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引进积极心理学的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积极心理学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等。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引进积极心理学的目的是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的一切不利因素,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学习,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营造积极轻松的氛围
要走出“法庭课堂”的怪圈,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应该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1.改变桌子的排法
在笔者的课堂上,不局限两人一桌、全体学生面向讲台的单一坐法。笔者经常撤去讲桌,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甚至坐成半圆弧的形式,便于展开小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学习氛围。
2.倡导“不举手发言”
笔者常常鼓励学生想好了就站起来回答,不用举手。这样,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有时一同站起来十几个学生,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上完课。
3.原谅回答的错误
一位教育专家说:“学生犯点错误是创新的表现。”创新教育强调对学生教育要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也要有创新意识,决不能横加批评指责,而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勇于发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二、激发思维
教学过程是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善于“制造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的心理需要,这样,他们思维就自然会活跃起来。
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答问,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师应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不能仅用“对”或“错”予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追问“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等,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思维缺陷,又能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陶冶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学习者(内因)与学习环境(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学习者来说,学习的成功与否除受智力因素和本人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制约外,情感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感能激励感知的积极性,提高认知的效果,保持记忆的牢固性,加强想象与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提供大量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在问题面前,师生应是平等的、互助的。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示范者、顾问、对话人、解惑者、导演。对学习困难生,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成就感。
教师应将丰富的情感寓于生动形象的叙述之中,创设情境,以情激情、以心动心。如在学习有关行政区划“台湾”时,笔者结合热门话题,精心准备了一段新课导入:随着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变成了炎黄子孙的最后牵挂。无论是海峡汹涌的波涛,还是台湾当局,都割不断两岸人民的血肉联系和我们这一代对祖国这片神圣领土的热切关注。
教师应以情境促动学生学习。学习“区位选择”时,笔者根据当地情况,让学生以“地方发电厂的建立”为课题,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有关工矿企业、大型工程等知识时,笔者注重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自豪感。
教师应以课题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学生学习“石油宝库”一课,了解到限制该地区发展的是水资源时,笔者选择了探讨“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的研究主题。课堂上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受到教育。
综上所述,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引进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每个学生在智力和人格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双林第二中学,湖洲,31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