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提升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提升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感,即对语言文字的直接与迅速的感知与感悟能力,高度浓缩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感受与吸收等全过程,同时,语感具有很浓经验色彩,涉及到了情感与心理经验、学习与生活经验,包含了联想、判断与理解等多种能力,可体现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则需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一.强化阅读教学,丰富学生语感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对语言进行直觉体悟的有效方式,通过阅读活动,学生可协调脑、眼、手等多种感官,从而促进直觉思维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若教师鼓励学生多多阅读、朗诵,则可丰富学生知识积累,丰富学生语感积累。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强化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使其学会感悟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丰富情感经验,从而逐步提升学生语言感知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由如下方面加以训练,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感知力。

①老师示范阅读,指导阅读方法,如精读、速读(看书扫视法、看书搜索法、速读中心法、速读概括法、速读提问法)等。②想象与阅读相结合。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是学生感知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语言文字来想象其描绘的画面,以感受作者所处环境以及当时的心情。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描绘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像亭亭的的裙。”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依照文字描绘的画面,联系生活实际所见,将芭蕾与荷叶相联系,发挥丰富想象,感受文本意境,体悟语言魅力。③分角色朗读。通过这一阅读方式,可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与情感,加深文本理解,提高文本感悟能力。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可引导学生辨别与分析多音字、形近字等音调与用法,以提高语言感知能力。④尝试写作,延伸阅读语感。如写札记:引导学生记录下自己对文本的语感理解(对语言文字体会、感悟等),并从中感受语感体悟的过程与方法,以培养学生形成感受语言与积累语料的良好学习习惯。另外,还可引导学生默写。利用反复默读与背诵,以拓宽学生对阅读语感的广度、深度与敏度。

二.注重吟咏诵读,帮助学生体味语感

语感培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难以一蹴而就,它是在熟悉语言现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直觉感知能力。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典范语言材料,逐步训练与提高学生直觉能力。而吟咏诵读则是直觉感受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学生体味语感,使其学会感悟语言文字,提升语感。

如学习《听听那冷雨》一文,教师可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进行吟咏诵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分析与总结语言特色,领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如:①“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时而淋淋漓漓……也似乎有把伞撑着。”在这段语句中,间隔使用了多个叠词,以可调动读者的听觉、视觉、触觉。同时,依次描绘出风、大小雨与湿气,刻画出春寒料峭之特征,简笔勾勒出“冷雨”之态与天地混沌之状,琅琅上口,入耳动心。其次,通过几个叠词渲染出凄楚凄迷、凄清凄凉的意境,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另外,“即使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这一句虚实相衬,拓宽了文本深邃之境。②“每天回家……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在这一句话中,以“霏霏”替代“雨”,可更富有画面感,可形容出雨之态,而“想入非非”是形容人之情,“非非”与“霏霏”同音,在这段话中“霏霏”出现转类,从原来的形容词被作者活用成名词,更具音韵和谐与古典诗韵之美。从雨的“霏霏”而使人“想入非非”,由景入情,巧妙转换景与情,并实现了空间的自然转移,从实至虚(从景至情),将雨境与情思巧妙融合,从眼前雨景自然过渡到后文中对遥远故土、渺远历史与绵长乡愁的描绘与抒发。此外,在本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拟人等表现手法,提高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长短句巧妙结合,错落有致;化用诗句,贴切而自然,体现了浑然天成的美感等。这些都是学生需要细细品味,深深感悟的,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想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则需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要强化阅读教学,丰富学生语感积累。注重吟咏诵读,帮助学生体味语感。

刘俊杰,教师,现居江苏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