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AF治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胸腰段脊柱骨折的AF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af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的改善。结论: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关键词 胸腰段 脊柱骨折 AF内固定

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28例,经6个月以上随访,疗效满意。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2~58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0例,车祸4例,重物砸伤4例,损伤节段:T11 1例,T12 12例,L1 13例,L2 2例,术前Cobb角平均30°。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8级,D级12例,E级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小时~8天,其中8小时内手术12例。

手术方法: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下患者俯卧位,双肩、上胸部及骨盆垫高,腹部悬空,可借重力作用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同时可使腹压降低,减少对腔静脉的压迫,进而减少术中渗血,在C型臂X线下,以伤椎为中心作后路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上、下位椎体棘突、椎板、关节突、横突,根据上下关节突、横突等解剖标记,用Weinstein定位法确定进针点,根据椎体的不同确定调整TSA角5°~10°,SSA角0°,在伤椎上下相邻的椎弓根锥孔,因铁管效应锥子很容易沿椎弓根管腔进入前方椎体,探查四周均为管壁后旋入椎弓根螺钉,深度超过椎体2/3,但不能突破椎体前壁和椎弓根皮质,否则易伤及大血管,同时会导致复位的力量失衡,难以得到理想的复位效果,术后易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1],因此,正确植入椎弓根螺钉是脊柱骨折复位的关键。C型臂下显示成功植入螺钉后进行椎板减压,切除伤椎椎板保留小关节突,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扩大切除伤椎上下椎板的范围后,检查硬脊膜是否撕裂及脊髓损伤,用神经剥离子沿椎弓根内侧探查椎管前方的骨块压迫范围,同时保护在椎弓根下缘走行的神经根和脊髓,分离硬脊膜和椎体后壁的神经根的黏连,避免二次损伤,然后用椎体复位器以硬膜外缘深入椎管内的椎体凸起骨块上,垂直击入复位至平整,然后安装AF连杆,在C型臂下,调整双侧螺纹拴及套筒使伤椎后缘恢复正常高度,旋紧螺钉尾端的螺帽,螺钉即按角度螺栓规定的角度控制椎体按生理曲度行牵拉复位,恢复椎体前缘丢失的高度,在撑开时应注意两侧交替进行,不宜一侧撑开后再撑开另一侧,达到解剖复位后放入横连杆锁定,用切除的棘突和椎板行双侧关节突、横突间植骨融合[2]。术毕放置伤口内负压引流24~72小时,术后卧床或支具固定6周。

结 果

手术时间1.5~3小时,平均2.2小时,出血量200~500ml,平均330ml,本组经6个月~3年随访,平均18个月,24例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分别提高1~3级,Cobb角由术前平均30°(15°~60°)矫正至术后9°(4°~15°),椎体高度由平均35%(20%~50%)恢复到术后平均90%(80%~100%)。

讨 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可合并脊髓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截瘫。由于患者术后卧床期间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内脏功能紊乱、褥疮等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严重伤害身心。

对于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要恢复、维持脊柱的稳定性,解除骨折对脊髓和马尾神经的压迫,为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手术时机的选择一般为受伤后10天以内,最好不超过2周,通过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就可对之进行安全、有效地复位[3]。

AF系统的优点:AF系统具备了操作简单、安装简便、调整灵活、复位与固定独立完成等优点,角度螺栓可作360°旋转,解决了RF角度螺钉“U”形口使三维空间调节及螺纹棒安放所受到的限制,有双向螺纹,撑开或加压时,每旋转1圈套筒可有双倍螺纹距的长度改变,使植入及复位操作简化,效率提高,手术时间缩短。

术中复位:手术应先植入椎弓根螺钉,后行椎板减压,目的在于不破坏胸腰椎小关节突解剖基本结构,有利于椎弓根的定位,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创面出血。骨折脱位常合并椎板骨折、小关节突绞锁等,在完成后路减压后,术中局部牵引、提拉、器械辅助矫形,必要时台下协助纵向牵引使骨折椎体复位。

椎管减压:椎管内骨块的复位是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纵向撑开力的作用下,借助后纵韧带的伸展,使附着在椎体上的纤维环及其周围组织牵引完成的,并达到间接椎管内减压作用[4],为脊髓损伤恢复创造有利内环境,但当后纵韧带完全断裂时,单靠复位产生的椎管间接减压并不彻底,直接减压可达到有效地椎管减压[5]。

内固定物:内固定要求创伤小,纠正力线,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的稳定,在提供坚强内固定的同时,应尽可能保留正常节段的运动功能。内固定松动、断裂取决于骨折性质、截瘫程度、是否植骨等因素,本组无1例断钉,这与植骨融合率较高(本组24例)有关,AF内固定的目的是维持融合区的稳定性直到骨性愈合,保证骨质的生长和提高融合成功率,内固定不能取代植骨融合。

总之,AF作为单节段固定器,具有符合椎体的生理特性,安装调整灵活简便,固定可靠,是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生根.胸腰椎骨折RF、AF系统固定并发症的分析与对策.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10(5):317.

2 吴希瑞,张煜,李恒,赵昌平.Harrington棒、AF钉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比较.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10(2):24.

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589.

4 邹德威.脊柱骨折后路短节段AF内固定技术[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2):118.

5 杨世祥,赵武,周其荫,等.椎管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3,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