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于子宫腺肌症是否具有临床效果,总结我院治疗过程中的方法与经验。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相关检查后均可确诊,治疗上均采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并记录患者子宫大小和内膜厚度的改变以及激素分泌的增减。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后激素E2、P的分泌水平比治疗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米非司酮;子宫腺肌症

国内外诸多文献报道,妇科疾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1]。子宫腺肌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导致痛经、经期紊乱、子宫体积及内膜的变化,严重者可导致不孕[2],这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也造成了患者及家庭心理上的困扰,降低了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症的药物较多,但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我院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使用合适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该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5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1-52岁,平均年龄(35.2+4.9)岁。经病史询问可发现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经、月经不规则、月经量增多等症状,完善相关检查后(包括B超及诊刮)可确诊为子宫腺肌症,治疗上均采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本组患者均无其他脏器的严重病变及米非司酮禁忌。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疗程为6个月。所有患者于月经第一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剂量为12.5mg,一日一次。开始服药后,每月到我院妇科门诊复诊并进行必要检查。治疗前后分别检查并记录患者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取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本组患者在治疗后激素E2、P的分泌水平比治疗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子宫大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缩小;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变薄(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妇科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国内外报道的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3]。子宫腺肌症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的增生,并向肌层的浸润,多为良性[4]。其临床症状显著,若治疗不当,可使病程迁徙,严重影响生育年龄妇女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也将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合理治疗子宫腺肌症已成为妇产科学领域普遍关心的问题。

据相关文献报道,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肌层中孕激素受体的含量较正常组织明显升高。我院妇产科使用的米非司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孕激素制剂,在体内可快速高效地与孕酮受体结合,从而使内源性孕激素的作用降低甚至消失,阻断了孕激素的转录和翻译,减少体内孕激素受体的含量,抑制子宫的增大[5]。另外,卵巢中卵泡的发育需要一定性激素的刺激,而用药期间,米非司酮可抑制雌激素的分泌,从而使卵泡停止生长,而改变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停滞在绝经期,此时患者将不会出现月经来潮,从而减少患者的失血量[6]。再者,由于米非司酮的抗性激素的作用,机体的雌、孕激素均低于正常水平,子宫生长受到抑制,从而使肌层的病灶也停止生长而萎缩,如此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本组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治疗后激素E2、P的分泌水平比治疗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合适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能明显改善症状,调节激素分泌,且比较经济、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Seidman JD, Kjerulfff KH. Pathologic finding from the mary; and Women’s health study: Practice Patterns in the diagnosis of adenomyosis [J].Znt JGyneed Patho,l 1996, 15 : 217- 21.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4.

[3]李明江,李继俊,赵兴波,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NFB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7):408-410.

[4]陶瑞雪,苏燕.子宫腺肌病85例临床诊断和治疗探讨[J].安徽医药,2005,9(7):517-8.

[5]王小霞,康佳丽,杜鸿,等.GnRHR与ER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及异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8(4):275-276.

[6]周应芳,守隆夫,郑淑蓉.米非司酮对垂体抑制诱发小鼠子宫腺肌症的影响[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2(6):5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