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盈余管理 第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盈余管理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国内外研究,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是众说纷纭的,对盈余管理的褒贬之意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在实务中,盈余管理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博弈论中零和博弈能够分析盈余管理对董事会、管理层、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影响,并提供相关思路促进盈余管理的正向发展。

【关键词】盈余管理;零和博弈;多赢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自学者们开始研究盈余管理至今,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尚不存在统一的界定。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的概念认识不一。目前比较公认权威的定义,是加拿大著名会计学者WillJam.K.Scott和美国的会计学家Katherine Schipper。William.K.Scott(1997)所定义的盈余管理是,如果有一系列会计政策可供经营者选择,经营者必然会选择使自身效用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的自由给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Katherine Schipper(1989)将盈余管理界定为包括董事会、经理、部门负责人等在内的企业管理层实施的、为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或者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能力预期的压力,有意在对外披露财务报告时对财务报告的控制行为。还有的学者认为盈余管理只是将盈余操纵予以美化而已。

二、零和博弈的定义

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

零和游戏的内容如下:两方对弈,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则若A获胜次数为N,B的失败次数必然也为N。若A失败的次数为M,则B获胜的次数必然为M。这样,A的总分为(N-M),B的总分为(M-N),显然(N-M)+(M-N)=0,这就是零和游戏的数学表达式。

从博弈论的研究来看,解决零和游戏问题的出路在于参与博弈者从零和走向双赢或者多赢,但是其前提必须摆脱零和游戏的思维定势。

三、盈余管理中各方的零和博弈

(一)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零和博弈

1.理论基础

奖酬契约。根据契约理论,在缔结契约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作为其中的利益相关者,有可能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采取变更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等手段达到操纵会计盈余的目的,这便是奖酬契约动机。

在理论中,管理层的报酬往往取决于企业的盈利情况。管理层便会通过自己所能控制的方式修改会计数据,使自身的报酬最大化。Healy(1985)①的研究证明,在设有奖酬激励计划的公司,为了使自己的奖酬最大化,管理层会调整盈余水平。与Healy相似,Holthausen,Larcker和Sloan(1995)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与没有设立奖金上限的公司相比,设定奖金上限的公司更倾向于在达到奖金上限的情况下采用递延收益的方法编制报告会计盈余;Balsam(1998)针对上市公司研究了盈余结构如何影响CEO的现金薪酬,更加完整地考察公司盈余组成部分对高管薪酬水平的影响。他认为会计盈余中的操控性应计项目与高管的薪酬显著相关,即通过操控性应计可以有效的提高高管薪酬。

2.零和博弈分析

有研究表明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还非常普遍,而且通过盈余管理这一方法来提高管理层薪酬水平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零和博弈的角度出发,管理者一方通过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关联交易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来提高或平滑利润从而达到提升自身薪酬的目的。但从公司所有者的董事出发,盈余管理只能在短期内影响企业的收益表现,并不能在长期给企业带来收益,并且使得短期内的公司收益与现金流量信息严重背离,不利于企业管理者根据会计信息制定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投资者不再相信实行盈余管理的企业,反而造成企业市场价值的下降,使董事们的利益受到损失。总体来看,管理者牺牲了董事的利益而换取了自身的利益,长期而言,双方的利益之和为零,零和博弈得以实现。

(二)监管部门和企业的零和博弈

1.理论基础

(1)政治成本动机

政治成本动机或称管制动机。其理论依据在于Zimmerman(1983)提出的政治成本假设,也叫规模假设,他认为大企业比小企业的政治敏感性更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规模越大,它的管理人员就愈有可能选择那些能够将当期盈利延续到下期的会计程序。在此基础上,Zimmerman证实了这一假设最直接的财富转移方式是通过税收制度进行的,并提出所得税是企业所承担的政治成本要素之一。政治成本动机主要体现在反垄断监管和避税两个方面。在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将通过选用合适的会计程序或会计选择来减少财富转移,阻止公司表现出较高的获利能力,而对另一些希望寻求政府帮助和保护的公司,他们也有动力进行降低报告盈余的盈余管理,以获得政府的扶持和保护。

(2)操纵盈余动机

国内的学者孙铮,王跃堂(1999)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有明显的操纵盈余的动机,而且盈余管理现象与监管部门有很大关系。陆建桥(1999)找到了亏损上市公司为避免出现连续三年亏损以逃避有关管制而在亏损及其前后年度均采取了盈余管理行为的经验证据。

2.零和博弈分析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作为纳税人来说,无论纳税怎样公平、正当、合理,其实质都是对纳税人劳动成果的一种社会占有,都是纳税人的直接经济利益的一种“损失"。企业期望在已知收益的情况下,通过或多或少的的盈余管理尽量减少这种经济利益的流出,尽可能减少应税行为,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当企业采用合理的纳税筹划时,可以减少相关的税务支出,存留尽可能多的利润,利于企业未来发展;但是当企业采用过度盈余管理时,则会忽视会计记录真实性原则,捏造有利数据,遮掩无利信息,严重破坏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对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错误的决策导致资源的错误流向,在社会与市场层面上,这种错误阻碍了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而国家设立税收制度的目的是依法获得税收收入,满足国家运转的需要,企业的不当盈余管理会导致国家利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