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爱的诗意呈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爱的诗意呈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知从何时开始,每当我观罢一场好戏,总是全身如注射鸡血一样兴奋不已,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放电影”,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播放”着那些精彩而感人的瞬间、奇特而新颖的创意、对真善美与爱(即艺术本质)的诗意呈现和情感的个性化表达……尤其是在湖南大剧院观赏毕由湖南省歌舞剧院创作表演、晋京为十献礼展演的大型原创舞蹈诗《温暖》,更是感触良深,几近失眠。

幕启,一位年轻、阳光、帅气的“型男”坐在舞台前沿,一边洒脱地弹着心爱的吉他,一边深情地演唱着动听的乡间民谣。不一会儿,一群土著都市人在节奏急促而铿锵有力的旋律中,迈着沉重而匆忙的步履穿行在繁华喧哗的大街上,这时有一位白发苍苍的驰不小心摔倒在马路边,不已。开始没有人看见,后来被弹吉他的型男发觉,立即冲上前将驰轻轻唤醒并扶起,当埃母也心存感激地回头四处寻找型男时,他却早已消失在人群中……这样一个温情脉脉而感人肺腑的精彩前奏即开端,为全剧展开埋下了伏笔、做了较好的铺垫,也是全剧主题――大爱无疆或大爱无痕的一个完美注脚。

接着,从第一幕的数十载默默资助一拨又一拨边远贫困学子的靠蹬三轮车为生的老人;到第二幕抢救落水儿童时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大学生;再到第三幕在生命最后时刻将自己眼角膜无偿捐给美丽女孩的青年男士;第四幕长年坚持为村民放电影的乡村电影放映员;第五幕写六百多封情书唤醒植物人丈夫的痴情妻子;第六幕在寒风中自发脱下外衣为路边产妇搭建产房的一群陌生人;直到尾声――在雨中纷纷主动为别人打伞遮挡风雨的陌生的匆匆过客。这是一个身份平凡而有着不平凡之举的“草根人群”,这是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而心中蕴藏着“纯真、简单、伟大的爱”的平民百姓,这是一群有情有义、德如膏腴,对社会有责任感且勇于担当、对他人忘我关怀且无私奉献的“活雷锋”!

舞剧通过诗一般的肢体语言与梦一般的舞美意境、大胆夸张的艺术手法,以及巧借其他艺术表现手段和新的现代技术,匠心地对上述人物进行深情而形象、细致而具体、个性而独到的表现与描绘,从而,“雕塑式”地塑造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最可爱的人物形象”,魔幻般地谱写了一部关于真爱的大型变奏曲。真正的文艺作品必然是一个时代和社会的最佳形象代言人。由于舞剧《温暖》取材于屡屡见诸于以“真实性、时效性”为生命的新闻媒体的典型事件。比如老人摔倒了有人主动扶起而悄悄离开、为山区贫困学子慷慨资助、眼疾失明的人接受角膜捐助重见光明以及为救落水者献出宝贵生命的人、夫妻一方遭遇不幸另一方不离不弃精心呵护多年等一桩桩感人事件,均可在新闻媒体报道中找到原型。这种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身份职业,不分亲朋戚友,跨越种种现实局限与制约的爱,充分展现了我国新世纪公民的水晶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而,《温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真实描绘百姓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高度凝练的电影,而那一群“最可爱的人”,就是我们眼下生活的现实社会高度和谐美的真实反映和形象代言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与社会的飞速转型,尽管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血液里缺乏道德”的人和缺乏人性的“冷血”行为。但是,《温暖》这一“接地气”的舞剧素材与现实主义题材及其完美的个性化表达,在表现故事中人物行为美、情操美、心灵美、境界美之余,打破了以前舞剧不敢正视现实、取材现实而习惯于非现实如民间传说、历史著作等的传统模式,彰显了创作者的非凡勇气与智慧,在艺术审美上已然具备集时代美、导向美、理想美、崇高美于一体的特质。于观众而言,对其无不“发生兴趣”、“产生感情反应”,感受到一种夕阳般的温暖,且释放一种精神上的正信号与正能量。

