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

居民消费支出主要受消费能力、消费倾向和消费环境的影响。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增长缺乏收入基础

1.农民收入增幅缓慢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减缓。1990―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01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5%。而1998―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仅增加92元,年均实际增长3.8%,比1990―1997年间分别下降109元和1.2个百分点。受收入增幅减缓的影响,农民消费增长也相应放慢。1998―2003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加71元,比1990―1997年间年均增加额减少77元。2003年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仅为35%,与农村人口所占比重明显不相称。

2.城镇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长停滞

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总体增长较快,但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出现停滞。据抽样调查,2003年城镇10%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0元,仅为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的31%,比2000年还下降了63元;人均消费支出为2562元,仅比2000年增加22元;其消费支出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平均水平的39.4%,比例比2000年下降了11.5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农业人口约9.2亿人,加上城镇低收入居民,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超过70%,他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居民总消费需求的增长。

(二)居民收支不确定性加大,即期消费受到影响

1.就业稳定性降低,影响居民收入预期

我国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有2000多万,而近几年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新增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就业需求,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支出预期不确定增加

在城镇,随着改革的推进,一些原来由单位承担的养老、医疗等费用逐步转由居民个人承担,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居民对未来支出增多的预期明显上升,导致居民储蓄倾向增强,即期消费相应减少。

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农民仍然以家庭保障为主。随着家庭的小型化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多,家庭养老压力明显加大,农民为了未来养老需要不得不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储蓄。

3.住房改革进程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同步随着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住房商品化迅速推进,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而与之配套的工资制度改革滞后,住房支出的增加没有在职工工资中得到相应体现,居民为改善居住条件不得不压缩消费、进行长期储蓄。

(三)财政用于社会事业的支出相对不足,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负担过重

200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经费严重不足,向学生及其家庭摊派收取各类费用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时,高等教育收费标准高,不少城乡居民家庭难以承受。子女教育支出已成为城乡居民家庭的沉重负担。我国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长期下降, 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却由1980年的23%上升到2001年的60.4%,居民医疗负担明显加重。居民用于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增加,挤压了其他方面消费的增长。

(四)消费增长缺乏良好的消费环境

1.消费品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

假冒伪劣现象等屡禁不止,不少商品的质量没有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垄断行业服务质量差,产品和服务价格过高、定价透明度低,居民在消费过程中被迫接受其不合理的“霸王”条款。一些地方实行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庇护当地低质产品,限制外地质优价廉产品的进入和销售等等。

2.城乡基础设施状况不能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

在城市,居住小区、企事业单位及公共场所的停车设施建设滞后,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交通道路建设滞后、交通管理不善、交通堵塞严重,明显影响居民购车意愿;社区服务、公共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发展要求。在农村,水、电、路和通讯等基础条件较差,商品流通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影响农村居民对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和电信服务的消费。

3.金融对消费的支持作用不强

消费信贷是解决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但需要进行大额消费问题的重要途径。虽然近年来消费信贷发展较快,对住房、汽车等消费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但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消费的支持作用不强。

4.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落实不力,消费投诉困难多,消费纠纷特别是涉及一些垄断行业的消费纠纷明显增加,但又不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消费者不能放心消费。

(五)投资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不强

1.投资过快增长,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消费的比重逐步下降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投资增长较快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国民总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增长过快,用于扩大消费的部分必然相应压缩,由此导致消费率不断下降,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失调。

2.投资结构不合理影响消费结构升级

投资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从而对消费结构形成影响。从商品供给结构看,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消费品工业,由于多年来较注重产量扩张,对技术更新改造投入不足,产品结构逐渐不能适应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造成中低档普通消费品严重供过于求。同时,对高技术产业投资相对不足,研究开发经费比重低,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高附加值的消费品供给不足。这种投资结构,导致居民消费结构提升缺乏国内产业的供给支持,延滞了消费结构升级。

3.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强

2000―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3%、13%、16.9%和27.7%,全国城乡就业人数分别增长0.97%、1.3%、0.98%和0.94%,投资对就业的拉动弹性为0.094、0.10、0.058和0.034,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每增加1亿元投资产生就业岗位也由2000年的2256个降到2003年的573个。

二、扩大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千方百计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1.多管齐下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1)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继续保护耕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运和加工工业,促进农产品保值增值。(2)深入贯彻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坚决杜绝以各种名目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3)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培训和其他服务,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4)加强农村土地征用管理,合理调整补偿标准,为失地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就业。(5)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尽快建立适合国情的农村金融系统,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同时,研究出台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农业补贴机制,积极发展各类农业保险。

2.加强再就业和劳动工资管理工作

把增加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财政对就业再就业的投入,大力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大力支持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改造,促进当地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求和鼓励企业进行定期的职工培训。加强劳动监察执法,督促各类企业与所有雇员签订劳动合同并落实最低工资规定,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加强对工资拖欠问题的管理与监察,切实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问题。

同时,要加强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促进高收入者增加消费。适应个人收入多元化特点,尽快建立居民收入和纳税申报制度,使居民及时、全面、准确地报告个人收入并纳税。个人收入所得税应尽快实行综合计征,适当提高起征点,上调高收入者纳税税率。研究对别墅、大排量轿车、高档娱乐服务等消费开征特别消费税。建立严格的财产登记制度和财产转移监督制度,逐步研究设立赠与税和遗产税,促进高收入者增加消费,同时防止财产向极少数人过分集聚。坚决打击偷漏税行为。加大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

(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协调推进医疗、住房体制改革

在城市,要继续巩固和加强“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强制各类企业为职工交纳必须的社会保险,鼓励个体经营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尽快出台政策,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确保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在不同工作和地区之间的平稳接续。中央财政每年要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弥补社保资金的历史欠账,尽快做实个人账户。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规范我国社会保障筹资方式。

在农村,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制度,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多渠道增加扶贫资金,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稳步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医疗卫生系统,遏制医院乱收费、乱用药、乱检查;加强管理,继续降低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防止居民医疗支出负担过快膨胀。

妥善处理住房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参考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实际水平,合理上调职工住房补助标准,并使补助工资化。加快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减少各类交易税费,推动存量住房的流动。

(三)加大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

尽快研究建立与农村税费改革相协调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全力加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确保在全国城乡真正实现免费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减轻农民的子女教育支出负担。完善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

加大对医疗卫生体系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投入,加强地方病和传染病的防治,提高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补助标准,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四)大力改善消费环境

一要加强消费品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二要着力改善城乡生活基础设施。三要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四要合理调整休假制度。五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五)提高投资效率,促进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金的基础性作用和民间投资效率高的优势,对于市场能够有效调节的投资领域,要切实减少财政投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更新改造和新产品研究开发,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加快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金对发展服务业的引导和支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吸纳更多就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消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