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刘向阳 镜头里饱含爱与希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刘向阳 镜头里饱含爱与希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进曲阳,刘向阳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更是被乡亲们视为“希望之星”——有困难,找向阳!在许多曲阳当地的山民眼里,刘向阳就是个桥梁,通过他这个桥梁,就能找到希望。或许正是被人们寄予了这种厚望,从1986年用自己第一部相机拍下第一个被帮助的孩子起,至今的26年间,他的脚步遍及河北省曲阳县365个村庄,在他的镜头下,108名失学或病患的孩童被救助,为400多名贫苦孩子建立了救助档案。

一切正如他的名字所蕴含的意义那样——温暖、积极、希望。刘向阳所到之处,他热情的笑容、质朴的言辞、挎着相机匆忙奔走于大山之间的身影,带给人们的尽是阳光般的力量。

这位从太行山东麓走出来的农民摄影家经历过贫穷生活的艰苦、经历过被迫辍学的无望、经历过在外谋生的困境,然而这段坎坷的岁月并未消磨掉他的斗志,相反,正是这段在众人眼中苦不堪言的经历让他愈加理解“希望”的意义。

镜头聚焦向善的力量

2011年三月份,有这样一组照片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关注:一个全身结满了厚厚的黑伤疤,甚至有些地方还在化脓的小女孩,躺在病床上,那双美丽的大眼睛流露出无限的渴望……

这个小女孩叫崔靖琳,今年5岁,在姥姥家里玩耍时不慎被一锅热开水烫伤,烫伤面积达百分之七十五。整整两个月过去了,孩子烫伤不但没有好,反而越来越重,看着孩子被病痛折磨的奄奄一息,家境贫寒的父母在借遍了所有亲戚和同乡后,再也筹不到为她继续治病的医药费用,一家人陷入绝望。

拍摄这组照片的人便是被曲阳当地人民誉为“救星”的刘向阳。“找找刘向阳吧,找着他或许就有希望!”村里的人这样传话。电话里得知这个情况,他立即赶到医院,为小女孩拍下了这组照片,并第一时间在了曲阳当地的百度贴吧及摄影论坛上,网友们相继转发,很快便引起了各地媒体、甚至是省长的关注。终于,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筹集到了15万元善款,小靖琳被成功救治。

“我没做什么,都是媒体和各界领导、热心人们做的,我仅仅是个桥梁。”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刘向阳这样憨厚地解释。事实上,做这样的事,拍这样的照片,对于刘向阳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更不是偶然。“我没多大本事,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发现那些需要救助的孩子,用我镜头的影像感染到大家,集结更多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正如刘向阳所说的那样,在他的镜头下,总是能带给人们深深地感动,激发起全社会人们向善、奉献的力量。像小靖琳这样得到救助的贫困孩子并不在少数。

时间追溯到1986年秋的一天,刘向阳骑着一辆破烂自行车来到曲阳县西良峪村,见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一个人在院子里呆坐着,走过去好奇地问道:“你怎么不上学啊?”“俺奶奶没钱,上不了学。”孩子哽咽着回答。这一瞬间,刘向阳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

孩子叫李伟,父亲出车祸死了,母亲改嫁到外地,孩子跟着老奶奶一起生活,老奶奶说起孩子上不了学的事就哭了,向阳也哭了,他把身上仅有的几块钱给了老奶奶,给祖孙俩拍了几张照片,说,我去想想办法!他把那几张拍得技术很差的照片洗出来,交到了县团委。县团委联系学校,免了李伟的学费。“多亏了向阳叔叔,我才能有机会重返课堂,有了全新的人生。”今天,李伟已学有所成,成为的一名士官。也正是从那天起,刘向阳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身体力行地去救助更多像李伟这样的孩子。

2005年4月23日,曲阳县李赵邱村14岁的小李翔突患M3型急性白血病,治疗该病的最好办法是做骨髓移植手术,需要20多万元的医疗费。但小李翔的父亲患青光眼已失明多年,母亲改嫁他乡,贫困的家庭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刘向阳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为小李翔拍摄了一组照片。以《谁为小李翔点燃生命的希望》为题,将照片发到“佳友在线”论坛。帖子发出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名摄影发烧友纷纷解囊相助。在中医的帮助下,李翔奇迹般地康复了。

孝木村的张宣1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离家出走,她和妹妹成了孤儿。张宣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与妹妹相依为命,坚持上学。刘向阳为姐妹俩拍了一组照片,并赶写了一篇《坚强孤女带着妹妹上学》的通讯。作品刊发后,好心人纷纷解囊资助,张宣还被评选为2007年度“感动河北十大人物”之一。

19岁的陈兴楠是曲阳一中高三的学生,刘向阳经常来看她,兴楠亲切地称刘向阳为“我向阳叔”。认识向阳叔时兴楠才9岁,那时她因家贫,父亲重病,辍学了,在街上卖菜,她叫卖的样子进入了向阳的镜头,也从此和她接了对子,帮她重返校园。

