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区域地理复习应避免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区域地理复习应避免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区域地理知识是实现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综合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区域地理背景,考察区域地理系统内容的命题趋势越来越明显,它为高考提供命题材料,有机联系当前相关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淡化了对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又强化了理性思考过程和科学严谨的表达能力。但在考试过程中,往往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识图能力薄弱,解题能力和表达能力差,答题不规范等原因失分较多。笔者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十年来,在摸索实践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整理出来,以供同仁参考。

一、区域地理复习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简单堆砌知识,缺少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系统整体全面的认知。

区域地理复习在高二年级春期和高三年级都会复习到,表面上是初中七年级世界地理、八年级中国地理四本教材的复习,其实质却不仅仅是对初中知识的简单概括,而是深加工。不是要单单记住每个区域有什么河流、什么山脉、什么城市、什么气候特点、什么农业特点、什么工业特点等这些纯记忆的东西,这是达不到复习目标的,也是达不到高考相应要求的。能够记忆这些东西,但却不会对所记忆的知识点(如区域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等)进行思考、分析、加工,去全面整体地认识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统一的关系,也是不行的。2006年笔者教的一位学生,初中四本课本背得滚瓜烂熟,但一旦遇到初中课本上没有的单一具体区域问题分析,往往答题错误,得不到高分。根本原因就是只会记忆知识,不会分析区域问题,没有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所以高考成绩也不高,她平时的大量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二、区域地理复习应避免教师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

教师从根本上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着力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创设问题情景或活动情景,多让学生分析、总结、描述、概括,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各类图表的分析应用,图文结合,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理解分析新情景下的新问题,让学生由“学会”达到“会学”,直至“会用”。笔者第一次教高三时,在区域地理复习过程中认为初中地理知识没什么教的,让学生多做多练,见得多了,做得多了,学生自然就会有做题的感觉。于是每节课针对一个区域,出一页习题训练,做完后公布正确答案,一个多月下来,题做了不少,时间也花了不少,但在一模考试中学生整体成绩平平,后来反思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才意识到根本就没有教会学生分析区域的方法。如:学生知道俄罗斯的农业分布在东欧平原,尤其是顿河流域,但不能通过练习,得出纬度同样较高的加拿大的种植业也只有分布在国土的南部的结论,进而理解高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性特点;这就是蛮讲、海练、盲考带来的严重问题,不用“大脑”加工分析的学习者是愚笨的,不教会学生思考的教师是不合格的。

三、区域地理复习还要避免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脱离。

离开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和人文地理问题研究的区域地理是没有生命力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整合,在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把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总结规律,比较异同,归纳特征,注意知识的整理加工,提高解题思维能力,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有机结合,综合分析,找到联系;关注区域发展问题,突出可持续发展观念,按照“区域特点区域发展区域整治”的思路去分析每个区域,这样的区域地理才是有“活力”的。

近几年的高考题的考查角度从区域识记向区域分析转化,在能力要求方面体现了多种能力的层次性、连续性,强调区域比较,尤其是中外对比,提供越来越多的区域信息供提取和分析,减少区域特征的死记硬背,结合多种资料(文字、图表、数据、景观图像等)考查多项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区域地理复习中避免以上问题,不能一味地面面俱到,不明重点,主次不分,沉迷题海,难以应变,缺少思考;而应该在明确区域空间定位的基础上掌握区域特征,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学会联系、归纳、推理、总结,学会综合地研究区域,抓住几个点,进行要素之间的归纳、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完善思维,获得对世界区域的全面认知。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第四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