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报恩报出牢狱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报恩报出牢狱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位工作廉洁、一生没出过任何差错的退休干部,身患绝症,在得到远在台湾省的好心人救助后,病情由此得到了好转。为了感谢救命恩人,他把自家的几本古代线装书籍邮寄给好心人,以示谢恩。然而,这几本邮寄的线装古书接受出关检查时,却被海关工作人员扣留,他也因此涉嫌文物走私。

受人之恩,是不是应当礼尚往来?面对恩人的要求,又能不能一口拒绝?日前,在辽宁省抚顺市,上演了这样一场法与情的交锋――

病魔突袭,台湾友人倾情救助

今年65岁的王立成,退休前是抚顺市部门的一名干部。在退休之前,王立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领导和同志们当中一直有不错的口碑,他也因此多次受到市有关部门的表扬和嘉奖。

2002年退休后,王立成除了收藏爱好外,没别的什么事,一双儿女也都已成家立业,不再需要操心了。于是,他和老伴每个月拿出一部分退休金去支持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

2005年11月的一天,天气渐渐转凉了,王立成和以往―样,早早起床打算和老伴―起出去晨练。可当他站起来时,右边臀部却疼得让他差点晕倒。王立成起初还以为是前晚上睡觉的姿势不对压着了,也就没有在意。又过了两天,王立成感觉臀部在走路时一天比一天痛得剧烈了,而且每次时间都在加长。到第四天早上,老伴把早点弄好后叫他起来吃,他的脚刚一着地,臀部的股骨又开始剧痛起来,他还没来得及抓住床沿,就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正在饭厅等他吃饭的老伴跑进来一看,吓得脸都白了,立马打了120急救电话。

经过医院的一番详细检查,王立成患的是右股骨头坏死。医生告诉王立成说:“你的病情在逐渐恶化,必须尽快想办法进行控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住院期间,王立成每天要接受大量的药物注射来控制股骨的疼痛,否则一刻也得不到安宁。病情最严重时,他连床都起不了,躺在病床上大小便都要用引流袋。生性好强的他见自己成天废人一样躺在那里,还拖累得老伴和儿女们一起忙,心里着急得不行。等住了几个月后,王立成的病情仍没有得到好转,看到在医院每天要花去几百元的费用,他强烈要求回家去。

回到家,家人为王立成找了各种中医、偏方进行治疗,但还是没有丝毫起色。病痛把王立成折磨得几乎绝望了,他开始拒绝接受治疗,想等着死神来判决自己,但他又是那样的不愿屈服于病痛的折磨。就在那时,他把自己病后的绝望、恐慌、彷徨和无奈,写信告诉了―位叫陈贤之的台湾省笔友。

陈贤之是位台湾中医,故乡在辽宁的锦州市,比王立成小两岁。与王立成一样,他也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两人于1998年夏天在上海举办的一次海峡两岸民间收藏家联谊会上相识,很是投缘,并成了好朋友,此后多年间一直有书信往来。

没想到远在台湾的陈贤之在收到王立成的信后立即给他写了回信,在信中,陈贤之安慰他千万不要着急泄气,放松心情养病,要有战胜病魔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心。同时,陈贤之还告诉王立成,他正在台湾发动自己的朋友,为王立成找这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良药。

不久,王立成果然收到了陈贤之从台湾邮来的药,价值2000多美金,说是他送给王立成治病的礼物。陈贤之还在附加的信里详细地写明了这种药的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台湾友人的倾力救助,给了绝望中的王立成一线希望。

藏品送友人,报恩却被指控文物走私

按照陈贤之信中的嘱咐,王立成在老伴的帮助下,把寄来的那些药按剂量搭配在一起一剂一剂的服了下去。―个多星期之后,王立成明显地感到患部的疼痛减轻了,躺在床上的他试着以床沿做支撑坐起来,没想到竟然成功了。老伴和儿女们看了,简直不敢相信这一事实。一家人高兴之余,又连续让王立成试坐了几次。看到父亲因为吃了陈贤之寄来的药,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子女决定立即写信,把父亲现在的情况告诉这位远在台湾的恩人。

很快,王立成一家人又接到了陈贤之从台湾寄来的回信。在信中陈贤之告知他们一家,这只是刚开始,他上次寄的一共是三个疗程的药,要想痊愈下地行走的话,必须继续坚持吃一段时间再看。末了,陈贤之还交代说,如果还有什么困难,不妨再去信告知。

就这样,在陈贤之耐心的指导下,王立成继续按疗程和剂量服药。到2007年春节的时候,他在家人的扶持下,已经能够下地行走一段路了。这种明显的好转,让王立成一家人在高兴的同时,更加感激陈贤之的恩情。这时,他们一家人又收到了陈贤之从台湾寄来的1000多美元的药品,附带的信中说:既然王立成生了病,就别介意他把这些药品当成新年礼物送给他,祝他早点康复起来。

