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挖掘”古诗词的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挖掘”古诗词的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146-02

我国古诗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很强的艺术魅力,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是文学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古诗词中和谐的韵律,优美的形式,含蓄精炼的语言,深沉炽热的感情,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上好材料。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古诗词的美,让学生感受到并因此而喜欢古诗词,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一、语言的精辟

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诗词一般短小精悍,具有“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语少而意广”等特点。古诗词追求在有限的字数内表现尽可能丰富的情感内涵,在运用语言方面力求简约含蓄,常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和“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此而生动起来,既写景又抒情。

二、情趣的充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而语文教育中的古诗词读解更具这方面的魅力。这种情趣的充盈主要表现为:

1.诵读时能感到语言美。古诗词审美教学中要注重诵读,让学生在品味诗歌音乐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陶冶,并由此产生创造美的积极性。古诗词所具有的美多不胜数。在教学中要挖掘这些美,把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统一起来,实现古诗词的审美化教学。初中诗词大都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扣人心弦。在学生读通了文句、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再反复让学生吟读,细心地体味诗的平仄、声韵、节奏,就能让学生体会到诗词和音乐的相通处。先秦诗歌,多为四言一句,反复吟唱。例如,《诗经》中的《蒹葭》,对于这样的诗句,一般处理为两个音节一停顿,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整齐划一,节奏简单而分明;五言、七言古诗则一般多为三个节奏,如“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这种规律性的节奏,同时点拨学生去留意押韵产生的朗朗上口的韵律美、声调平仄搭配产生的、章节的回环往复,学生即可在这样的诵读中自然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2.诵读时能体悟出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诗词都应是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词。我们诵读诗词时,只有把凝注于古诗词里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才能真正使自己受到感染,从而使我们的情趣得到提高。如何读出感情呢?我们可以注意以下方面:首先,要反复地诵读,比起读散文来说,诗词要读得稍慢,以便于思考领略,悟出其义。其次,诵读中要深入理解诗词的主旨。这样又可以更好地确定自己诵读的语调和语气。再次,诵读中要准确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这样才能恰当地处理自己声音的高低、升降、快慢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黄鹤楼》中崔颢的感慨和乡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的愤懑和乐观,《泊秦淮》中杜牧的忧愤,《夜雨寄北》中李商隐的深情,都必须在反复诵读中才能领悟,才能诵读得更有情味。

3.诵读时能体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和人生哲理。古代的学校,诵读之声不绝于耳,古人通过诵读激发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是值得效仿的。在教学中,采用多种诵读形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齐读,可以采用多种诵读形式,如范读、齐读、自由读、比较读、配乐读、表演读,还可以举办诗词朗诵会,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和积极性。古诗词之所以情趣充盈,主要在于诵读时,我们不仅能感到语言美,而且能体悟出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体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和人生哲理。

三、诗意的蕴藉

诗意的蕴藉就是诗意含蓄而不显露。古诗词诗意的蕴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古诗词意象的蕴藉。由于诗词追求简约含蓄之美,作者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淡漠勾勒之笔和婉曲比兴之词,追求言外的意趣来表达题旨,因而诗词的意象常常带有蕴藉性。蕴藉性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很常见的,比兴、象征、用典、暗示,往往情在言外,旨在句中。在教学中,教师领学生通过把握其总体情感内涵,去领略其诗意与诗美。

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意象是诗词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词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所以从意象入手,展开想象和联想,是理解诗词的必由之路。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前三句,十八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九个意象,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凝练而不简陋,九种事物之前分别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2.古诗词意境的蕴藉。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一首诗词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但诗词并非单纯地描写景物,而是在画意的背后还隐藏着深远的境界。如李煜的《相见欢》,全词十八字,它将孤寂情怀与凄清环境融合为一。上阕将人情与物态相融,情著其景,景显其情,构建出一片幽闭深沉的意境。下阕紧承“锁”之愁思而来,将愁绪比做无形的乱丝,细致入微地描写出“离愁”如麻,裹缚全身,不可超脱之情状。结句妙就妙在情真而难以言明上,看似随意拈来,却恰到好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或诗论崇尚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的诗,崇尚有神韵、有意境的诗,而不是崇尚单纯形似的诗词。初中古诗词的审美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把学生带入诗词的艺术境界里,去领会其意境之美,让学生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接受熏陶。

总之,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词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中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从语言精辟,理解意象等方面去感悟古诗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