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绿道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绿道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绿道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沿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有机串联各类自然和人文资源,兼具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功能。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绿道的功能效益,本研究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综合层、项目层、因子层,其中项目层6项,因子层共包含13个指标。

[关键词] 绿道 综合效益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Q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381-3

1国内外研究现状(Research State)

目前,绿道工程在许多国家发展迅速,特别是美国、加拿大、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1],仅在北美就有500多项绿道工程[2]。绿道在野生动物保护、防洪、水源保护、教育、城市美化、休闲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逐步凸显,许多学者对绿道的以下效益进行了研究:①生态环境效益:绿道具有清洁水源、净化空气、防洪固土等作用[3],并通过提供动物通道,增加物种基因交流,提高生物多样性[4]。但绿道的建设对野生动物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如破坏动物生境等[5]。②休闲游憩效益:绿道给人们提供了安全便捷的休闲场所[6],以及与家人、朋友聚会的平台[7],在绿道上进行体育健身有利于绿道使用者的身心健康[8]。③经济效益:绿道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9],提高周边房产价值[10]。通过绿道运动,还能降低国家医疗保障的支出[11]。④社会效益:一般而言,城市90%的历史文化遗迹集中在自然廊道的两侧[12],因此绿道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备受关注。另外,绿道也是一个改善邻里关系的社交场所,在美国,绿道就被称为“新的社交平台”[13]。但就国内外研究现状而言,尚未有一个完整的对绿道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指标体系

2建立绿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和意义(Intention and Signification)

绿道具有社会性、人文性、经济性、休闲性等特征,是公益设施,既有通过市场价值衡量的收益—“看得到的账”,亦有难以用货币换算的收益,因此要全面评估绿道效益需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此评价绿道建设现状;同时,在当前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并为区域性绿道总体规划、建设提出调控与管理对策;利用绿道效益综合评价指标进行不同区域绿道的对比分析,为绿道效益评价研究提供范例。

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Principal)

3.1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既要考虑理论上的完备性、正确性和关联性,又要避免指标的重叠和简单罗列;同时,也应具备可操作性的三个方面,既要具备可约束性,指标要有社会动员能力,又要具备可分解性,指标可从城市层面分解到各区、各街道各个层面,此外还要可实践,主要指标的可考核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

3.2层次性和独立性相结合

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绿道效益作用机理复杂、牵涉范围广的特点,实行分级化处理,以适应不同评价需要。在具体指标的设置上,应采用直接效益指标,避免使用间接指标,以免某单项功能指标的重复使用。

3.3整体性与导向性相结合

指标设置应以整个绿道系统为研究对象,评估过程循序、系统、连贯进行,引导绿道评价正确地体现绿道建设的发展方向。

3.4可量化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

既要考虑指标、标准值的要求在目前的社会水平和技术水平下能用数量进行衡量的项目,给出定量标准,对不易用数量确定是否合格的项目,给出了定性要求;同时也要预见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使指标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前瞻性。

4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Building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绿道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既反映绿道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又能反映区域内绿道的综合效益;既有助于为城市发展制定绿化规划目标,又能提出易于操作、便于对照执行的具体准则。为此,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表1)。

4.1生态效益综合指标

由各级指标通过建模计算得到的结果,是绿道系统结构与效益的综合反映。

4.2一级指标

绿道结构A1:它综合反映绿道绿量、绿道覆盖程度、绿道的联通度以及可达程度。

绿道效益A2:它反映了绿道的综合效益,显示绿道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民生环境中的作用。

4.3二级指标

4.3.1绿道结构指标下的二级指标

绿量B1:拥用足够的绿量,是绿道产生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础。绿量指标的确定首先要明确绿色量的概念,选择合适的计算标准与方法,要兼顾平面绿色量与三维绿色量、常规绿地与特殊空间绿地。

结构合理性B2:绿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廊道系统,不同的绿道类型具备不同的生态功能,但其最基本的共同点一是为陆生生物提供生态通道,二是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游憩空间。因此绿道规划结构的合理性指标应反映这种功能需求。

