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力,不给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像几年前的“”“雷人”等网络热词一样,“给力”已成为时下又一热词,尤其是被一向谨慎严肃的《人民日报》登上头版头条(2010年11月10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并被转发数次评论数条之后,该词的热播和频用也就无可避免。当即就有人大呼“今天的《人民日报》很给力”。随手翻阅一下2010年11月12日的报纸,便不难感受到“给力”“不给力”这两个词人气飙升的程度:
(1) 央行给力 货币政策名义宽松实转紧缩 (《重庆晨报》2010年11月12日)
(2) CPI创25月新高 食品给力74% (《沈阳晚报》2010年11月12日)
(3) 抗通胀工资是否能“给力”?(《成都商报》2010年11月12日)
(4) 中石油“给力”五大措施力保甘肃油品供应 (《西部商报》2010年11月12日)
(5) 7万个亿了!财政应“给力”民生 (《燕赵都市报》2010年11月12日)
(6) 新能源公交“不给力” 故障频发引乘客不满 (《生活新报》2010年11月12日)
(7) 高房价给力光棍节 (《东方早报》 2010年11月12日)
(8) 根除“霸王条款”,监管需“给力” (《济南时报》2010年11月12日)
(9) 为青年法官成长“给力” (《江苏法制报》2010年11月12日)
(10) 江苏公推公选给力“阳光权力” (《南京晨报》2010年11月12日)
网络上自不待言,即便在现实生活中,该词的快速传播也令人猝不及防。在课堂上,学生们说:“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呀!”在公司,职员们私下议论公司涨工资时,人们说:“这老板真给力啊!”
根据不同的语境,“给力”这个热词至少有三层意义和用法:
1. 作形容词,类似“牛”“很带劲”“酷”。尤其是当某个事件或某个现象给人以强烈的刺激,让人精神为之振奋时,例如旭日阳刚演唱《春天里》,我们可以说“这首歌曲太给力了”。类似用法还有:“这个影片太给力了!”“这装备真给力啊!”
2. 作动词,相当于形容词活用动词,也就是“给予力量”“加油”的意思。如上述新闻中的使用,还有如“大家给力啊”等。
3. 作动词,类似北方的土话“够劲”,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在闽南话和海南话中,“给力”原本作“很精彩”、“很棒”讲。就感彩看,“给力”有“帮助、给面子”的意思;“不给力”则表示某事或某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表明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
归根溯源,该词的热起有三种说法:
1. 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其中一集的画面是,师徒三人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后,却发现所谓的天竺只有一面小旗子,上书“天竺”二字。弄得师徒三人都愣了神,悟空不无抱怨地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此即“给力”一词的渊源。
2. 最早广泛使用该词的则是一家名叫“给力网”的网站,主要关注各方面“雷人”的资讯。在世界杯期间由于该站网友对“给力”一词的广泛运用,使其慢慢流传开来。当时网友们说得最多的词不是“进了”,不是“越位”而是“给力”,如:“西班牙太给力了。”“不给力啊,德国!”……类似的感叹声不绝于耳,“给力”也就广泛流传开来。
3. 该词再次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不能不归之于《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联系语境可知,这里的“给力”(尽管文中并没有提到这个词)乃发出力量之意,标题的含义为:(这些年来)江苏着力打造“文化强省”。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新潮”的词汇作题,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当好事者将截图在微博上后,网友纷纷大呼“标题给力”。随即网民便造出新的英文单词――“给力:gelivable,不给力:ungelivable”。
语言有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被运用。“给力”和“不给力”这类热词在民众中的狂飙人气,在某种程度上充分说明当今社会的活力和民众强烈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意味着,人们正在试图用这种更为简短的语言,表述日新月异的社会现象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媒体采用网络新词既是顺应网络潮流的需要,也是亲近网民的表现,只要不背离语法,使用得合情合理,则不必大惊小怪,也无须过于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