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刺儿头”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刺儿头”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很多从事过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的60%的精力都用在对付班里那几个‘刺儿头’学生了。”什么样的学生可称为“刺儿头”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工作实践,从具体表现、成因和应对措施几个方面来剖析一下这种“刺儿头”现象

一、“刺儿头”现象的具体表现

笔者认为,能够被班主任称为“刺儿头”的学生大体上有这样几种特征:首先是学业不良;其次是逆反心理、抵触情绪较强,交流困难;再次是伴有爱撒谎、爱打架、爱惹事等症状,个别的同学存在自卑心理等。

二、“刺儿头”现象的成因

(一)造成青少年学生成为“刺儿头”的客观原因

1.社会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意识形态既能给青少年学生的认识活动造成一定困难,也能对他们同其他人的关系和采取的行动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这些同学的表现中清楚地看到这种情况。如有的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向老师汇报情况帮助同学进步说是“出卖朋友,不够意思”,把遵守纪律看成是“缺乏造反精神,不够爷儿们”,把劝阻同学打架斗殴看作是“孬种,不够哥儿们义气”,把努力学习的同学看作是“懦弱无能的小白脸”等等。所有这些错误思想往往是剥削阶级意识在青少年学生头脑中的反应。我们绝不能低估社会不良思潮通过各种渠道对他们造成的伤害。

2.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和纰漏。(1)教育者的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唯分数论,偏爱成绩较好学生,导致基础差的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获得好成绩,消极情绪占了上风,产生敌对和自卑心理。(2)教育者提出要求的方式不恰当,很多教师往往采用强制的、触犯学生个性的方式提出要求。青少年学生对这个问题十分敏感,他们强烈地要求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并不是只要出于好心、要求合情合理,不管怎样向学生提出要求,学生就愿意接受的,很多时候适得其反,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甚至对立。(3)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如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甚至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致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等。(4)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不当。如教师的言行不一,行事违背社会基本道德等,都会大大降低教育者的威信,使学生反感。

3.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多后进生都和家庭因素密不可分。比如,家庭破裂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青少年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就容易形成孤癖的性格和自卑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高,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过大心理压力;父母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子女,缺少交流等等。

(二)造成青少年学生成为“刺儿头”的主观原因

1.青少年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引起。与童年时期相比,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自尊感、好胜心增强。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生长发育的加快和性意识的觉醒,他们从心理上要求改变童年时期遇事依赖成人的状况,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大人”,于是,当不少教师仍然只看到他们幼稚的一面,习惯拿他们当孩子看,一味要求他们听话和服从时,他们就认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成为“刺儿头”,和你对着干,来表达这种自我意识。

2.青少年学生认知水平的影响。青少年学生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已见,爱走极端。他们自尊心很强,但有时又不能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尤其是遭遇挫折、失败后可能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把老师的劝诫看作是吹毛求疵,是嘲弄自己,因而把自己放在了教育者的对立面,继而产生逆反心理等。

三、“刺儿头”现象的应对措施

笔者侧重于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来谈论这一问题。

(一)教师要和家长双管齐下,发挥合力功能

作为负有最直接教育责任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刺儿头”学生的家庭状况,了解学生是否来自于离婚/单亲家庭,做到有的放矢。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教师和家长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状况,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刺儿头”学生的不同状况采取相应措施。

(二)开辟渠道,净化风气

学校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紧密配合,尽力净化社会风气,特别是“校园小社会”风气,强化校风建设,抵制形形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消除各种精神污染,加强正面思想灌输,借助班会、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学会感恩,优化“刺儿头”学生周围的思想环境,切除不良思潮对其的侵蚀。

(三)教师要充当学生的道德楷模,以身示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在思想品德上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对学生品德的成长影响十分巨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以深刻的教育影响。教师只有以身示范,才能树立威信,让“刺儿头”学生心服口服,敞开心扉,乐于交流。

(四)深入了解,乐于表扬,共同进步

在班级内,首先要尊重和了解“刺儿头”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绝不当面训斥、批评他们,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其疏导心理、解开心结。其次坚持以表扬为主,善于发掘这部分同学的“闪光点”,为他们展现自我搭建平台。“刺儿头”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通过他们的特长展示,帮助其树立信心,产生自豪感。再次,关心“刺儿头”学生的生活,千万百计帮助其学业进步。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爱是任何矛盾的催化剂,让“刺儿头”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将心比心,他们自然会更好地融入班级,自觉地产生积极上进的心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更融洽。总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具备“三心”,即细心、耐心和爱心。

最后,以罗素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如果我们使青年摆脱了恐惧、束缚,以及放荡或压抑的天性,我们就能够将整个知识世界在他们面前自由、全面且毫无隐瞒地展现出来,并且如果教育得法,求知对于求知者来说是苦,不如说是乐。”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冠任.孩子不能不管[M].现代出版社,2001.

[2]波比?康耐尔.伟大的教育来自点滴生活[M].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

[3]《班主任之友》,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