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北省18岁以上人群疼痛障碍患病率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北省18岁以上人群疼痛障碍患病率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调查河北省疼痛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方法抽取河北省4个地市的年龄≥18岁的城区和农村常住居民,共24000人为样本。使用改编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为本次调查的筛选工具,以《DSM-IV-TR轴I障碍定或临床检查》(SCIDF-I/P)病人版为本次调查的诊断工具。结果 实际完成20716例,其中女性10373例,男性10343例,平均年龄43.5±15.0岁,共诊断疼痛障碍61例,患病率为3.85‰。女性(51例)明显高于男性(10例)(P

[关键词]疼痛障碍;患病率;人口学资料;河北省

疼痛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部位的持久性疼痛,使患者感到痛苦或影响其社会功能。但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疼痛的部位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引起这类持久性疼痛症状。我国浙江省于2001年应用同样诊断标准进行的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疼痛障碍的患病率为1.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被调查者原样本为被抽中居委会(村)的常住人口,年龄为18岁及其以上人群。原样本无法找到的则采用替代样本。最后应查样本24000人,实查20716人,其中原样本14734人(61.39%)替代样本5982人(24.93%),脱落样本3284人(13.68%)。在完成GHQ的20716名被调查者中,女性10373例(50.1%)男性10343例(49.9%),平均年龄43.5±15.0岁(18~9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6.47±3.75年(O~21年);城市2669例(12.88%),农村18047例(87.12%)。

1.2 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体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将河北省所有1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定位城市框架,按随机原则抽取其中4个(邯郸、保定、秦皇岛、承德)作为框架区域。将地级市城区作为城市样本框架,按城区人口比例确定样本量,在4个框架区域内随机抽取1/5的县(县级市)作为农村样本框架,按各地人口比例确定该地的样本量。最终抽取城区12个、县(含县级市2个)11个,其中居委会28个、乡镇40个、147个村,每村根据人口数量抽取样100~200人。个体样本按当地公安部门提供的人口学资料随机抽取。采用改编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Ga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为本次调查的筛选工具,进行GHQ评分后根据结果确定高危、中危、低危人群,筛选确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一第4版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检查。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一第4版(DSM/IV)为诊断标准: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翻译、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修订的《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I/P)病人版为本次调查的诊断工具。

调查员队伍由24名精神科护士、37名专业精神科医生组成。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后行一致性测验Kappa=0.88,说明一致性良好。调查于2004年10月20日~2005年3月20日进行。采用人户调查,单独面谈的检查方式,首先由护士进行GHQ调查,后立即进行评分,若GHQ≥4分或有危险因素,或GHQ为2~3分且研究号尾数为2~4,或GHQ分为0或1分且研究号尾号为1时均交由医生进行SCID-I/P测定,质控人员随机进行SCID-I/P的复查工作。调查时连续3次不同时间无法找到的样本定为脱落样本,进行样本的替代。需替代时进行现场抽样,以性别一致,年龄±2岁为原则进行替代。若愿样本所住房屋已出租则在现住房人口中随机抽取替代者。若房屋无人居住则从最近邻居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替代。每天有专人统计和填写各种量表的完成情况,核查表格的遗漏和不足并检查表格填写的是否正确。

全部调查资料在EPI Data下采用双人双重录入计算机,校正后由EPI Data转入SPSS11.0统计软件纠正后在SPSS11.0下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患病例数及时点患病率在完成的20719例样本中最后诊断为疼痛障碍的病例为61例,患病率为3.85‰。

2.2 性别与城乡疼痛障碍的患病率。在61例已诊断疼痛障碍患者中女性51例(83.61N),男性10例(16.39%),男女比例为女:男≈5:1,显示疼痛障碍的患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农村患病率为4.36‰,城市患病率为0.37‰,在61例疼痛障碍患者中农村60例(98.36%)城市1例(1.64%),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具有显著差异性。

2.3 疼痛障碍在不同年龄段的患病情况 18~19岁1例,患病率为1.64‰;20~29岁6例,患病率为1.76‰;30~39岁11例,患病率为2.32‰;40~49岁24例,患病率为5.90‰;50~59岁15例,患病率为7.23‰;60~69岁2例,患病率为1.07‰;70岁以上2例,患病率为1.54‰。可以看出疼痛障碍的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

