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词阅读的目标是: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让学生背一些古诗文,从中汲取精精华,学习古人推敲炼字的方法,学习古人选材取景的技巧,这对培养学生的诗文素养,乃至文学素养,都有独到的好处。

一、诵读古诗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想情操。

初中阶段是学生记忆力较强的时期,开展各种朗读、背诵、演唱、讲演等语文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语文听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好方法。既能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又能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感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古代的诗词,内涵丰富,主旨深远,有许多是诗人内心崇高精神的自然流露,可以让学生了解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厚与仁慈,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怀,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思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告诉我们人生要追求什么,“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劝诫我们要珍惜时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叫我们要珍视父母之爱,及时回报。通过读这些古诗,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比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囫囵吞枣、口干舌燥的硬塞要有效得多。

二、诵读古诗词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当前,随着语文教育改革讨论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重视,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语文课应把培养学生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而诵读古诗,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国古代的许多诗词,情感丰富,语言凝练,往往短短几十个字,就表现出丰富的内容,旷远的意境,“诗歌是富于形象的思维”(别林斯基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阅读这些古诗,可让学生从有限的语言文字的建构中引出无限的想象,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古人说得好,“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因此语文课堂只有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才能获得美的渲染和语感的培养,体现出人文的关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绵绵无期的“愁绪”;“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用富于情感的双关语来描写若有若无的“春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历史典故巧妙表达人生志向……透过语言文字,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的精妙博大,领略到字里行间产生的意境美,感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再如《天净沙・秋思》,这篇小令短短二十八个字,学生每读一句就会想象出一幅画面:枯萎的蔓藤、僵老的古树、无精打彩的乌鸦――败落凄厉的背景画;潺潺的流水、纤巧的小桥、温暖的茅屋――充满安谧与生机的图画;荒郊古道上一匹精疲力尽的马冒着凛冽的西风在踯躅而行;日暮途穷,一个羁旅之人在悲哀地仰天叹喟。一句话就是一幅画,通过诵读,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脑子里构成了一幅幅特色独具的画面,从而培养了想象力。

三、诵读古诗词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给写活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二句凭二字,情景交融,意境盎然。通过诵读诗歌,可以让学生认识美,享受美 ,从而创造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于自然的色彩、声息、动态细致入微的表现,构成一派有声有色、新鲜优美又愉悦的意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了一幅清新自然、宁静纯朴的山中美图,诵读这样的诗歌,学生在受到陶冶的同时,同样也得到了美的享受,自然也就提高了审美能力。

四、诵读古诗词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古代的诗词,无论哪一首,都包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想方式,呈现出诗人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带领学生去学会品味诗歌出神入化的艺术手段、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与遣词造句的方法,就是对学生再创造能力的培养。

修辞运用之妙全在于恰到好处地叙事状物、传情达意,在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则以拟人居多。诗人既“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能与花草共忧乐”(王国维《人间词话》)。风月花草,在诗人、词家眼中莫不可以被人格化,因而拟人的辞格被广泛采用,这些妙用辞格的地方往往正是诗人精心铸炼的诗眼。比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诗眼在于“知”字,雨本无知,因人而知,诗人同样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植入人之情感,用一“知”字写善解人意之春雨,顿生妙趣。

其他手法亦能赋予诗歌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如李白笔下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王维笔下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新秀丽;苏轼笔下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绮丽可爱……在作者的笔下,通过或夸张或细腻或精致的艺术手法、精当字词,这些“水”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章郭初级中学(226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