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逍遥游》不宜作为高中讲读课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逍遥游》不宜作为高中讲读课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逍遥游(节选)》是高语第四册中的课文,作者是庄周。从教材的编写思路看,编者是想让学生“提高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见单元提示)。但笔者认为《逍遥游》不宜作为高中讲读课文。理由如下:

一、缺乏“例子”之实

《逍遥游》选文词句过于艰深晦涩,正文672个字,84个注释,平均每8个字就有1个注释。课文涉及的许多词语都不常用,文言知识基本无法迁移。选文中的通假字就很能说明问题。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②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知”通“智”。③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④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⑤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以上是课文注释所列的5个通假字,除②“知”通“智”常见外,其余4处,不用说在教材中看不到,就是在课外文言文语段里也很难涉及到。可以说,即使是教师,不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也根本无法弄懂,就更不用说学生了。叶老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既然是例子,就应该具有举一反三的功能。如果没有这种功能,那还不如不选。

二、不属“浅易”之列

《逍遥游》哲理深奥难以把握。正如著名学者杨伯峻所说:“庄子的文章放纵。光怪陆离,不易捉摸。如对最重要的《内篇》,就必先了解每一段落的主旨,然后思考段与段之间逻辑上的内在联系,这样,才可深究每篇的精神所在。”(《序言》)不仅如此,《逍遥游》手法多变不易捉摸。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清人林云铭评《逍遥游》笔法云:“篇中忽而叙事,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有云气空蒙,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庄子因・逍遥游》)其难度可想而知。

与该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选入了柳士镇先生的《浅易文言文界说》,在谈到文言文“浅易”的衡量标准时说:“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专讲古代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内容艰深;《庄子・逍遥游》阐发老庄哲理,也过于难懂。这些都不能算是浅易的文言文。”可以说,《逍遥游》超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明确的高中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范畴。令人不解的是,既然《逍遥游》不算是浅易的文言文,那编者为何还要选进来呢?

三、含有“消极”之害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就应该投入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充满阳光,饱含激情,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远大抱负。而《逍遥游》主要说明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是没落阶级不满现实时的一种自我超脱的空想,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这对于世界观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其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但正如鲁迅先生对《庄子》的评价:“其文则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本篇是《庄子》的首篇,从思想上或艺术上讲都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中学生不了解此文也属遗憾。依笔者鄙陋之见,那就莫如选到《语文读本》里,或可两者兼顾。

(作者单位:大庆市第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