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肺内韦格氏肉芽肿的CT表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肺内韦格氏肉芽肿的CT表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探讨肺内韦格肉芽肿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研究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内韦格肉芽肿16例,均行CT平扫及高分辨率CT(HRCT)扫描。结果:胸部CT主要表现为两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灶3例,单发肺内结节2例,实变影2例,肺内磨玻璃样高密度影2例,肺内广泛网结节影2例,气胸2例,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两侧胸腔积液2例。可见多种肺内病变并存3例,肺内病变合并肺门淋巴结增大及两侧胸腔积液1例。结论:胸部CT扫描可显示部分肺内改变,HRCT扫描后可以显示病变内特异性改变,提高该病的检出率。但明确病变,仍需结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关键词】韦格氏肉芽肿;CT; HRCT

韦格氏肉芽肿现归为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GPA)是一种原因不明少见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可为全身性或局限性。基本病变为血管炎,在此基础上形成坏死性肉芽肿。病理特点为小动脉及小静脉血管壁的坏死性病变。局限于肺的病变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大小不等,大结节内可见坏死空洞。笔者分析16例经穿刺后病理证实的韦格肉芽肿,通过其影像学改变,讨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搜集16例经病理证实的韦格肉芽肿,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0-50岁,起病缓慢,从发病到明确诊断时间1-8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7例,咯血及胸膜刺激征2例,呼吸困难1例,皮下出血及贫血1例。体重下降1例。2例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余1例肺功能正常,另1例未做。抗中性粒细胞质抗体(ANCA)血清学检测:8例核周型ANCA为阳性,胞质型ANCA为阴性。血C反应蛋白5例升高,11例正常。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升高5例。尿常规3例血尿阳性(++),蛋白尿阳性(+)。常规CT扫描范围由胸口入口至肾上腺水平,层厚8mm,层距8mm。高分辨率CT(HRCT)扫描2mm层厚,分别在胸阔入口,平主动脉弓,气管分叉及膈上扫描。

2 结果

根据病变形态特征分类:CT及HRCT扫描可见:(1)两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灶3例,边缘光滑或略模糊,呈厚壁空洞。内壁粗糙,边缘不规则,主要位于上肺。(2)单发肺内肿块2例,位于右肺。(3)肺内实变影2例,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4)肺内磨玻璃样高密度影2例,为肺内密度轻度增高影,其中支气管及血管影依稀可见。(5)气胸2例,位于左肺外带。(6)肺内广泛网结节影2例,主要位于下肺,胸膜下广泛网格及多发结节、囊变密度影。(7)两肺内多发结节合并实变及磨玻璃影2例。(8)肺内单发结节合并气胸及磨玻璃影3例。(9)肺内病变合并肺门淋巴结增大及两侧胸腔积液2例。

3 讨论

3.1 WG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肺内韦格氏肉芽肿基本病变为血管炎,在此基础上形成坏死性肉芽肿,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通常以鼻粘膜及肺组织局灶性肉芽肿炎症为开始,进展为血管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血,呼吸困难,NACA检测为早期诊断WG既敏感又特异的血清学诊断工具。

3.2 WG的病理学改变

肺及皮肤小血管和类纤维蛋白变性,血管壁中性粒细胞侵润,局灶性坏死性血管炎,上、下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组织学上肺泡壁有多形核细胞和少量嗜酸细胞侵润,并有多发血管炎。

3.3 影像学表现

肺内韦格式肉芽肿表现多样,病变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综合16例患者的胸部常规CT扫描及HRCT扫描,可表现为4种类型:(1)两肺内多房或单发大小不等,考虑为心功能不全后出现肺水肿。(5)肺门区肿块边缘可见斑点状钙化灶,多在长期治疗后出现,并见钙化灶向毛刺中延伸。可见1例符合该表现。肿块边缘亦可见毛刺及胸膜牵拉征。HRCT能显示常规CT未能发现的间质病变,对于本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更具有价值。

3.4 鉴别诊断:(1)肺转移瘤:表现为多发肺内结节,大小不一,境界较清。少数表现为肺内单发结节,以下肺居多。病变内可见坏死空洞,洞内壁欠规则,呈虫噬样,多为鳞癌的转移。与韦格氏肉芽肿鉴别上有一定困难,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化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2)肺癌:多见病变边缘毛刺及分叶征,亦见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及厚壁空洞等征象,与韦格氏肉芽肿影像表现有一些相似之处,有时鉴别困难。但后者邻近可见支气管扩张及囊泡状肺气肿,肿块的边缘区长期治疗后可见小点状钙化灶,并向毛刺中延伸。且病变发展时空洞较大,洞壁较薄,甚至可见液平面,巨大空洞可达整个肺叶,但经治疗后,随病情好转空洞缩小,甚至完全消失。肺癌无上述表现。(3)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影像上可表现为斑片、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及下肺胸膜下网格密度影,但病变内含空洞少见。可以此鉴别。(4)肺结核:临床上可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及消瘦等。常规CT下亚急性或慢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可见两肺内弥漫分布大小相近,分布及密度均匀结节灶,上肺结节多于下肺,部分病变内见钙化灶。侵润性肺结核可见多发斑片、实变及空洞性密度影。在鉴别上需结合结核菌素试验等相关试验室检查。

参考文献:

[1] 李天女,朱晓华,虞栋等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胸部CT表现,2007,41(4),371—373

[2] 孟庆学,柳澄,田军主编实用CT诊断学,2009,2,337—338

[3] 李松年,唐光健主编现代全身CT诊断学,2007,11,658—659

[4] 冯亮,陈君坤等主编CT读片指南,2000,245

[5] Travis WD.Pathology of pulmonary vasculitis 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25:475-482

[6] 尹洪恩,张文,王京岚,等,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肺损害临床分析,临床内科杂志,2003.20: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