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失业率没告诉我们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失业率没告诉我们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自2002年以来一直维持在4.0%~4.3%的水平,波动极小。失业率本是反映经济真实运转情况的晴雨表。一个几无变化的失业率数字,丧失的不仅仅是数字背后的信息,还有更为隐性的成本。

前不久,国务院总理首次公开披露上半年中国调查失业率为5%,对于这种调查失业率,我们早该重视起来了。长期以来,我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叫做“城镇登记失业率”,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每季度公布一次。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自2002年以来一直维持在4.0%~4.3%的水平,波动极小,从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连续12个季度均为4.1%,毫无变化。这有可能做到吗?

骗人的失业率

众所周知,经济好,则就业情况好;经济不好,则就业情况差。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解释,这叫做奥肯定律: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反之,失业率下降大约 1%。

2002年到2011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10年,每年GDP增长均高于9%,但也并非毫无波动。2007年增长为14.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则变为了9.6%;2009年进一步滑落为9.2%,但这两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仅增加了0.3%。同期美国,官方公布失业率最低为2007年5月的4.4%,2009年10月就迅速攀升至最高点的10.0%。纵观其他主要国家官方公布的数据,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失业率都有过大幅波动,像中国这样十年波动范围仅有0.3%,连续12个季度失业率毫无变化的情况,可谓绝无仅有。

因为“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一指标本身就存在缺陷。按官方定义,“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来源于已在就业服务机构进行过登记的失业人员,按登记记录进行统计。所谓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在劳动年龄(16 周岁至法定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处于无业状态,有就业要求,并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城镇常住人员。

这一定义排斥了那些想就业而没有进行自愿登记的失业人口,也排除了农民工等非城镇户籍人口。因此这一数字无法反映出真实的失业状况。

而在国际社会通行的失业率,是调查失业率。这是指通过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主动抽样调查计算出来的失业率。该指标覆盖的失业人群是在城镇常住、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在城镇就业的人员。与登记失业率相比,调查失业率统计不要求进行失业登记、不限定非农业户口,其覆盖的失业人口更广。这种指标才能衡量劳动力市场劳动供求的剩余程度,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发达国家一般都使用调查失业率,按月或按季度调查并数据,而中国却一直没有。

调查失业率是经济晴雨表

失业率是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没有真实的失业率数据,就无法知道经济增长的成果是否真正让全民共享,也无法知道经济增长能否持续。通常我们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有三个主要指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但在我国,只有前两个指标备受关注,因为相比起“城镇登记失业率”,GDP和CPI的数据要可信得多。那么,在失业率不透明的情况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就蒙上了一层面纱。

以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为例,今年普遍被认为是“最难就业季”。如果这个状况无法通过失业率这种数据显示出来,社会就难以判断“就业难”究竟难到了什么地步,进而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要知道,近年来发生动荡和债务危机的阿拉伯和南欧国家,其最主要的社会特征就是有大量年轻人失业。

调查失业率作为重要经济指标之一,其本身就是各国政府和央行宏观经济政策针对的目标。典型例子是美国联邦储备局。近年来美联储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最核心的目标就是控制失业率。今年6月中旬,伯南克提出,要将美联储结束每月850亿美元购债计划时间与7%的失业率挂钩,更是把就业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可见,在西方决策者看来,保证充分就业,经济复苏才会水到渠成。

然而在中国,“稳增长”仍然是政府施政的首要目标。在调查失业率没有公布的情况下,政府甚至都无法制定针对失业率的具体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另一方面,只有城镇登记失业率,没有调查失业率,社保体系运行的好坏也无法进行准确的评估――不可能永远只有4.1%的人需要拿低保。

透明化数据才能增信任

事实上,由于长期没有官方的调查失业率,半官方或民间过不少版本的数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其推算的城镇失业率为 8.27%;社科院2009年的《社会蓝皮书》,调查出来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9.6%;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2年的《中国城镇失业报告》,得出的中国城镇失业率为8.05%;而北京大学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项目今年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3》则显示,如果把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而最终放弃求职的人群计入,中国的失业率将高达9.2%。

在许多半官方和民间机构测算的数据显著高于5%的情况下,官方统计机构更有必要公布详尽资料,以增强“调查失业率为5%”的可信度。

除去“5%”这个数据,统计部门还应该考虑公布其他相关的辅助数据。如非正规部门就业的人数、岗位空缺数。除此之外,还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的经验,公布多种形式的失业率。如传统方法计算的失业率、考虑气馁类型劳动者的失业率、考虑季节因素调整的失业率、考虑失业不平等问题和就业不足问题的失业率等。这些辅助数据,有助于人们多维度地认识就业市场的真实状况。

早在17年前,调查失业率即已在筹备之中,但直到今年才开始正式公布,无非是担忧公布数据带来的“影响”。但这种对真实经济数据含混的态度,会对中国相关部门公布数据的权威性构成很大损害。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曾如此评价中国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所有的经济数据都应被视为一类特别无聊的科幻小说,但中国的数据甚至比大多数国家的数据都显得更不真实”。

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公布的贸易数据与香港公布的数据对不上号,还有各省GDP总量之和大于公布的全国总量。官方数据经常遭到质疑,相当程度上与其数据处理的方法、数据来源、原始数据、覆盖面、流程等不为公众所知有关。如果在上述方面主动增加透明度,公开更多的统计细节,比如对于重要的通胀数据,定期公布CPI权重与权重调整历史,对于已获得的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数据公布月度指标等,都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公众质疑,也有助于让官方数字更加可信。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