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职飞机维修专业是针对民航飞机机务维修领域培养人才的专业。飞机维修岗位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较高,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技能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补充教师队伍培养途径、加强校企互动等方面都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高职飞机维修专业 技能比武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高职教育主要目标就是培养适应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民航强国战略的推进,近几年民航行业发展迅速,航空运输量和飞机保有量剧增。我院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一所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家示范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大量高素质飞机维修专业人才的使命,因此我们坚持探索基于行业标准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求寻找出一条高效实用的人才培养之路。

我院从2007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全院机务技能大赛,规模越来越大,参赛人数逐年递增,竞赛内容不断丰富,已成为组织良好、比赛项目多元、竞技效果明显、有一定影响力的赛事。目前技能比武已经成为具有师资培养、师生交流、校企交流、教学改革研究等多功能平台。本文通过总结以往技能比武的经验,阐述针对飞机维修专业逐步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培”、“以赛促学”的教学特色的探索过程。

一、飞机维修专业技能比武的意义和特色

我院于每年6月份举办飞机维修专业技能比武,截至今年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从效果上我们不难发现,通过技能比武可以在团队精神培养、专业技能提升、促进师生交流、促进教学改革、加强校企联系、选拔优秀选手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意义。

1.促进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学生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象,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培养方案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通过比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参赛学生对机务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从而间接反映出我们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为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评价体系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平台。

2.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题库,题目的等级分为基础和综合两个部分。基础部分包括的是基本技能部分,比如打保险、常用工具识别等。综合部分主要是系统部件拆装和系统故障排除,这部分的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比较好地贴近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3.促进校内多方的交流

师生同台竞技是我院技能比武的一大特色,在比武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跃校园的学习气氛。在比武期间我们邀请学院相关部门领导现场观摩,让他们掌握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情况,便于加强制度建设帮助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

4.促进校企交流

邀请企业领导和专家成为技能比武的专家和裁判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然后对现有比武细则进行改革,使细则日趋合理和成熟。企业的专家参与比武过程可以增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认识与交流,展现本校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企业招录我校学生的意愿,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我们利用现有平台积极与企业合作举办了多期在职人员的岗位比武大赛,比如南方航空公司和白云机场集团公司等,先后在我院举行了全国性的技能比武。我们的部分教师也被邀担任裁判和专家组成员,对于提升我院的技能比武水平以及促进校企交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作用。

5.形成选拔优秀选手的平台

以校内机务技能大赛为平台,选拔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学生去参加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机务技能比赛,拓宽学生在民航业的视野,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二、比武细则的介绍

制定完整和可操作性强的比武细则是成功举办比武竞赛的关键。在每次的技能比武之前我们都成立领导小组专门研讨比武细则的相关问题,成员主要由教学线和学管线的骨干教师组成,分院院长和书记亲自主抓。教学线的教师负责完成专业技术性的工作,而学管线教师则是负责完成组织方面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摸索出一套比较完善的比武细则。

1.比赛分类

比赛按照飞机维护过程中机务工作的特点,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通过机务基本技能与飞机系统维护的实操题目,主要考核学生个人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体赛——在飞机或者发动机上设置2到3人才能够完成的综合性项目,考核参赛学生团结协作、迅速和保质地完成任务的能力。

2.内容设置

比赛项目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来设置,既有不同专业特定的项目,又有跨专业统一的竞技项目。内容主要以各专业的机务基本技能为主,如《自制简易抢答机》、《飞机线路捆扎》、《飞机蒙皮修理》、《角铁锯缝》、《飞机紧固件保险》、《常用工具识别》等;也有飞机系统的内容,如《涡轴发动机部件拆装》、《B-737机轮拆装》等;除此之外,更有体现学生业余爱好、平时积累的《自制飞机模型比赛》以及《机务小常识抢答比赛》。

