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理解力;尽量使题目开放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这其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翁,教师是这个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然而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就必须要有高效合理的课堂设计。我认为高效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在“提出质疑―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探究结论”这一反复的循环过程中,提升自己。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高课堂效率。要提高效率,就需要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首先,不要把自己看在学生之上,要尊重学生。就像我们上课时要经常采用“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还有没有其他解法,我相信你们的做法会比我的更好。”等鼓励性的语言,不能说“你怎么回事?这么简单都不会,真笨!”这样的话。只有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个位置上,学生才会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老师,去看待课堂。

其次,课堂上老师要一视同仁,不论成绩好坏,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课堂上多对他们微笑,用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不要轻易地否定,让学生私下的抱怨,如“老师根本就不愿理我们,只眷顾他那几个得意门生”等不再出现。

最后,老师不仅要充当学生互动的组织者,而且要成为参与者。课堂上遇到探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团体意识,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知识缺陷,还可以在交流中展示魅力,增强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自信心。老师通过参与可以发现自己教学的问题,重要的是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成为学生的益友。这样一堂课在师生共同的互动下就会变得轻松愉快。

二、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理解力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从问题出发,师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和思想交流,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1.设计一个切合学生实际的情境首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单纯枯燥的符号或数字,它来自于我们现实生活,这样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学着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基本不等式”这节教学中,我首先给出了这样的情境:在北京召开的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或不等关系吗?

这样一个情境的设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疑问―观察―联想―思考―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就会养成想学、乐学、主动去学的习惯。

2.另外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和感受数学,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d)x∈(0,1),x(1-x)与1的大小关系。

(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析出基本不等式应用的基本要求――一正、二定、三相等。

构建一个阶梯性的问题情境就可以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个相互联系且较易的子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感觉有层次,入手相对容易,也使得学生会产生“有梯可上,步步登高”的成就感,慢慢学生就会形成有层次的思维空间,自己去分析理解问题。

三、课堂上尽量使题目开放化,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把应试题目开放化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开放性题目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维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1.开放性题目的直接引入。

例:在“余弦定理”教学中,可以引入这样的问题:如果A地距C地4千米,B地距C地8千米,问A地距B地几千米?

问题在表面看非常简单似乎是一道小学的数学题,但事实上它内涵丰富,涉及自然数加减、圆的轨迹、圆的方程、周长计算、点的距离等数学知识。题目是开放的,它给学生留出了思考的空间也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很有启发性。

2.把应试题目开放化,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1)求f(x)的单调区间;

(2)若f(x)在x=-1处取得极值,直线y=mx与y=f(x)的图像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

在第二问中,我们可以根据函数和方程的关系,把两个函数的交点转化为多个角度去思考。

(a)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方程,那么就是根的问题,即为:若f(x)在x=-1处取得极值,方程mx-f(x)=0有三个不同的根,求m的取值范围。

(b)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函数,那么就是零点的问题,即为:若f(x)在x=-1处取得极值,函数y=mx-f(x)的图像有三个不同的零点,求m的取值范围。

(c)可以把它看成是两个函数,那么就是交点的问题,也就是题目的问法:若f(x)在x=-1处取得极值,直线y=mx与y=f(x)的图像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

当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不必盲目地去做,而是可以把自己学过的知识灵活变通,转化为其他问题,或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真正落实“重思考、重合作、重实践,重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最终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能用他们独特的数学视角去观察世界,能用敏捷的数学思维去衡量社会,更能以充满希望的眼光去展望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应之宁.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教育与教研,2005,(12).

[3]赵彩霞.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情境设计探索[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4).

[4]谢卫敏.浅谈素质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36).

[5]魏海梅.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方法与对策[J].教育学文摘,2011.

[6]尤学岭.浅析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考试周刊,2009,(31X).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