4.3.2绿道效益指标下的二级指标

生态效益C1:绿道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能起到重要作用,首先是因其保护了多样化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本土生物的生存环境,使一些关键性的生态过渡带、节点和廊道得到了有效保护;再次就是绿道可以保护内部生境以免受外部的干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廊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效益指标应从尽可能的将绿道对生态的保护作用量化,利于统一评价。

环境效益C2:绿道是城乡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维护着自然界的生态过程,起固土防洪、清洁水源、净化空气等作用。绿道的建设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于绿道,人们会更多的选择步行或者骑行作为日常通勤方式,一定程度上纾解了城市交通、减少了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环境效益指标应全面深入考虑绿道改善环境的作用机制,对其作用的大小进行正确地定位与评价。

经济效益C3:绿道的建立沟通了城乡片区,有利于增加旅游收入,带动整个地区的商业繁荣,在旅游收入增加的同时,也能带动绿道周边产业的就业和收入,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的评价应在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他经济增长因素,尽可能体现出绿道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

社会效益C4:绿道特别是城市绿道主要功能之一是扩大居民的活动半径,提供给居民更多的运动平台,绿道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周边人群对绿道的评价是绿道效益的重要体现。社会效益指标的设立,在考虑居民满意度的基础上,还应体现出绿道作为城市景观生态的一部分对城市影响力的作用。

4.4三级指标

4.4.1绿道绿量指标下的三级指标

绿化覆盖率(C1):是绿道的廊道设计是绿道设计、实施和管理当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廊道应当具有一定的宽度和面积才能发挥一定的生态功能[14],因此以珠三角绿道为例,绿道两侧划定了绿道控制区,以保证廊道的宽度和面积。绿道的绿化覆盖率是指绿道控制区内绿化面积与绿道控制区总面积的比值,反映了绿道的绿化水平。

4.4.2绿道结构合理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

绿道密度(C2):绿道要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应在区域内分布应足够广泛,绿道总长度与城市面积的比值,反映了绿道在城市分布密度。

连通性(C3):连通性是指绿道对生态流的便利或阻碍程度,是衡量绿道格局与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维持良好的连通度是保护绿道廊道乃至整个城市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整体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可达性(C4):可达性是评价绿道对市民的服务功能以及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可采用GIS技术,以最大步行距离为基准,绘制各级绿道可达性图谱。

4.4.3绿地生态效益指标下的三级指标

物种多样性(C5):物种多样性是指绿道控制区内物种的丰富程度,本研究针对对象仅限于植物物种。绿道可以保护或使系统内物种数量发生变化,影响到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

乡土植物物种比例(C6):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的总体,是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乡土植物物种比例是指绿道控制区内乡土植物物种占所有植物物种的比例。

4.4.4绿地环境效益指标下的三级指标

碳汇量(C7):城市工业、交通发达,人口密集,温室效应越来越突出,绿道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汇功能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碳汇的计算主要采用碳汇系数法,即根据林地、园林绿地、湿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用地类型的面积和其对应的碳汇系数进行计算。

碳减排量(C8):绿道网建设的碳减排量概念边界较为模糊,一般包括使用清洁能源、采用低碳节能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及绿色出行产生的碳减排量。从本质上,绿道网建设碳减排量难以量化,但绿道建设最大的效益就是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意义重大,从指标的考核操作性方面考虑,本指标主要以绿色出行代替机动车出行节约的油耗折算碳减排量来表征。

4.4.5绿地经济效益指标下的三级指标

旅游资源效益(C9):从农村地区到喧闹的城市,绿道的建设已被证明可以增加客流量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但如何量化这种经济增长,仍是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旅行费用法是一种评价无价格商品的方法。利用旅行费用来算环境质量发生变化后给旅游场所带来效益上的变化,从而估算除环境质量变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或收益。人们游览风景区通常不付费或付费很少,旅行费用主要是交通费、时间的机会成本等,通过调查,回归建立起来某旅游场所的年游览人次与旅行费用和其他因素的相关函数。整个绿道系统就是一个开放的公园生态系统,游客可免费自由进入,没有门票价格,因此通过旅行费用法揭示游客支付意愿(即游客心里的保留价格)来评估绿道生态休闲旅游价值是合适的。

