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在表现性教学实验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师在表现性教学实验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1年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科特点的定位等方面都有了比较明确的阐述,令整个初中语文从课程理念到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都有所更新。“表现”的观念便随之进入了教学的领域,表现性教学理念被广泛采用,不断改革着传统的课堂,语文教师的作用与角色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表现性教学实验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这里不得不提及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传统课堂教学指的是由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后经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模式。在形式上,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及其变式。诸多的研究资料表明传统的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依靠一张嘴、一支粉笔单向传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很明显,老师是主体,是教学工作的积极策划者和实施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是教学工作的消极接收器。这样的课堂扼杀了学生的生命活力,淹没了学生天生的学习激情,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创新力的培养,尤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表现。

表现是人固有的天性,是满足人的需求愿望的一种方式。它不是简单的展示,而是尊重个体内心潜在的和已有的经验和感受,经过个体的整理加工,通过个体的自我表现,以供同伴或他人观摩、借鉴、学习等,从而达到不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目的。“表现性教学”(又称HCBP教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作业”,将自己的学习感受和结果以及良好的内在素质外显出来,以促进个体差异发展与群体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更符合新《课标》精神的现代教学方法。

表现性教学一经采用,对初中语文教学便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初中课堂势在必行。改什么呢?我认为不仅是改变课堂模式,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改革。即根本转变初中语文教师的思想,包括教育教学理念,为了实现新时期培养新人才的新任务,面对表现性教学新理念,老师们却显得诚惶诚恐、惴惴不安。为什么呢?因为老师们没有真正认识到在表现性教学实验中教师作用的变化,感到无所适从。

二、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作用的局限性

韩愈曾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老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最大的作用就是传播知识解答疑惑。这个判断本身就存在以下不足:

1.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

整个教学活动中,“传”与“受”强调了教师积极的教,表现度高,学生却是被动的学,难以实现自我表现。可从“教学”二字本身来看,“教”与“学”是两项平等的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表现自己,学生为何就只能顺耳倾听呢?是我们没有充分重视孩子们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有调查显示,学生年级越高,积极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就越少。说明了什么呢?学生的表现欲在降低。那么学生就会模糊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主动学习的意识就越来越淡薄。所以老师们有时抱怨学生越来越不学了,追究根源,我们是不是也该反省自己呢?

――学生需要自我表现的机会。

2.忽视了教师本身也是一位学习者

教师不仅传道,也是一位学习者。时代变化,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就势必变化,刻舟求剑的思想严重遏制了教师的另一种身份的外显,这恐怕也是我们在教学道路上越走越狭隘的重要原因。

――语文教师也需要主动学习。

3.禁锢了教师的教育思想

巴尔扎克认为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我想说一个能思考的民族,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民族。“教师传道授业”禁锢了传统语文教师的思想,使教师们对自身的教学理念缺乏思考和反思,培养出的学生又怎会是一群会思考的学生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三、表现性教学实验初中语文教师作用的转化

表现性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思想和理念,其核心是“学以致用”、“学以致表”、“以内养外”、“内外兼修”。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主体性、实践性、创造性、发展性。表现性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加之初中课堂面对的正是一群特别喜欢表现的孩子们,他们单纯、情感丰富、表现欲强。不仅改变了学生过去学习机械被动的状态。对老师来说也是一场革命。课堂变活的同时,语文教师们的作用发生转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还是先进教学理念的吸收者和实践者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包括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念、大语文教学环境的理念、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淡化分析的理念等。教师只有不断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开放自己的思想,教育的思想之花才会开的更加鲜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对学生的看法,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

2.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情感的熏陶者和思想的引领者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与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特点完全吻合。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成了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3.教师在表现性教学活动中不再是主要表演者而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的舞台要回归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