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术欣赏要让学生鉴赏中西方美学思想之不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术欣赏要让学生鉴赏中西方美学思想之不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知道,美术欣赏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几幅名画,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欣赏方法、审美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认识美术作品,并能独立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评述的能力。国家美术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我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在美术欣赏中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哲学、政治、经济、宗教、神话等方面的关系,形成一个大致的艺术观,初步确立中国传统绘画――写意、西方传统绘画――写实的印象。这样做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如在欣赏中国明代画家徐渭的花鸟画《墨葡萄图》和十六世纪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花篮果》时,往往有许多学生就会有这样的疑惑:中国的国画和西方油画相比,怎么不太像,为什么没有油画逼真?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就必须向学生介绍中西方不同的绘画美学思想,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和西方(主要指欧洲)绘画是当 今世界的两大绘画体系,它是在各自历史文化背景中孕育出来的,并形成了有明显区别的各自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法。

中国传统绘画源头可上朔到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彩陶器上的图案就非常注重立意,即它不是单纯地模拟对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主观想象力,使图案构成不受自然形体的束缚而灵活多变。

后来又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儒道思想的影响,孔子曾在《论语・述而篇》里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受孔子“游于艺”思想的影响,后来从事绘画的中国文人画家们在作画时都是“游戏笔墨”,而那些画得非常工整、细致、具象的一类作品,则被认为是“工匠之作”,而不被重视。道家的老庄思想主张“无为”、“逍遥游”,实际上也是主张画画要随意、不受拘束、自由自在,与孔子的艺术主张如出一辙。自此中国绘画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的烙印。由此便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写意”的特点。中国东晋时期的大画家顾恺之则从绘画理论的高度提出了“以形写神”“传神写照”为中心的“传神论”思想,用他的话说“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即“画人物,身体的造型不是很重要,关健是要画出人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这个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和民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如宋代大文豪坡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主张画画不在形似,而贵在传神。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也说:“仆所谓画者,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以解胸中逸气耳。”由此便知,徐渭的《墨葡萄图》难道仅仅是为了画葡萄吗?实际是借画葡萄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不满之情,是情感的一种宣泄。还有清代郑板桥的《兰竹图》,正如他赋诗所云:“卧听衙斋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他哪里是在画竹子,分明是在借竹抒情,托竹言志,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这时绘画已成为抒感的载体。所以说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是隐晦的,不是直接的,它是将自然景物概括为象征性的艺术形象,强调主观,追求神韵和气韵的表现,即人物画强调人的精神状态、花鸟画追求生命的情趣、山水画营造一种意境,而不拘泥于外形的肖似,齐白石老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所以说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是写意,是倾向于传神的艺术观。

再如《宣和画谱》讲到工笔重彩画时说:“绘画之妙多寄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高贵;而松、竹、梅、菊,鸥、鹭、燕、鹜,必见之于幽闭;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绘画,有以兴起人之意者,卒能夺造化而移精神”。“寄兴”“富贵”“幽闭”以及“风流”“磊落”都是指兴起人之意的意,都是借此来抒发画家的精神。只是从表象题材上体现写意这一特性,在表现技法上,工笔重彩同样体现着“意向色彩”这一特点。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写实性,不遵循西方绘画理论中的色彩学原理。它没有环境色和条件色的限制,它只能采用同一种颜色的平涂与渲染来表现物象。通过一色的深浅变化与色于色的配置、对比来达到色彩的和谐。这也可见中国画之写意本色。

与之相反,西方传统绘画则是另一番景象。西方的传统文化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产生了“摹仿说”绘画理论,以“写实”为主,强调真实地描绘自然物象,以达到“镜象”一般的真实。古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就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因此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产生了非常写实的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后来到了中世纪,基督教对美术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他们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上帝在他们眼里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客观的再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种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由此,便形成了西方传统绘画“写实”的特点。后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经过达・芬奇等艺术大师研究、总结形成了以“明暗造型”为主的一套“写实”的表现体系,即通过明暗、色彩、透视、解剖等造型因素,把眼中所见到的自然物象,真实地描绘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象真的一样”。那强调严谨的造型、准确的比例、丰富的色彩的油画,是照相式的再现。正如达・芬奇所说的“艺术家必须‘以镜子为师’”,西方画家所描摹的自然景物就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虚幻地追求三维空间的真实感”。所以,他们对于空间概念的认识,就是对自然实实在在空间的认识,即客观存在的空间,并不像中国画家那样脱离真实自然的约束,而去追求心中的主观的空间。因此卡拉瓦乔的油画《花篮果》表现的栩栩如生,他用油性颜料画在画布上,其空间感、体积感、质感表现得非常到位,与中国元代画家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大相径庭。所以说西方传统绘画的特点是写实,是倾向于客观的艺术观。

在学生了解了中西方不同的美学思想之后,对于画家笔下描绘的自然物象,也就可以领会了。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美,表现在绘画上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他们无所谓优劣之分。所以我们要告诉学生,欣赏中国古典绘画,要借用中国的绘画美学思想,才能把握美感要点,如果用西方传统的艺术审美标准,那无异于“为适履而削足”,反之亦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进行评论和判断,并且分析其作品形式、技法上的特点,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