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熟人信用危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熟人信用危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请听题:

小明是清朝人,要买一套房子,钱不够,急需贷款,可是当时又没有银行。请问小明要怎么做才能弄出钱来?

那位说了,借呗。不行,小明的亲戚朋友都是穷光蛋,即使有点儿钱,也跟小明—样想着买房子呢。

这位说,抢。No No No,抢是犯法的,而且,风险太大。

不能借,也不能抢,小明还是得走贷款这条路。

找谁贷呢?四个对象,当铺、钱庄、印局和个体放贷人。

当铺历史悠久,秦汉时就有,此后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业务一直没断过。小明家里如果还有点儿值钱的东西,就应该捆巴捆巴送到当铺去。当铺把这些东西清点一下,估个价,比如说,价值十万,然后就能货给小明一笔七八万的款子。

也就是说,当铺经营的是抵押贷款,您想借它一块钱,事先必须押上超过一块钱的东西。对小明来说,这完全是个悖论:他之所以去贷款,就是因为家里没有足够值钱的东西,否则早把那些东西卖成钱来凑房款了,还傻呵呵地去贷什么款呢?现在让小明去找钱庄。

小明是清朝人。在清朝,钱庄已经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而且一般都有贷款业务,跟当铺比起来,它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不要抵押品,借款方只要能找到钱庄认可的人做担保就可以了。什么是钱庄认可的人呢?大老板、高级公务员,以及在钱庄里存有巨款的VIP客户。钱庄认可的人倒有不少,可是小明跟他们没交情。

所以小明只有找印局和放高利贷的个体户去试试。

印局是一种高利贷机构,它不像当铺那样要抵押,也不像钱庄那样要担保。只是还款时太麻烦,比方说,小明从印局贷了十万,贷期一年,年利率按百分之三十,那么在这一年之内,小明每天都要去印局还上三百五十六块一毛六分钱。用现在的话说,这叫等额本息还贷法。等额本息还贷可以降低印局的呆账风险,但是像这样频繁到每天还一次款,是会把借款人逼疯的。

我们暂且不管小明,先来比较一下当铺、钱庄、印局和个体放贷者的优劣。

当铺经营的是抵押贷款,万一借款人还不上,当铺可以卖掉抵押品,当铺是不会出现呆坏账的。而钱庄兼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理论上说,风险要比当铺高一些。至于印局和个体放贷者,鉴于它们常常不要抵押和担保,其风险必然最高。

如果站在借款方的角度,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最好的贷款渠道是印局和个体放贷者,其次是钱庄,最后才是当铺。因为印局和个体放贷者门槛低,很容易贷出钱,而到钱庄贷款得找担保,到当铺贷款得有抵押,很麻烦,也很难实现。

不严格地讲,当铺和钱庄的经营方式适用于契约社会,而印局和个体放贷者的经营方式则只适用于熟人社会。正是熟人社会中借贷双方彼此了然的社会关系省去了贷方的前期调查环节,降低了贷方的工怍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借方的申贷门槛。

熟人社会还催生了一种放贷成本和借款门槛更低的金融组织—钱会。

举例言之。在宣统年间的北京某胡同,居住着小明、小亮、小强、小胖等四户人家,他们住的都是大杂院,都想买一套新居,手头的钱都不够。怎么办呢?他们不找当铺贷款,也不找钱庄贷款,更不找印局贷款,而是组成一个钱会,搞了四届活动,就让四户人家都买上了新房。

第一年,小亮、小强、小胖三家各掏一万给小明,帮小明买上了新房;

第二年,小明、小亮、小强三家各掏一万给小胖,帮小胖买上了新房;

第三年,小胖、小明、小亮三家各掏一万给小强,帮小强买上了新房;

第四年,小强、小胖、小明三家各掏一万给小亮,帮小亮买上了新房。

回头算一算,四户人家在四年之内分别都拿到了三万元的无息贷款,而且谁也没有吃亏。这就叫钱会。很明显,钱会是一种互助借贷组织,其借贷既无抵押,也没担保,完全依靠参与者的自觉自律。

现在也有钱会,像福建农村的抬会、浙江农村的合会、广东农村的秉会,无一不是古代钱会的翻版,参与者也无一不是熟人。只是古代的钱会风险很小,现在的钱会则接二连三地有会首卷款潜逃。这或许说明现代中国原本稳固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已经被打破,原本自觉自律的熟人社会正在面临一场信用危机

——摘自《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