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合作金融供求失衡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合作金融供求失衡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探讨了农村合作金融有效供给的不足,以及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断裂。并在此基础上检视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供求失衡的原因,即外生合作金融的异化与内生合作金融的发展滞后、先天不足。最后,尝试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即重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供求失衡;重构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 2)05-01 02-03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遍及城市乡村,是联系农民最广泛的金融纽带,客观上成为支持“三农”的主力军,成为农村货币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合作金融出现了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没能很好地发挥扶持“三农”的作用。

一、失衡——农村合作金融有效供给总量不足

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是指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不相适应,表现为金融供给大于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小于金融需求两种情况。现阶段在我国主要表现是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严重不足,明显滞后于农户对合作金融的需求。

农村地区的合作金融依据组织化的程度可以形成一个连续系统。组织化程度最低的合作金融可以是具有合作性的民间的自由借贷;处于中间状态的可以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如合作社和协会)中的融资集资和民间金融较为发达地区的各种协会等;组织化程度最高的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是正规化的合作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有效供给的不足,既表现在具有合作性质的民间自由借贷的不足上,也表现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合作性融资的不足上,更表现在正规的国家合作金融组织供给不足上。

(一)合作性质的民间借贷的供给不足

合作性质的民间借贷主要是一种基于友情、关系的无息或低息的具有互帮互的民间融资。一般采取借贷额度小、无固定期限、没有抵押和担保的手续简单的形式,对于满足农户临时性的困难作用巨大。但是,这种供给形式在农户的大额借贷和生产性借贷中的供给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农户的全方位的融资需求。同时,由于其缺乏法律的保护,容易发生纠纷。总之,这种合作性质民间借贷的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其借贷的小额性和资金用途的生活性偏好上,而正是这种“偏好”凸显了它在农户的生产性和大额借贷方面供给的欠缺与不足。正如周好文与于浩(2005)所指出的,农户金融需求的缺口必然诱致对金融供给制度的需求。当然,对于金融制度的需求,不排除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甚至以整个村落的声誉为担保的无息贷款的存在。但由于这种借贷伴随着情感和友情的因素,同时具有非盈利和互助的特征,因此其资金供给的规模极其有限,无法满足农户的资金缺口。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融资的不足

农村地区合作经济内部由于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会有一些内部的自发的融资形式。这种形式无疑具有合作金融的性质,也是一种新的融资形式,可以很好地满足合作经济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这种融资的规模有限、用途单一,受惠主体是整个经济组织,且组织化程度不高、专业化程度低。因此,它很难实现金融供给的有效满足和功能的完美发挥。

(三)正规的合作金融机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主力军。但由于其合作性质的异化和商业化的改造,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因此,它在支农方面的作用很有限,在满足农户需求、农村发展方面的作用微弱。

总之,农村合作金融的供求总量要受到国家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制约。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供求规模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现阶段农村地区存在巨大的金融缺口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农村的金融供给严重小于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金融供给与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裂。

二、断裂——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断裂

与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层次、不平衡性相比,农村正规金融有效供给则明显不足,呈现供给主体缺位和异化的状态。缺乏不同层次的金融制度与农村金融需求对接。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不仅表现在农村合作金融有效供给的不足,更主要表现在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断裂。所谓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断裂,是指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失衡、错位。而且这种失衡、错位已形成一种固化的力量,反过来又加剧了这种失衡的程度,内在地形塑了农村合作金融的现状。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断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合作金融的区域布局错位

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村合作金融(主要是指农村信用社等正规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民间的合作金融机构的整体差异不大)在区域布局上就会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性。从机构总数来看,农村信用社的地区分布特征是:较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从农户在农村信用社的借贷经历来看,借贷行为的地区差异特征是:较发达地区

(二)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对象错位

农户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作为农村金融主力的农村信用社主要是为了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户的金融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户型、不同地区和不同意识农户的金融需求存在差异性。但农村信用社商业化以后,其服务对象主要倾向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高的、思想开放的和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等户型的农户,大多数贫困的农户被排除在外。这种借贷倾向就在农村地区形塑了一种层次结构:富裕的农户越来越富裕,贫穷的农户越来越困难。而正是这些贫穷、困难的农户,具有强烈的金融需求却不到应有的满足,逐渐被边缘化。可见,农村信用社在供给服务主体与需求对象方面发生了错位,这种错位造成了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主体与需求对象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