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刍议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隐蔽工程主要是指地基及基础工程,在工程完工以后,对地基及基础存在的问题很难进行检测,如果发生事故,补救起来非常困难,甚至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地基基础工程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研究和探讨,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防治,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对高层建筑工程在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最后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建筑物的组成结构中,地基和基础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任何建筑,都离不开地基和基础,都需要有牢固的基础进行保证。地基和基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工程结构。如果地基与基础存在不合理的施工质量问题,就会造成基础工程质量不高,严重的会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所以,对建筑工程中地基和基础施工进行改进与加强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工程基础分类

在建筑物修建的过程中,地层承担着建筑的全部负荷,对建筑物负荷有影响的那部分底层就称为地基,而基础则是地基结构下部分由地基传递负荷的结构。目前最常见的基础类型主要有梁式基础、桩基础、箱型基础、筏形基础及地下连续墙基础等。

(1)梁式基础。该基础类型较为常用,适用范围也较广,梁式基础一般设置在剪力墙及柱列结构下方,对上部结构不高、没有地下室、荷载不大的地基承载力较高的时候。

(2)条形基础。这种基础形式是承重墙基础的主要形式。如果土质较差且上部结构荷载较大时,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来筑造,条形基础一般做成助式或无助式,目的在于增加基础的整体性,环节地基在水平方向的不均匀压缩,从而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概率。

(3)筏形基础。该基础形式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筑造,将整个建筑物全部底面积进行覆盖,形成连续的底板构造,该基础的尺寸按照上部结构的布置、地基土的承载力及荷载的分布等因素来确定,筏形基础包括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不管建筑物有没有地下室,该基础类型都较为适用。

(4)箱型基础。是由混凝土顶板、底板及纵横墙体构成的外形如箱的整体机构,这种结构的刚度非常大,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效果较好,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都设有地下室,可以按照使用要求来设计成箱型基础。

(5)桩基础。桩基础是由承接基础结构、土中的桩及上部结构结合组成的基础类型。桩包括灌注桩、预制桩、钢桩及人工挖孔桩等,其承载能力较强。桩基础在实际应用中也比较广泛。

(6)地下连续墙。这种结构主要是在土中挖、钻、冲孔,连续成槽,然后在槽内放置钢筋网或钢筋笼,最后浇筑混凝土,待凝结后形成钢筋混净土墙体。

2、建筑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控制

在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最长间的质量问题包括:基础轴线位移、基础防潮层失效及基础标高误差等,这些质量问题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较大,也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因此要对这些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2.1基础轴线位移

基础轴线位移主要是指在大放脚砌筑到室内标高处时,上部墙体轴线和大放脚轴线之间发生错位的现象,这种质量问题主要发生在建筑内横墙的施工中。一旦发生基础轴线偏移,基础与上部墙体就会出现偏心压力,整体机构的承载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受基础砌筑方法的影响,一般先砌筑山墙与外墙,到砌筑横墙基础时,其基础槽线就会被封堵在纵墙外侧,这样轴线容易出现更大的偏差。

(1)产生的原因。由于对大放脚收的分寸没有准确的掌握,在施工至大放脚顶位置时,已经出现了偏差,这个时候再对基础直墙进行砌筑时,往往会发生轴线位置。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在槽边打中心柱来控制横端基础轴线,而部分施工中,施工人员在实际放线时,仅仅在山墙处设置控制桩,对横端的轴线由山端一侧的排尺来控制。因为在砌筑基础的时候,一般先进行山墙和外纵墙的砌筑,等砌筑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已经被封到纵墙基础的外部,没有办法进行吊线找中,此时轴线的偏差最容易加大,如果再对槽边的控制线没有更好的保护,就会造成轴线位移的出现。

(2)控制措施。在进行定位放线时,必须在外墙角处设置龙门板,并对其进行保护,防止在进行其它作业或者被槽边堆土影响发生移动。在龙门板下方设置永久性中心桩,在拉通线时,先和中心庄进行核对。不能采用基槽内排尺法对横墙轴线进行控制,应该设置中心桩进行控制,中心桩的设置应该打至与地面齐平,这样可以方便排尺和拉中心线,在中心桩之间不能放料和堆土。在挖槽的时候用砖将中心桩覆盖起来,在挖槽结束后便于寻找,对槽墙基础进行中线的划拉时,对相邻的轴线距离进行复核,目的是检测中心桩是否出现位移。为避免由于在砌筑基础大放脚时造成轴线的位置,应该在部分砌筑完成后拉通线进行核对。

2.2基础防潮层失效

在施工的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对水泥浆混合使用,如将砌筑基础剩余的水泥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在进行防潮层的施工之前,对基面没有进行有效的清理,没有浇水或者浇水量不够,造成砂浆与基础的粘结度不够,总而言之,这些因素造成防潮层的密实度及强度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而出现裂缝。

(1)失效的原因。由于抹灰密实度不够或者防潮层开裂,对地下水分不能有效的进行阻止,导致地下水沿着基础向上渗透,墙体出现潮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在进行防潮层施工之前,没有对基础层面进行清理,浇水不够或者没有浇水,导致基面和防潮层砂浆粘结度不够,在对表面处理的时候有没有很好的进行抹灰,养护不到位,造成防潮层脱水过早,其密实度和强度都没有达到要求,从而出现裂缝。尤其是在冬季,防潮层往往会因为低温受冻而失效。

(2)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随防潮层的施工应该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进行,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成施工之后进行操作。施工应该安排在基础回填后进行,目的是防止回填土对防潮层的破坏。还有就是在图纸设计时,没有对防潮层进行具体的规定,需要注意的是严禁在防潮层混凝土及砂浆中添加盐,在没有保温措施条件下,严禁冬季进行防潮层的施工。

