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说玉玩玉 第10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说玉玩玉 第10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玩家――这是人们对搞收藏,收些杂七杂八、稀奇古怪东西的人的称谓。也有人说“玩”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听这样的话原本不以为然,现今觉得颇有些道理。说玩能玩得自己使自己开心高兴,玩得自己逗自己乐,玩得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和古人对话,天人合一,能玩到这份上,恐怕已到了一定高度。然而,我看社会上搞收藏的人大多数不那么潇洒、坦然。总有一些人望着自己收来的东西愁眉不展,忧心重重,总盼着自己头上天开云散,把这些古物统统换成白花花的银两。也总有人担心自己的东西不对,一会儿真了,一会儿假了,整天闹腾,鸡犬不宁,我以为这就违背收藏本意了。收藏本是一件快事,现在完全成了负担,重重压在心头,毫无快乐可言。我以为,搞收藏不应过分看重经济价值,而重要的是喜欢。首先要爱,真心实地爱,爱这些古物的文化,爱它的历史沉淀,爱它在茫茫人海中与你相遇的缘份。有了这种绵绵无限的爱意,你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有了这种绵绵无限的爱意,你就不在乎它什么时候能变现成银两。要知道任何一件历史久远的古物,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都能给你带来生命的启示;任何一件古物都能给你带来乐趣。

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渊源流长,博大精深。

我记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哪年哪月才开始爱上玉的,但有一点随着岁月的流逝却依然刻骨铭心地镶嵌在记忆中的,就是玉的“温润而泽”,正是这点激发了我对生命的感悟,走进了爱玉族。中国玉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直到周朝,古人才发现了玉的独特品质,赋予这天然的宝物以德性。“玉有玉德”、“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的品质、品德成了当时古人修身、养性、做人的行为标准。大概年轻时,自己的性情犹豫,心中却总是如火烈烈,焦灼不安。到了年龄稍长一些,突然有一天发现玉,感悟到它“温润而泽”的特性可以弥补自己性情上的不足,于是便疯狂地爱上了它,继而如醉如痴,如梦如幻,一发不可收,以至于现在一天不摸玉便觉得缺了点什么。宇宙浩瀚,大自然神秘,玉这来自山川的精灵同样是神秘的。人自身缺少什么总能在相对应的自然界中得到弥补,对此我深信不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人对此早已领悟,就看你悟性如何了。现今每天摆弄摆弄这些玉玩意儿,几乎成了我的必修课。早上当一抹晨光从窗外洒入房间,沏上一杯好茶,然后上手摸摸那滋润的玉璧,再用布擦去那神采飞扬的怪兽身上的灰尘,静静地凝视一会儿那摆在桌上神情肃穆、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菩萨,于是心中便油然升腾起一股暖暖的气息在周身流淌。外边的阳光灿烂,屋里一片宁静。我知道正是这种物营造的“场”,使得生活在这空间里的人的生命和精神得到了提升和充盈: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玉玩大了自然有些名声,玉玩好了自然会有人找上门来。玉不能玩得太纯粹,自然有一些琐碎。“道法自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商品社会,克隆年代,于是便有朋友和亲友介绍或偶然相遇,说来说去总是有人让你帮着看东西。行内说法就是“掌眼”。“掌眼”不是单纯的活,其中有许多啼笑皆非愤怒不已的故事。当然在其中收益非浅,其乐融融,毕竟是现实社会的组成部分,说来也有几分乐子。

那些日子弄佛像――鎏金带背光的精美藏佛。藏传佛像比汉佛无论在艺术上和雕刻技艺上都要高出一筹,我非常偏爱。请了几尊摆在家中供奉、欣赏、膜拜,陶醉怡然,美不胜收。一日,有朋友打来电话,说女朋友过生日送礼物想到我这儿找件佩饰之类的东西,我应允了。想不到来家里一眼便看上那佛像。经他再三央求,我便匀给他一尊。不料没过两天,这位朋友打来电话说:请专家看了,那佛像不对,根本不是玉,是合成的。我一听有点傻,觉得可笑,怎么可能是合成的呢?这佛像一点疑点都没有,是经过反复验证过的。当时电话不好反驳,我只是告诉他,不要迷信那些社会上所谓的专家。第二天他把佛像拿来,经询问方知,他请的专家是古董拍卖公司搞鉴定的朋友,他说这佛像背光轻,鎏金不对,并说这根本不是玉。我觉得很可笑,这佛像的所有特征太明显了。我对朋友说你不要太迷信了,他是鉴定师,但不一定懂玉。朋友说他可是画家,按平方尺卖画的画家。我一听更乐了。

在朋友眼中,按平方尺卖画的画家就一定是专家,什么都懂。鉴定是门独特的学科,说白了就是要有对“真”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考古的,讲文博的,搞博物馆的,未必就能鉴定出古物的真假来。我知道朋友找了二把刀,不懂装懂的家伙,我必须找出最有力的证据来反驳这位鉴定师。我继续询问朋友那鉴定师还怎么说?直到朋友说那鉴定师说玉应当是温的,而不应是冰凉冰凉的,这一下成为我最有力的反驳证据。我对朋友说:他说反了,真正的玉恰恰是凉的,而不是温的。这更说明鉴定师根本不懂玉,是不懂装懂。如果连真玉和合成玉都不懂,他就没有资格评这佛的真假。这是最起码的常识,他犯的是最低级的错误。我解释说:鉴定师之所以说玉是温的,是因为道听途说,或者是只从书本上看了两眼,因为书上比喻玉是“温润而泽”,但这和玉的物理特性是两回事,于是鉴定师便把玉定性为“温”讲给别人,成为笑柄。我顺手拿出了一块琥珀和一块真玉让朋友在脸上试,朋友一试便信服了。朋友高高兴兴地把拿来的那尊佛抱走了,并希望能帮助再找一个。

这样的例子社会上太多,不胜枚举。冒充的行家也太多。做真人,就需要学习,研究,讨论,求真。要有科学的精神,求实的态度。不快的事情经历多了也就不气了。“还是好好地玩玉吧!”我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