面对台湾友人的如此深情厚谊,王立成一家人感激不尽。他们把陈贤之看成这个家的救命恩人。知恩不报非君子,既然恩人如此的慷慨大方恩重如山,那么他们总得对恩人有个回报。一家人想来想去,都想不出用什么方式去回报好。王立成的老伴建议买些名贵的土特产寄去,而儿子和女儿说土特产现在台湾那儿也都能买到,不足以表示对这份恩情的感激。于是王立成又给陈贤之写了封信,问他在大陆是否有需要代劳的事,他们一家人会尽量去为他办,否则他们一家将对他的大恩大德深感不安。

很快,王立成一家人又接到了陈贤之从台湾发来的回信。陈贤之先是在信里说了“举手之劳,何必言谢”,“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应该替朋友做的”等一番寒暄的话,在信的最后,陈贤之委婉地表示,说如果方便的话,可以帮他在大陆找几本中国古代的线装书籍,因为他一直想弄几本收藏,却始终没有实现。

面对恩人的请求,王立成一家自然是无话可说。尽管不太好办,但比起人家对自己的救助,这还算是个很小的要求。因为一时半会很难在收藏市场上买到陈贤之要的古书,想来想去,王立成决定把自己家里祖传下来的几本线装古书给陈贤之寄去。老伴提醒他,那可是他们王家几代人保留下来的宝贝啊!王立成想,既然自己的命都是别人救的,把自己最宝贵的收藏品送几件给人家也是应该的事,这样才足以表达他们一家人感恩的诚意。

2007年3月7日,王立成拿出自己祖传收藏的《尚书注疏》等六本古代线装书。他觉得这样报恩的分量还不够,又把一只铜香炉放在一起,给台湾的陈贤之邮寄了过去。

正当王立成和家人沉浸在报恩后的释然中时,2007年3月10日这天上午,他却突然接到海关发来的一纸传票,说他在3月7日寄给台湾陈贤之的六本线装古书和那个铜香炉均为文物,其中有两件是国家三级文物。并告知王立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私自走私文物罪,他邮寄的那几件文物已被海关扣留。

面对这突然一击,老伴被吓得哭了起来。而王立成哪里知道自己收藏的那几本破书居然竟是国家文物?一下子,他原本好起来的病情又加重了。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己这把年龄了,会落得一个走私的名声。

很快,抚顺市开发区检察院以涉嫌走私文物对王立成进行了立案侦查。

有情的回报,无力的辩护

在巨大的压力和打击下,王立成又一病不起地躺在了床上。检察机关考虑到他确实有病,对其进行取保候审。这期间,王立成的儿女们到相关部门四处求情反映:父亲是在不知道那些东西是文物的情况下,为了报答自己的救命恩人才犯下的错误,请求他们看在他为党为人民勤勤恳恳工作那么多年都没有犯过错误,加之又是带病之身的分上,不要追究王立成的法律责任。

2007年8月23日,检察院以公诉人的身份,正式对王立成涉嫌走私文物一案提起了诉讼,由抚顺市开发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场“以文物谢恩人,法律与人情相交锋”的公诉案件。

当天上午9点30分,王立成在儿女们的搀扶下,拄着拐杖,十分吃力地拖着那双不能独立行走的腿,挪到了法庭专为他设的“被告椅”上。

随后,公诉机关对王立成进行指控:2007年3月7日,王立成在邮局以挂号邮寄的方式,给台湾省一名叫陈贤之的收藏爱好者邮去《尚书注疏》等六本线装古书和一只铜香炉,此七件物品均为文物,其中有两件是国家三级文物。公诉人认为,王立成身为国家干部和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应该知道什么东西是文物。鉴于此,王立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走私文物罪。随后,公诉人向法官和王立成出示了本案的相关证据和材料。轮到王立成为自己辩护了,他对在场的法官、公诉人和旁听的人说:“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人之常情,是不是应当礼尚往来?任何人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的要求,我又怎么忍心去拒绝呢?”最后他辩称,自己只是收藏爱好者,但并不十分了解哪些东西是文物。

此外,王立成的律师认为,市邮局的工作人员在为王立成办理邮寄手续时,并没有告知他所寄的东西是文物,因此,市邮局对此案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不应该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当事人一个人身上。公诉机关认为,以王立成的身份,应该具有辨别国家保护文物的能力。况且他在以邮寄的方式寄那些书和那只铜香炉时,对工作人员称只是书籍,所以,邮局不应该承担责任。

整个案子的庭审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双方的辩论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到法律的庄严和神圣,但所有的情感辩护在法律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2007年10月9日,抚顺市开发区初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了判决:王立成走私罪名成立,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鉴于他有病在身行动不便,缓期三年执行,并处罚金2000元。至此,这起报答恩人“文物走私案”尘埃落定。■

案后说法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是中国的古训,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也还是这样做的。本案主人公王立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位参加工作多年的国家干部,在退休以后不幸患了重病,在最困难的时候,台湾友人倾情相助,使其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受人恩情,又岂能不报答?这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情和法的界限要把握好。

在人生路上,被人爱,被人恨,受人恩,欠人情……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但一时还不了情,报不了恩,也不必介意。我欠人情,人欠我情,这就是人生,只要有一种感恩之心还恩之情即可,不必过于执著。另外,报恩还有个尺度问题,要注意千万不要触犯了法律。作为社会的每个公民,都应该知法、懂法、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