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贫民窟里的卧虎藏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恐怕事前没人会想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把火居然烧得如此燎原。从去年年初在多伦多电影节崭露头角,到今年奥斯卡上风光无限,最后在全球市场全面开花。跟9年前的《卧虎藏龙》一样,《贫民窟》几乎按照同样的路线实现了“贫下中农”的大翻身。参考前者之后华语武侠片的一度兴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恐怕也得“被迫”看到更多印度电影的载歌载舞了。
事实上,《贫民窟》和《卧虎藏龙》真的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拿市场反应来说,《卧虎藏龙》全球收入2.13亿美元,北美市场占到1.28亿美元,而华语地区的收入加起来不过500万美元上下。《贫民窟》的情况类似:到4月初为止,该片的全球票房约为3.26亿美元,其中北美1.4亿美元,英国也贡献了4600万美元,此外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等主要电影市场的收入也均过千万美元大关。那么影片在印度本土的成绩呢?730多万美元。这个数字在2009年上映的电影中勉强挤进前5,但距离当地宝莱坞大片的票房水平依旧相去甚远――年初上映的《未知死亡》(Ghajini)卖到了3400万美元,之前推出的《天生一对》(Rab Ne Bana Di Jodi)在印度也有2500万美元入账。
当然,《卧虎藏龙》与《贫民窟》的区别也很明显。前者毕竟是一部由华人主创的华语片,而后者幕后大多是英国班底,其印度电影的文化身份也颇有水分。不过这在某种程度上恰好印证了近10年来全球合拍的深入发展。这种进展同样体现在奥斯卡对两部影片的认可程度上:《卧虎藏龙》当年在奥斯卡上虽然空前风光,但其巅峰成就也仅限于最佳外语片奖和一个最佳影片的提名――当时对于一部外语片而言,后者的奖杯还可望而不可及。时至今日,《贫民窟》的最终夺魁却没什么悬念,几乎成了众望所归。
此外,同《卧虎藏龙》一样,《贫民窟》对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意义在于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从目前情况来看,后者很可能将引领好莱坞新一波的海外合拍热。在今年的香港,各大片厂负责人都信誓旦旦地说要在全球各地拍摄真正面向当地市场的合拍片。但老实说,我对这种说法不太感冒。在我看来,好莱坞跑来中国拍《非诚勿扰》甚至比咱们跑到美国去拍《变形金刚》更不靠谱。因为咱们的目标小,而北美市场大,至少还有个奔头。而好莱坞的情况正相反――很难想象单个海外市场的规模能够满足他们的巨大胃口。因此,目前好莱坞大肆鼓吹合拍的真正目标恐怕还是通过合拍发掘出更多如《贫民窟》一般成本低廉,但具有全球热卖可能的种子选手。
从《卧虎藏龙》到《贫民窟》,好莱坞的合拍态度与方式的转变也是出于形势的变化。最近十年,各国本土电影纷纷揭竿而起,好莱坞的传统优势在逐步丧失。双方在合拍中的位置与需求也在默默发生变化。对于目前的华语电影而言,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其实都已不是好莱坞的核心价值――《赤壁》仅在亚洲就能融到8000万美元;而说到电影技术,相比新西兰、加拿大等后起的后期特效中心,北美的性价比绝对没有胜算。好莱坞真正独一无二的“瓷器活”还是其全球宣传发行的体系。从很大程度上说,《贫民窟》和《卧虎藏龙》这样的电影只有交给好莱坞公司,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做到街知巷闻,进而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这恐怕也是该片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