2.4 就诊情况在诊断的61例患者中,最近1年有49人(78.57%)曾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1983年3月~2004年11月间先后有27人(44.26%)确定曾因各种躯体疾病在医院接受过次数不等的正规治疗,但是一部分病例的原发病已经治愈,另一部分病例现在描述的疼痛部位、范围或程度已经明显超出了原发病本身应有的疼痛部位、范围和程度。在此61例诊断病例中,只有7人(11.48%)曾到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其中4人(6.56%)是因为身体不适或某部位疼痛,而另外3人是因为其他精神问题而到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只有2人(3.28%)以多部位疼痛为原因而住院治疗。

2.5 心理状况 61例诊断病例在对最近1个月的情绪状况自我评价中31例(50.82%)自我评价差,主要表现为心烦、情绪不稳、失眠、情绪低落、爱发脾气、紧张、害怕、焦虑、自觉压力太等。只有5例(8.20%)评价自己心情好,其他人自我评价为一般。在最近1个月中有39例(63.93%)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差,此39例中7例(11.48%)描述为不同部位疼痛,另外32例开始并没有描述具体不适只是自我评价身体状况差。在最后诊断的61例病例中,25例(40.98%)诊断为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疼痛障碍,36例(50.02%)诊断为与心理因素和躯体疾病二者相关的疼痛障碍。可见疼痛障碍的发生发展均与各种心理因素有明显相关。

2.6 疼痛部位 在疼痛障碍中可以表现为一个部位的疼痛,

也可以同时表现为多个部位的疼痛,本次调查61例疼痛部位或特定时间疼痛分布及发生频率。

从上表数据可以得知在疼痛障碍患者中疼痛部位多位于头部、背部、腹部、关节、四肢及胸部,另外尚有一部分患者不能指出具体的疼痛部位或疼痛部位不固定。

3 讨论

我国于2001年开始应用CCMD-3后才正式应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这一诊断并最终将其归属于神经症范畴。DSM-IV则将疼痛障碍直接归属于躯体形式障碍。本次调查疼痛障碍的患病率为3.85‰较我国浙江曾于2001年应用相同调查工具进行的一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5‰高。分析可能与浙江在进行调查时样本选定为15岁以上人群,从而导致疼痛障碍高发年龄段的样本数所占总样本数比例降低,从而使总的疼痛障碍发病率相应降低有关。但是也可能疼痛障碍在南方地区发病率较低具有地区差异性,此点有待进行进一步研究。美国的一次社区调查持续性疼痛障碍患病率为0.6%,差距亦较大。

疼痛障碍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明显相关。疼痛障碍患者发病时往往同时伴有其他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烦、情绪不稳、失眠、情绪低落、爱发脾气、紧张、害怕、焦虑、自觉压力大等,自我评价较低自我认为身体状况差。一些患者疼痛症状的发生、严重程度、恶化或疼痛的持续过程中,心理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而在一些本身确实患有躯体疾病的患者中心理因素则起到了加强作用而使患者的症状加重,使疼痛的程度、部位、范围明显超出了原患躯体疾病本身应有的疼痛程度、部位或范围。故我们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应充分考虑到每个患者各种疼痛症状背后的相关心理因素以期提高心理治疗效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疼痛障碍的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40~60岁且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女性当中,与以体力劳动者居多的相关描述相符合。疼痛部位多位于头部、背部、腹部、关节、四肢及胸部,另外尚有一部分患者不能指出具体的疼痛部位或疼痛部位不固定。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具有以上特征以多种部位长期疼痛不适为主诉的患者要考虑到疼痛障碍的可能。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研究结果显示一部分患者(44.26%)在诊断疼痛障碍前确曾患躯体疾病,因此在诊断疼痛障碍前首先应排除相应器质性疾病以免造成漏诊或误诊而延误对器质性疾病的及时治疗。

另外,61例病例中有一部分患者根本没有求治经历,而在求治者中多数人是到综合性医院治疗,只有4例是因为身体不适或某部位疼痛而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就诊率很低,只占6.56%,与相关论文描述:绝大多数患者首先在相应的各科诊治常致病情十分严重且其他专科又无法治疗时才可能到心身科就诊一致。说明相对来说人们对此病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我们以后应该加强对此类疾病在人群中的宣传,同时也应加强此病在基层卫生机构及综合医院的宣传教育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提高对疼痛障碍的诊断水平,争取使此类患者能早日解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