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AVR的智能充电器系统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AVR的智能充电器系统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基于avr设计的智能充电器系统,采用BUCK电路调压技术,通过PWM调整占空比来实现对充电电压的控制。本设计采用电压、温度实时监测方案,实现电压、电流的闭环控制,使充电系统安全、稳定。

关键词:镍镉智能充电器 PWM控制 ATmega32 BUCK电路

中图分类号:TM9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170-03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专供家庭使用的小容量蓄电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然而,由于电池在充电时经常发生过充、充电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蓄电池的寿命,这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针对此问题,我们基于AVR设计了智能充电器系统,此系统实时监测电压、电流及温度,不仅保护电池,并且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2 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控制芯片选用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AVR微处理器,具体型号为Atmega32。本芯片自带8路10位ADC,电流、电压检测电路可以通过ADC直接反馈给AVR单片机,无需附加其他AD芯片,方便应用同时转换精度较高。由AVR单片机产生PWM控制BUCK电路,进而调整充电电池在不同时期的电流大小,使整个系统更加安全、稳定、高效。针对镍镉电池常用的控制技术有:电压负增量控制、时间控制、温度控制、最高电压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等。本系统采用温度控制与检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更加高效的给电池进行充电。系统解构框图如下。为了防止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我们在智能充电的第一阶段进行放电,放电截止电压选做0.9V;第二阶段,我们采用电流预充电,充电十分钟;第三阶段,我们采用电流快速充电,充电约2.5小时,终止判断为检测到电压负增长或温度正增长较快速度达到;第四阶段,我们采用0.1C涓流充电,充电时间十分钟。在充电过程中,我们同时采用过压保护和过热保护,当充电电池端电压高于1.45V,或者电池温度高于60℃时,充电自动终止。

3 硬件电路

3.1 电源

电源部分,我们采用开关稳压器进行稳压,与线性稳压芯片相比,开关稳压芯片具有转换效率高,发热低等优点。LM2576系列开关稳压集成电路是线性三段稳压器件的替代品,它具有可靠地工作性能、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强的输出电流驱动能力,从而为系统稳定、可靠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同时我们利用2A熔断丝对电路进行保护,防止线路短路产生大电流,烧坏器件。

3.2 AVR主控电路与JTAG下载(如图3)

ATmega32是具有32kb系统内可编程Flash的8位AVR微控制器,它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等特点,同时具有8路十位ADC,方便我们进行电压,电流,温度测量值的读取,无需单独外扩AD转换电路,节省资源。

我们采用JTAG在线编程方式,简化操作流程,加快工程进展。

3.3 充放电电路

降压斩波电路使用一个全控型器件Q3,为在Q3关断时给负载中的电感电流提供通道,设置了续流二极管D3,AVR通过输出PWM波,控制Q3的导通时间为Ton与关断时间Toff,进而控制输出电压U,且有如下关系

(公式2.1)

上式中E为电源提供电压VDD。由此可知,输出到电池的电压平均值U最大为VDD,若减小PWM导通时间可以减小输出电压。电池电流平均值为

(公式2.2)

其中E0为电池端电压,R为电池内阻。

放电电路由ATmega32的DisCharge1控.制,在放电阶段,充电电路关闭;同样,在充电阶段,放电电路关闭。

3.4 检测电路

检测电路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由TL062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放大检测电路,另一部分是由DS18B20组成的温度检测电路。我们用TL062组成同相放大器,基本模型如下(如图5)。

根据理想运放的输入电压为零的特性并应用KVL得

(公式2.3)

(公式2.4)

再根据理想运放输入电流为零特性得到

(公式2.5)

由公式2.3,2.4与2.5得同相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关系为

(公式2.6)

由公式2.6我们可以得知电压检测放大倍数为两倍,但是由于R3与R1的分压效果,检测电压 值为实际充电电池端电压。电流检测电路放大倍数为10倍。

温度检测我们采用单线接口方式工作的DS18B20进行采集,它具有测温范围广,硬件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等优点。

3.5 显示电路

显示模块,我们采用LCD1602实时显示充电电流,用LED灯显示工作状态,其中绿灯为正常充电状态,红灯为充电已完成。

4 控制思想

在智能充电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整PWM占空比可以保持充电电流稳定,因此对于充电时间我们可以进行如下预估,方便控制系统的建立。

镍镉电池的充电时间计算公式为:

(公式2.7)

其中Q为电池容量,I为充电电流,T为所需充电时间,为经验常数,此处我们选为1.3。

因此当我们采用0.5C恒流充电时,可以计算出充电时间T为2.6小时。

在时间调整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电压、电流实时监测技术,进而实现了智能充电系统电压、电流的双闭环控制,保证了充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并且使镍镉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同时有效的减弱了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

5 结语

本系统根据镍镉电池特性曲线,通过对充电电流的精确控制,实时监测温度,电压,对充电电池进行全方位保护,防止了线路短路,器件损坏,误操作等可能对充电系统及充电电池带来的损害,同时有效的提升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消弱了记忆效应对电池的影响。实验证明,本系统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成本低,可靠性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陈希有.电路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戴晟晖.从零开始学C语言.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铃木雅臣.晶体管电路设计.科学出版社,2012.

[5]王逸潇,杨永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充电器.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