世界上的舞剧大凡分两类:一类是有故事情节、有人物贯穿的,即按照戏剧形式展开的舞蹈。另一类是恰好相反――无情节、无人物贯穿的舞剧。该剧属于后者,全剧没有传统意义上以讲故事为主的戏剧冲突,强调个性化表达,八个不同的、简短的、感人肺腑的爱心故事(包括序和尾声)之间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爱,然没有起、承、转、合的梯次关系,恰如八颗珍珠串联在一根银线上,既独立又相连,是典型的散文诗式的结构,“形散而神不散”,存在较强的跳跃性、灵活性和艺术表现力。这与我省在2007年创排并在全国及省里获奖的舞蹈诗《我的湘西》有着相似的一面,章与章或幕与幕之间没有固定的明显的关联词,主要通过一组组流动的意象来表现主题、实现目的。

作为舞蹈艺术最高表现形态的舞剧,肢体语言永远是第一语言,音乐、舞美是第二语言,然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协同作战,往往取得琴瑟和鸣、盐溶于水的艺术效果。该剧肢体语言在坚守“心入”生活、影响现实的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性地采用了激情、夸张、新颖且颇具“舞蹈味”的艺术表现方式,进行天马行空般的大胆想象,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语言,所谓的浪漫主义手法。本来是一些严肃的“正剧式”的内容,却把它表现得有板有眼,活灵活现,趣味横生,诗意盎然。比如,序募中象征人们忙碌不堪的大踏步和强劲的音乐;第二幕贫困学子刚拿到新书包时“杂技式”的腾跳翻滚的欢快场面;第三幕重获光明的女孩拉着轮椅上的捐角膜者的疯狂旋转和背后屏幕上慢慢变化的大眼睛;第五幕妻子将百多封情书一份份地摆放地上的“宣泄式”的舞词,以及“双时空”即舞台左右同一时刻不同形式内容的表演和电影“定格”镜头的表现手法;第六幕路人脱衣为产妇御寒搭建产房的“旋风式”的舞句,等等,可谓出手不凡,亮点频频,令人耳目一新。

最值得称道且印象颇深的是第四幕。夜幕降临,放映员挑着沉重的放映机,摇摇晃晃地翻山越岭赶去放电影,村民们提前忙着抢占位置。当电影进入高潮部分,村民们伸长脖子左看右看、站在凳子看、向前倾着身子看,一副总觉得不过瘾的范。突然下雨了,村民们并非散场走人,而是或撑着雨伞,或穿着雨衣,或戴着斗笠,或举着大铁锅继续看电影,越看越起兴。这些优雅、大方、生活化、形象化的动作表演及故事化的情节,绘声绘色,生动有趣,幽默诙谐,情景交融。加上富有本土民族特色的音乐伴奏,背景屏幕显示的淅淅沥沥的雨滴与江南民居风格的屋檐,营造了深邃的意境和“有意味的形式”,形成了强烈的喜剧色彩与逼真的艺术效果,将二十一世纪新农村村民对电影等精神文化需求的如饥似渴以及放映员不辞辛劳为人作嫁衣的执着与坚守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该剧开创性地采用舞台投影及素描等多种艺术手法,灵动诗意地突出主题的隐喻性、表现性、戏剧性和象征性。比如多幕开启前不同的手牵在一起的感人素描,第一幕从发芽、绿叶到黄叶、枯枝反复多次的大树,第五幕高大的火红的玫瑰,尾声表现天下所有人的理想和愿景即人人参与爱的传递的流星花园式的场景:流动的雨,炫丽的伞,变幻的灯光,匆忙的行人,热情的双手,七色的彩虹。这无一不是或明或暗、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丰富的信息和涵义。尤其是尾声播放的新闻图片及大量的报纸,似乎再次向观众宣告:生活中,无数“最美的人”即默默无闻的平民英雄和雷锋就依偎在我们身旁;无数感人的“最美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或眼前。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倘若《温暖》欲要更加至真至善至美,私意以为,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比如,可以进一步强化“君主”手中的统帅能力,即增加舞蹈的表演成分和凸显舞蹈的表现张力:舞剧的情节可以进一步细化,增强剧情的故事性与戏剧性,从而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