……

20多年来,有不下400名这样的贫困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救助,其中还有20多个孩子是刘向阳自己的救助对象。若要一一说起刘向阳和这些孩子的故事,恐怕几天几夜都说不完。因此,有人将他誉为曲阳的“解海龙”,对于这样的褒奖,一向憨厚质朴的刘向阳连称“不敢当”。“解老师是我的偶像,他曾经对我说过,既然选择做这件事就要坚持下去,能帮一个是一个,这句话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有些事,因为经历过,才会刻骨铭心。刘向阳绝非大富之人,却能在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原因在于他有着和这些被救助的孩子们一样的童年……

岁月里沉淀的爱

1967年,刘向阳出生在曲阳县东旺乡南杏树村,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兄妹四人中,刘向阳排行老大。父亲常年有病,全家就靠母亲一个人维持生计。刘向阳学习用功,在那样困难的环境下,他下决心好好读书,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然而,事与愿违,1985年夏天,就在刘向阳信心满满地准备参加中考时,雪上加霜的事情发生了——妹妹突然患重病,急需钱治病。本来早已入不敷出的家庭霎时无望,而作为长子的刘向阳也实在不忍再让母亲操劳,毅然辍学,挑起了家里的重担——外出务工,挣钱养家,给妹妹治病。

收拾好行囊,背起铺盖卷,刘向阳离开了曲阳,走出大山,来到了北京通州区一处铁路部门务工——抬石头。这是个重体力活,刘向阳每天起早贪黑地做着,即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对于上学的渴望还是让他用鲜有的时间看书。“我当时离开家的时候,特意把初中的课本带在了身上,没事就拿出来看看,还经常会拾起从火车上扔下来的《铁路报》读,有的都快被揉烂了,我也舍不得扔。”回忆起那段日子,刘向阳的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

这样风吹日晒地干了大半年,最后还被工地老板无理克扣掉一半的工钱,拿着半年挣来的2000块钱血汗钱,刘向阳回家了。“还是得学个手艺,有个谋生的本事。”刘向阳想到了县城里仅有的一家国有照相馆,他想到去那儿当学徒工,学门手艺。“有这个想法不是我一时兴起,在北京务工那段日子,每天读那些烂报纸,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特别在报纸上看到了许多新闻和艺术照片,我顿时被这些精美的照片吸引了,从那以后,就想当一名摄影记者,来拍摄这些新闻照片。”

老照相师傅并不太愿意传授技艺给他,他就不拿工钱白干活,处处留心偷师。当时冲洗黑白胶片,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调制定影、显影药水,药水的配方是不外传的,他就在师父调配时偷瞄天枰,把秘方记下来。他学得快,而且也很快爱上了摄影。小店里轮不到他给客人拍照,技痒的他便偷拿了家里的钱,买来第一台海鸥120型相机。

说起这台相机,刘向阳的言语中又多了几分感慨。“买那台相机的钱,原本是我父亲留着用来为家里买头毛驴种地的钱,他知道后狠狠地扇了我一巴掌,我成了父亲眼中的‘不孝子’”。庆幸的是,刘向阳并未像父亲预料的那样,相反,他不仅行孝,更是用这台相机,将对家庭的“小爱”延展为对成百上千贫困孩子的“大爱”,用他那数万张照片改变了百余名失学或病患孩童的命运,有人说:刘向阳的镜头记录了山区教育的困境与变迁。

这样坚持不懈地付出,也为刘向阳带来了应有的荣誉。如今的他,除了社会赋予他的“草根摄影家”头衔外,还成为了保定市为数不多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之一,当上了曲阳县摄影协会主席,此外还被评为河北省“十大热心肠人物”、保定市十大爱心人物、保定市劳动模范。2011年元月4日晚上,中央电视台一套“身边的感动”栏目,也播出了刘向阳助学的事迹。

当然,能够获得如此多殊荣,并不仅仅靠给贫困孩子们拍照。2001年,他把自己拍摄的200多幅作品制作成幻灯片,放映给县城里的中小学生看,教他们懂得珍惜。2004年他自筹资金,在县城街头办了一场“远山的呼唤”摄影展,不少人含着眼泪看完展出,主动为贫困孩子捐款捐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甚至领导的尊敬。

“能够坚持到今天,离不开妻女的理解和支持,这么多年,我为这个家庭付出的太少了,很愧对她们。”刘向阳的话语中带着深深的愧疚。

1988年,妻子李雅洁不顾父母反对,坚持嫁给“一穷二白”的刘向阳,婚后的她,更是义无返顾的担当起丈夫坚强的后盾。为了增加收入,在刘向阳的指导下,李雅洁学会了摄影,夫妻俩在城西开了家小照相馆,总算有了份稳定的工作。可是由于刘向阳经常连续几天奔波在外,家里大大小小的事还是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说不抱怨是假的,可是每次听到村里老老少少对他的感谢,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了。”李雅洁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

不仅妻子如此,两个女儿也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懂事的多,看到爸爸总是省吃俭用去帮助那些失学或患病的孩子,两个孩子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两个女儿都很节俭,从不乱花钱,还经常用她们的零花钱给班里一些其他比较困难的同学买些学习、生活用品之类的。”说到女儿,刘向阳一脸自豪与欣慰。

如今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刘向阳的作为让他赢得了外界的赞许和褒奖,然而也有人认为他是沽名钓誉,刘向阳也曾为此苦恼,想为了保住“名声”而就此不做了,然而每每看到那些受苦受困的孩子,他还是忍不住举起相机,只是希望把大家的爱聚焦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