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动态匹配的知识吸收能力模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动态匹配的知识吸收能力模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从动态匹配的角度分析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揭示了在要素投入的“有效区间”,资源,以及资源配置对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吸收能力 动态匹配

所谓知识吸收能力是指一系列组织惯例和过程,通过对它们的具体应用,企业获取知识、同化知识、转换知识和利用知识从而产生动态的组织能力。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吸收能力是融合在企业惯例和过程中的动态能力,并将影响企业知识存储和流动的变量与企业竞争优势联系在一起;第二,组成吸收能力的四种能力彼此有机结合,相互依存构成了动态的组织能力。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吸收能力与构成要素之间的动态匹配关系。

一、动态匹配的概念

研究者们在描述竞争差异性的时候,通常会用“稀缺的、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有价值的资源”来进行表述。这里,实际上隐含着一个“匹配”的概念:企业的稀缺的、难以替代和模仿、并且具有价值的资源,是相对于其所处竞争领域而言的。实际上匹配就是指企业的内外环境和要素之间的均衡。而所谓的“动态”是指企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必须具有不断更新自身竞争力的能力。企业吸收能力的动态匹配指企业能够保持或改变其竞争优势基础,它存在于组织过程之中,并能够使组织发生变化和演变,从而使企业重构它的资源基础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独特能力与环境机会之间的匹配,在当前迅速变化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任何企业的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只有保持持续不断地创新,才有可能使企业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这需要企业的独特能力与环境机会之间的动态匹配。动态匹配实际上体现的是企业的一种能力,国内的部分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动态匹配能力的观点,并指出在影响企业发展的三大要素(流程、位置和路径)中,动态匹配作为一种能力要素始终贯穿其中,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二、知识吸收能力模型

研究知识吸收能力的动态匹配,就是研究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知识吸收能力与各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影响要素性质的差异,本文将从两个方面研究动态环境下的吸收能力模型。

首先,从知识吸收能力的定义来看,吸收能力包含4个能力维度:获取能力、同化能力、转换能力和利用能力。这4个维度是吸收能力的4个行为变量,分别表示为x1,x2,x3,x4,则知识吸收能力的函数表示为:V(X)=V(x1,x2,x3,x4)。

该式表明了知识吸收能力与4个行为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4个行为变量所处的不同阶段,将它们划分为潜在吸收能力(获取能力和同化能力的函数)和实现吸收能力(转换能力和利用能力的函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对于提高企业的业绩来说,它们都是必要不充分条件。规定实现吸收能力与潜在吸收能力之比为效率因子,记作μ,它表明基于同样的知识资源,不同的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不同的,实现吸收能力反映了企业在所吸收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杠杆效应。企业的效率因子越高,则实现吸收能力越接近潜在吸收能力,因为企业创造利益主要来自实现吸收能力。拥有同样知识资源的企业在竞争力上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吸收能力的效率因子不同。

其次,从知识吸收能力与投入的要素资源之间的关系来看,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内外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定义影响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投入要素的集合为要素空间,则投入要素的变化范围是要素空间的正象限部分。用f(x)表示要素集合为x=(x1,x2,…,xl)时企业所能获得的最佳吸收能力。在企业运营与管理过程中,通常假定f(x)可微,则对于任何x∈EI (EI表示有效投入的全体,称为知识吸收能力的有效投入区间),Δx≥0,Δx=(0,...,0,Δxk,0,…0),x+Δx≥0,有x+Δx≥x,从而f(x+Δx) ≥f(x) (因为是有效投入,比如在有效投入区间内,增加R&D必然会增强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此处假设决策者为理性)。

因此,在要素投入为有效的情况下,知识吸收能力呈现出(随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增,或至少不下降的变化趋势。对企业而言,只有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确定要素的有效投入区间,通过资源的配置组合,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同样的知识吸收能力可以通过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得到,这需要对投入进行有效性分析。知识吸收能力具有非线性的特点,根据相关的计量经济学理论,非线性的存在会导致多重均衡,所以本文强调了要素的有效投入区间,只有确定有效投入区间,知识吸收能力的发展才有规律可循。

三、结论

从扎哈和乔治关于知识吸收能力概念界定的研究之后,学者对知识吸收能力的研究逐渐从概念的分歧转向对知识吸收能力特性的探讨,并试图揭示吸收能力中的量化关系;从最初科恩和莱文索将R&D作为知识吸收能力的惟一变量,到如今动态环境下复杂的吸收能力模型,可以说,知识吸收能力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竞争战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从动态匹配的角度来研究知识吸收能力,并从能力和资源两方面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要素进行分类,揭示出由于“有效投入区间”的存在导致了不同企业之间的知识吸收能力的差异,不仅指出资源差异化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也指出了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同样会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Shaker A. Zahra, Gerard Geor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J], 2002(2): 18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