通行于河南省。河南方言的核心成分是中原官话,属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历史上曾是中国古代民族共同语。而且,河南在中国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 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 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商丘、许昌、南阳等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深厚。所以,本文以《一九四二》影片台词为语料对河南方言中具有民俗、文化价值的词汇的研究就显得更有意义。
一、动词、名词所体现的文化意义
弄 动词,相当于普通话中“干、做、搞”,代表其他一些动词的用法。例如:弄啥?另外,“弄”作为动词还有一个意思,是表示男女的讳称。这种用法是普通话所不具有的。例如:我借你粮食,你借俺弄一下呗啊?
跟 和普通话中的“跟”用法相似,都有跟着的意思,但影片中频繁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嫁给某人。例如:你说过让她跟我咧。
日 动词。,多用于骂人。例如:八辈,你敢卖我的小孩儿。
牲口 名词,意为“畜生”,有时用于骂人。例如:①栓柱,牲口喂了没有?(指的是老范家的驴,骡子之类的动物)②牲口!(老范在粮仓窗外听见自己的儿子企图霸占瞎鹿媳妇,骂儿子。)
龟孙 名词。意为“王八羔子”,骂人的话。例如:你个龟孙!
信球 名词。信在河南方言里意为“骗”“傻”,球指男性生殖器。二者合起来骂人傻。例:信球啊?连驴都牵不住。
天爷 名词。又叫老天爷,迷信的人指自然界的主宰者。一般都是当人们面临危难时的惊呼或无奈的控诉。例如:(1)天爷呀!(老范媳妇看到老范被刺猬拿碗打破了头鲜血直流的场面惊呼语);(2)我身边的人都没有了。老天爷,你是咋的啦?(老范一行逃荒最后到了陕西发现就剩自己一个人时的悲愤控诉。)
以上方言词也大都体现了河南的民俗文化。首先,关于禁忌:人们多用委婉语来指称被禁忌的事物。例如人类社会规约对性的约束,“弄”这一讳称就是由此而来。因为嫁人之后就会发生,所以嫁人也连带着用“跟”来加以讳称。詈语(又称詈骂语)是对禁忌的突破,一经突破就会起到伤害对方的作用。以上詈骂语按内容分为性詈语和贬损詈语。性詈语的使用体现了人类社会规约对性约束的突破。贬损詈语体现了对“人为万物灵长,物,鬼不如人的传统文化”的突破,把人贬损为牲口、龟孙,是传统的天地万物等级格局带来的人贵畜贱观念的一种反映。其次,关于信仰:中国先民迷信大自然的神秘力量,总认为有一个神灵在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命运。“老天爷”就是主宰天上一切诸多神灵的最高神,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泛神崇拜在民间的流传。
二、影片中河南方言熟语的文化阐释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具有丰富的内容与精练的形式,大都源远流长,运用普遍,极具表现力。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熟语,有些在汉语普通话中也会经常用到。这些熟语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隐涵着丰富的汉民族思想和文化。笔者按这些熟语所体现的文化特征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下面进行分类阐释。
(一)民以食为天的观念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自古“民以食为天”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影片又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吃”的问题。笔者将影片中的熟语一一摘出发现,一多半的熟语都和“吃” 相关。现将其分类如下:
和吃的食物相关:撒胡椒盐 、僧多粥少、水米没打牙、砂锅捣蒜—锤子买卖。
和吃的动作相关:喝墨水、喝西北风、喂不熟的狗。
和吃的结果相关:饿抽抽、饿的前心贴后背、饿死鬼托生。
以上熟语内在含义与字面上意思并不是完全一致。但是,这些带有和吃相关字眼的熟语正是体现了造词之初“民以食为天”的思想观念。
(二)礼仪之邦的伦理道德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伦理道德修养。影片中熟语“先来后到”意为按照来到的先后而确定和安排次序,就体现了公平公正。如果冒犯了别人,要赔礼道歉才能保证人际和睦、社会和谐。“赔不是”就体现了“和为贵”的思想。将事情发展不顺利或出现意外讹错或变故说成“出岔子”。不合适宜的加以猛烈的言辞批评称为“乱放炮”,反映出为了交流顺畅考虑对方的心理承受力而采用的委婉语,也体现了重礼仪的思想特征。
(三)风俗文化
:中国百姓自古就很迷信神力,不管哪个宗教,只要是神,都会敬奉希冀得以庇佑。河南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河南话多少残留着的熟语,只是世代使用而使人们早已习焉不察了。“早死早托生”很显然是受佛教生死轮回影响而出现的词,“僧多粥少”也是一个和佛教相关的词,而“阿弥陀佛”则纯粹就是一个佛教词了。“喝西北风”是一个和道教相关的词。原作“吸风”,指道家所宣扬的一种境界,即不食人间烟火,只靠呼吸空气生存。后来用来指没有东西吃,空着肚子过日子。由此管中窥豹,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就可见一斑了。
习俗:“拜天地”也称拜堂,又称拜高堂、拜花堂。古代婚礼仪式之一。至今在广大农村这一婚礼仪式仍然保存着。旧时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后,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 也有将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对拜都统称为拜堂。影片中栓柱和花枝成亲,因为都没有父母双亲只拜了天地和自己。
“传香火”就是传宗接代。后代在祖先的祭日会给先人上香,祈求保佑,如果没有后代,就没人给祖先上香了。所以传宗接代叫续香火或传香火。影片中就提到留保是“传香火”的,体现了河南境内的这一风俗。
(四)中华民族的具象思维特征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认为一个民族的词汇本身就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特点。熟语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之中,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思维特征。影片中的熟语大都体现了东方文化特有的具象思维特征。如:
用具象的动作行为表示抽象含义:走路打飘、饿抽抽、两眼一抹黑、水米没打牙,“打飘”是指身子轻,没有重量,“走路打飘”形容走路很轻,就像飘能起来一样。“抽”是抽搐、减缩的意思,两个“抽”叠加在一起极言饿的程度、强调饿瘦小了。“两眼一抹黑”是说眼睛闭起来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形容对周围的事物了无所知,毫不关心。“水米没打牙”指的是水、米都没和牙打过架了,说明好长时间没有吃过东西了。
用具体结果来表示抽象含义:饿得前心贴后背、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前心贴后背”河南人借用前心指代前胸(河南方言心嘴就指的是胸口),前胸和后背贴在一起,只剩两张皮,腹中空空。“饿得前心贴后背”极言很饿。“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形容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境地不肯死心。“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从字面上也很容易理解,说明找不到这个人了,此人失踪了。
用比喻修辞来表示具体事实:出岔子、乱放炮、喂不熟的狗、撒胡椒盐、僧多粥少,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 “出岔子”用走路遇到岔道来喻指出现意外讹错或变故。“乱放炮”用放炮爆炸之猛烈来喻指言辞的激烈。“喂不熟的狗”用狗的忘恩来喻指忘恩负义之人。“撒胡椒盐”用其撒播的均匀来喻指平均分配。“僧多粥少”用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来喻指物少人多不够分配,“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是用砂锅一捣就破来喻指做事莽撞欠考虑、不计后果,或一次就把事情搞砸无法收场。
以上熟语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或者使用修辞手法来形容一些抽象的概念,非常形象生动,便于理解接受。
参考文献
[1] 曹华辉,张岳.中国方言土话地图[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8.
[2]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 邵文杰.河南省志·方言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5.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版)[M].商务印书馆,北京,2003.
[5] 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上海:中华书局,1999.
[6] 林宝卿.汉语和中国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 肖建华.民俗语言初探[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崔宝莹(1986- ),女,河南新乡人,北方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