就业拉动效益(C10):绿道建设所产生的就业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就业效应,主要是因绿道建成后对绿道的维护、卫生管理和治安联防而带动就业岗位和就业人数的增加;二是间接就业效应,绿道的建成对城市旅游业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绿道本身也已经成为旅游的一部分,由于旅游业的高关联性,所以它将通过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例如餐饮(农家乐),食品供给、自行车出租业以及为绿道旅游提供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行业等,从而间接带动就业岗位和就业人数的增加。

4.4.6绿地社会效益指标下的三级指标

使用率(C11):使用率是指绿道的使用频率。由于绿道为自然或人工廊道系统,所经路段经常呈现出较大的城乡差异,周边人流也易呈现两极态势,为了客观的评价一个城市的绿道使用率,该指标可以绿道可达范围的人口数量为基底,使用人数为基数,对绿道进行分段评价。

公众满意度(C12):满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市民对绿道建设以及绿道服务的事前期望与实际使用绿道及其服务后所得到实际感受的相对关系,将该心里状态数字化后被称为满意度了,市民满意是判断绿道社会效益的基本条件。满意度的判断可通过现状调研得出。

品牌关注度(C13):品牌关注度是指绿道作为城市的新名片受到公众的关注程度,可通过互联网上“绿道”或其他关键词出现频度的变化,从区域对比的水平维度的数量变化的对比来定量反映。

5结语(Conclusion)

本研究考虑了绿道系统的结构与效益两个方面,在科学地选定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着眼于综合评价,建立了多层次指标体系,并为构建绿道效益综合评价模型作准备。进一步的研究将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与评估,认识绿道建设效益的现状,并参照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成果,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城市绿化目标。

参考文献

[1]Lluis Munder,Germa Coenders.2010.Greenways:a sustainable leisure experience concept for both communicaties and tourists[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8(5): 657-674.

[2]Searns R M.1995.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as an adaptive urban landscape form[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33:65-80.

[3]Smith D S. 1993.An overview of greenways:their history, ecological context, and specific functions. In: Smith D S ed. Ecology of greenways,1-21.

[4]Noss R F. 1993.Wildlife corridors. In: Smith D S ed. Ecology of Greenways.43-68.

[5]Lindsey G.,Gerrit K..2008.Tourism and conservation:The effects of track proximity on avian reproductive success and nest selection in an open sanctuary[J].Tourism Management,29:730-739.

[6]Gobster P H..2005.Recreation and leisure research from an active living perspective:Taking a second look at urban trail use data.Leisure Sciences,27(5):367-383.

[7]Kaczynski A T.,Henderson K A..2007.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A review of evidence about parks and recreation[J]. Leisure Sciences, 29,315-354.

[8]Martin-Diener E.,2006.Walking and cycling: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Paper presented at the Technical Conference Greenways in Europe,Girona,Spain.24-25.

[9]Cope A M.,Doxford D.,Hill T..1998.Monitoring tourism on the UK's first long-distance cycle route[J].Journal of Sustainalbe Tourism,6(3):210-223.

[10]Nicholls S.,Crompton J L..2005.The impact of greenway on property values:Evidence from Austin,Texas[J].Journal of Leisure Rearch,40(3):321-341.

[11]Martin B W.,Beeler I,et.2001.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health-enhangcing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First estimates for Switzerland[J].Schweizerische zeitschrift fur sportmedizin und sporttraumatologie,49(3):131-133.

[12]Lewis PH.1964. Quality corridors for Wisconsin[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anuary:31-40.

[13]Moore R L.,Ross D T.1998.Trails and recreational greenways:Corridors of benefits[J].Parks &Recreation,33(1):69-79.

[14]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2006.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6(9):3108-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