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努力走下神坛的PENTAX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努力走下神坛的PENTAX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相机问世以来,“贵族”一词就总伴随着关于照相机的各种形容。但据说1919年的宾得(PENTAX)生产厂家日本旭・光学公司的确由当年的日本皇族人士创建。或许是宾得在我国的宣传推广时间较短,所以宾得相机似乎并未被我国广大的摄影群体所接纳。我们不妨以宾得的著名中画幅单反相机宾得67为题,并借此简要回顾一下近50年来相机工业的发展中的几个亮点。

序幕

1952年,宾得(PENTAX)制造出日本生产的第一台35毫米单镜头反光相机――AsahiFlex,这台相机在1954年的改进型AsahiFlexⅡ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快速反光镜技术,即反光板自动复位技术。这台相机本身虽还没有单反化,但时至今日这一技术仍在120相机的技术中具有领先地位,为后来宾得的单反化奠定了基础。

旭・光学公司对各种画幅相机的单反化努力源自1957年的AsahiPentaxAP相机。自双反120至单反135相机的这一重要过渡,在当时同时期,受到高度评价。长期习惯了徕卡取景器和120腰平取景器的人们,发现这个透过五棱镜取景的图像可以直接得到与构图相同的正像,这在当时无疑是令人感到既时髦又新奇的设计。

1960年的德国科隆器材展上,旭・光学公司第一次推出了ASAHIPENTAXSP相机,在对焦屏旁首次使用了直径3毫米的CDs测光元件。在1964年实际销售时又进行了一些改造,在取景器中五棱镜中又加入了两个CDs测光元件,以实现更加均衡的测光。这样一来,摄影者就可以在实际拍摄时,对光圈手动控制时与取景器中测光数据达成一致,电子测光就此成为了现实。

以上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今天看来属于小儿科,但在当时的轰动却是很大。时至今日,我们的相机技术仍脱离不了这一五十年前奠定的基本框架。可能有人会问,以上三种功能真的有那么了不起吗?宾得相机能多重曝光、自拍吗?等等之类的问题。我们不妨用日本工业界泰斗索尼(SONY)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的一段话来回答你:“日本的工业界在八十年代以后,总是在以往已经很成熟的技术本体上,修修补补,每增加一种所谓功能就号称革新一步,并提高售价,其实这些功能往往是许多年不被使用,不妨称之为‘睡眠功能’。”可见,当今相机中许多“功能”只是下位概念,在电子时代未结束之前,此“功能”暂时还翻不出“光圈快门组合”这一“如来佛的手心”。

单反化努力与宾得67的问世

1966年,旭・光学公司在德国科隆展览会上推出了ASAHIPENTAX220。1969年,这一机型作为成熟产品推向市场,成为宾得67相机。电子控制横走式布帘快门、五棱镜取景器、快速复位反光镜等技术货真价实地用在了6×7cm相机上,在当时的摄影界引起轰动。在大画幅相机以往难以涉足的纪实摄影、风光摄影等领域中独具实用价值。

在135相机领域,旭・光学公司又开发了K系列的K2、KM、KX,小型化的M系列宾得ME、MX。在宾得的K型卡口中,还创造性地使用了接口环内外两侧接圈的设计,即内侧直径72mm,为三爪接圈;外侧直径91mm,为四爪接圈。外侧接圈主要用来衔接400mm以上望远镜头。这一设计,可谓颇具灵性。

1972年,柯达推出了110胶卷,ASAHIPENTAXAUTO这一适用110胶卷的单反相机也应运而生。在110胶卷的时代,大部分使用110胶卷的相机都不过与玩具差不多,而ASAHIPENTAXAUTO却是货真价实的使用110胶卷的“相机”。

至此宾得在6×7cm、135、110等领域已处于相机工业界的领先地位。在645cm画幅领域一度落后的时期内,1984年宾得推出了645,此相机把卷片马达与机身制作在一起,多种测光模式与快门优先自动、光圈优先自动、程序自动等曝光模式于一体。可以说,PENTAX645把645相机推向了一个范围更广的实用领域。

宾得67的精致与精制

1966年德国科隆相机展中推出ASAHIPENTAX220到1969年的7月走上市场的PENTAX6×7,严格地说,尽管出色,但仍是将135相机的五棱镜、拨杆、横走式电子帘幕快门等搬入中画幅相机,单反化的中画幅相机自己的东西却不见得有多少。但在此后的改进中,随着宾得67的精致与精制,宾得67日益成为了一款完善的中画幅相机。

1970年,最先动了如下小手术。改造电池盒与机身连接装置;侧面机身材料换为塑料以减轻重量;片盒中片轴换为橡胶材料以使每张照片间隔等距;片盒中增加小齿轮发条以使无胶卷时快门可以开合;设计停电时反光板的自动停止装置以保护反光板。

1972年,又动了个小手术,就是将拨杆做大。

1973-1975年又对胶卷装置加以改进,使困扰中画幅相机的胶卷面不平、卷片速度慢影响拍摄效率等问题得以解决。

1970年、1972年、1973年、1975年的改进,可以使人们更加大胆随意地使用中画幅相机,相机更象一个结实的工具,而不必象以往使用易碎古董一样过于在意地使用中画幅相机。。

称得上大手术的改进是1976年,为解决使用超望远镜头时的抖动问题,装置了反光板上抬固定装置,即反光镜预升功能。很多135相机使用此技术是在八十年代以后,可见中画幅相机的单反化已开始与135相机相互作用。此后直到1998年的其他不断改进中,宾得67与135相机互为借鉴,成为了一种实践中被广泛信赖的中画幅相机。

直到1998年宾得67Ⅱ问世,宾得又一步一个脚印地跟随着世界相机工业的潮流,液晶显示屏、光圈先决、TTL控制闪光、多重曝光、对焦屏更换等最时髦功能的导入,都可以看到宾得67Ⅱ与135单反相机的同步发展。

尽管相机总被冠以“贵族”二字,追踪宾得67的发展轨迹,以笔者的观点,相机工业其实在不断努力地走下神坛,这个趋势会沿着电子与信息时代的发展,走到或许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境地。从100年前柯达的改革、80年前徕卡的改革、50年前日本产业界的流水线化相机制造、20年来相机的电子化改革,相机不断从概念产品变成“贵族”产品,又从“贵族”走向大众消费品。本文简要地通过宾得67这样一款相机讲述了宾得照相机技术发展的一段发展规律,或许这样一台相机对您来说是绝对昂贵的,或许比起您将要参加的影赛,这样一篇文章实际意义不大,但了解一种大趋势,以便我们能在科技与时代的潮流中顺流而下,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