2.3基础标高偏差

在基础砌筑到室内地平线处时,经常会出现标高没有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在基础标高出现较大差异时,对上层墙体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对基础标高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基础的下部基层,如果标高相差较大,会影响基础在砌筑时对标高的实际控制。

(1)偏差原因。由于基础下层基层的标高相差比较大,在基础砌筑时影响了对标高的控制。主要原因是基础大放脚比较宽大,造成基础皮数杆不能靠近,这就导致观察不到皮数杆与每一基础的标高差。采用大面积铺灰的方法进行基础大放脚填芯砖的砌筑,受铺灰面太长、铺灰厚度不均匀、砌筑的速度过慢及砂浆停歇时间过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灰缝很难压薄,出现冒高的现象。

(2)控制措施。要加强控制基础层的标高,将标高尽早的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在基础砌筑之前,要先检查基础标高,对于低洼处可以采用细石混凝土做垫平处理。可以采用钢筋制作基础皮数杆。在使用的时候,直接将皮数杆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在用基础外侧皮数杆对标高进行检查时,要用水准尺进行校对。对基础放大脚的砌筑中,可以采用双面挂线的方法进行,这样可以保证横向水平。在进行填芯砖的铺筑时,应该小面积进行铺灰,一砖一砌,其表面的高度不能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3、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由于建筑基础的施工类型较多,因此对其质量控制的方法也就有很多,本文主要对水泥搅拌桩作为基础类型时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水泥搅拌桩在近些年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高填方地段或结构物两端的软土地基处理中所表现出的效果最为明显。在水泥搅拌桩施工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质量进行控制。

(1)桩间距。要保证桩间距的准确,桩间距对复合地基承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桩长没有改变,而桩间距变小的时候,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就会明显提高。这就可以看出,对桩间距的准确控制要比对桩长的控制更有作用。所以,首先要对桩位平面图认真的检查,检查桩位位置是否正确,防止由于机械振动或者认为原因造成桩位的偏移。

(2)钻机。为了保证钻杆、钻头及桩中心的位置一致,要有专人对钻机进行负责,将偏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开钻之后,要连续进行作业,对浆喷的高度、下钻的深度及停浆面都要严格的控制,保证水泥浆液喷入及搅拌桩长度都达到设计的要求。水泥损耗量不能大于1kg/m,深度误差不能超过5厘米,根据设计比例进行水泥浆的配置,添加一定量的缓凝剂,防止在成桩之前出现初凝现象,确保各桩所需的水泥浆一次拌合完成。

(3)拌合好的水泥浆应该及时使用到作业中,如果超过两个小时,浆液就不能用于施工,要立即废弃,在倒入集料池时要先进行过滤,防止结块。输送浆液的时候,要先将管路进行湿润,可以提高输浆的速度。

(4)搅拌桩要穿透软土层,与强度较高的持力层连接,深入到硬土层中,根据地质资料对其深度进行确定,除此之外,还要按照电流表读数来确定,如果电流表的读数上升幅度过大,就说明已经进入到硬土层中,可以继续进入50厘米以上即到达持力层,要是设计桩长与实际桩长相差50厘米时,就可以停止钻进。

(5)由专人按照成桩试验所得的技术参数对搅拌机每次下沉或提升的时间进行确定,误差不能大于5秒。在提升之前,要先等待浆液到达桩底,避免出现提升时没有出现喷浆的现象,如果在提升时没有出现喷浆现象,就会造成孔洞,一旦出现孔洞,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施工中应该对搅拌机下沉的时间严格的控制。

(6)在喷浆的时候,必须持续进行供浆,水泥浆的搅拌必须均匀,如果因为意外事故发生停浆,应该马上将钻头下沉到浆面以下50厘米距离,等到恢复供浆之后在进行提升喷浆。如果停止喷浆的时间超过三个小时,为了防止浆液硬化堵塞喷管,就需要将输浆管先拆卸下来,清洗干净备用。而对这根未完成的桩在12小时内要进行补喷措施或者进行报废处理,补喷时,重叠的长度要大于一米。

(7)要经常对输浆管进行检查,防止在作业时才发现管道出现堵塞或者泄露现象,如果在施工中发现输浆管出现泄漏或者堵塞现象,不但影响喷浆的质量,也影响喷浆的速度,如果完全堵塞,那么喷浆将不能进行,影响工程的进度,因此在施工现场应该经常对输浆管进行检查。

(8)施工顺序方面,应该首先从进行,然后进行内部,按顺序进行推进。由于桩基础结构存在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的顺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9)如果在喷浆过程中发生空洞现象,要立即用素土进行回填,然后再次下钻进行喷浆接桩处理。这一作业过程必须连续进行,中间不能停止。根据设计要求,搅拌桩的强度偏差要小于0.4MPa,要对其养护28天。

总而言之,在采用水泥搅拌桩作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时,要对水泥的用量严格进行控制,还要注意桩身截面质量、水泥搅拌质量及桩间距等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出现工程质量不达标的现象。

结束语: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就是对认为因素的控制,不管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还是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管理制度及工程技术的贯彻情况,包括施工中的混料、安全、操作等,都与人为因素息息相关,所以,在加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同时,还要从保证施工质量的角度出发,对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

[2]陈佩培.试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3]杨欲欣.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

[4]陶香远.浅谈施工项目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 2009(9).

[5]张庆发,苗常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的项目质量管理[J].管理观察.2010(23).

[6]杜文天,杨柳钫.论建筑基础工程中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分析[J].广东科技.2009(8).

[7]阮春晓.探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桩机的施工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7).

[8]王辉.浅议基础工程中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 .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