表1 比赛项目设置

比赛项目 参赛专业 时间

制作简易抢答器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 2小时

飞机线路捆扎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 30分钟

飞机蒙皮修理 飞机结构修理专业 2小时

涡轴发动机部件拆装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40分钟

B-737机轮拆装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60分钟

角铁锯缝 机电、部件、特设专业 2小时

飞机紧固件保险 机电、部件、特设专业 30分钟

常用工具识别 所有机务专业 30分钟

自制飞机模型比赛 所有机务专业 60分钟

机务小常识抢答比赛 所有机务专业 60分钟

注:其中,《B-737机轮拆装》为团体项目,3名参赛者为一组进行同台比拼。

3.评分人员与评分标准

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客观产生的一种需要,是举办任何性质的比赛所追求的基本原则。因此,比赛裁判组成员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并避免老师作教过的学生的裁判。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的搭配比例为2:1,个别项目甚至达到1:1,从而确保了比武的公正性。经历了六年大赛的累积,目前已经与企业共同建立了专家库,以方便校企双方举办技能比武时能够资源共享。

评分标准和评分过程主要参考CAAC-66部机务执照考试的模式,比赛评分标准以评估单模式为主,每个操作步骤都划分了详细的得分标准,方便裁判员根据参赛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分。评分过程裁判只是负责扣分,不负责计算分值,最终得分由记分员负责计算。

4.奖项设置

每个项目分别取前三名,并颁发获奖证书。此获奖证书可作为学生找工作时提供给用人单位的材料,以展示其个人能力,提高其找到理想工作单位的成功率。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再经过选拔之后,指派专业老师进行专项培训后,可获推荐代表我院参加全国性或世界级的机务技能大赛。教师奖项同样取前三名,并颁发获奖证书。取得第一名的教师可以获得等同于年度教学质量优秀等级,评职称可以优先推荐。

三、取得的成果

随着六届技能比赛的成功举办,我校从当初缺乏内涵的技能比武,到成功搭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培”的平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在师资培养层面制定了“以赛促培”、“以赛促改”、“以赛促教”的激励机制。我校鼓励教师与学生们同台竞技,获得优胜的教师可等同于当年的教学质量评比优秀等级,在评定职称方面获得优先推荐的权利。这样既能鞭策教师尽快熟练掌握技能,成为了培养教师的重要补充途径,又能从某种程度上检验自身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改革的实施。

在学生层面制定了“以赛促学”的激励机制。作为一项最直接反映学生专业技能的比赛,技能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除了获得相应的奖金、奖状之外,还会在其毕业实习课程中获得加分,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如果参加全国性技能大赛获得奖项的学生,还可以获得抵消学分的优惠政策。

2.建立了完整的流程和竞赛题库

国内许多高校都举办过各自领域的技能比武赛,有许多值得我校借鉴学习的经验。在将外校的成功模式与我校自身特点融合的过程中,建立起了带有自身专业特色的机务比赛流程。

为了更好地贴近实际工作要求,在举办第一届技能比武之前,我校就邀请了企业专家联同我校的骨干教师,建立起了机务技能比武题库。经过六届比赛的积淀,技能竞赛题库又发展为针对不同专业的子题库,包括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发动机维修、飞机部件维修专业的题库,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的题库,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专业的题库。在每次比赛前,会邀请企业专家对比赛的题目进行审核,确保每个比赛项目的可行性与实用性。而在每次竞赛后,又会组织各个专业的骨干教师,针对竞赛中所遇到的问题,对题库进行修改和完善。

3.建立与企业联系的长效机制

我校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共建技能比武平台的协议,邀请企业人士参与技能比武活动中,为顺利举办技能比武打下扎实基础。一方面,聘请企业人员作为我校的客座教授,通过定期来我校当裁判的方式指导竞赛和教学的相关事宜,同时邀请教师们到企业一线获取教学素材,形成良性互动的交流环境;另一方面,邀请企业领导对技能比武进行观摩指导,促进了企业领导对我校教学的认识,使他们更了解我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从而更愿意招聘我校的毕业生,形成了良好的校企人才长效合作机制。

综上所述,技能比武是一个非常值得重点打造的平台,已经对飞机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产生了良好影响,有利于推动课程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是在教师培养、教改课题研究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进的作用。另外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形成规范操作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都是难得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徐朝胜,叶爱芹,权悦.以竞赛为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32(1):185-186

[2]李媛媛.我国职业技能竞赛的问题与建议[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肖娜.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特征[J].继续教育研究,2010(8):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