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鼎鼎大名三伏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鼎鼎大名三伏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伏贴”也叫“天灸”,是“冬病夏治”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具传统特色的中医疗法。它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将配制的补虚助阳、温里散寒药物贴敷于人体特定穴位,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为健康保驾护航。

三伏贴敷正当时

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浸入而发病。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

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扶助人体得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因此贴敷疗法多在三伏天进行,是冬病夏治的主要手段之一,适宜于各种疾病。具有温阳活血通络之功效。

三伏贴之呼吸道疾病

贴敷药方白芥子30克,延胡索10克,麻黄10克,细辛10克,丁香10克,白芷10克等。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和,制成弹子大小药丸或硬币大小的圆饼。贴于穴位,以橡皮膏固定,贴药后不宜过度活动,以免脱落和移动。初伏、二伏、三伏各贴一次(遇闰中伏加贴一次),每次6~8小时,连续贴敷3年。

急慢性气管炎:小青龙汤加减贴敷大椎、风门(双)、肺俞等穴位。同时以生麻黄、桂枝、干姜、五味子、细辛、半夏、白芍、甘草组方,煎汤服。有温肺、散寒、平喘、止痰、化痰之功效,主要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外感发热、恶寒、咳嗽痰稀等让。

支气管哮喘:定喘汤贴敷定喘、大椎、风门(双)、肺俞(双)、天突、膻中等穴位,老人加肾俞(双)等。同时以白果、炙麻黄、苏子、款冬花、半夏、桑白皮、杏仁、黄芩、甘草组方,煎汤服。有降气化痰、宣肺平喘之功效,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咳嗽痰多等证。

过敏性鼻炎:鼻炎宁颗粒敷贴大椎、肺俞(双)、膏肓(双)、’肾俞(双)、膻中等穴位。配合服用鼻炎宁颗粒,主要成分为蜜蜂巢睥,有清风热、通鼻窍、疏肝气、健脾胃之功效,适用于治疗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证。开水冲服,一次一袋,一日2~3次。

三伏贴之消化道疾病

贴敷药方丁香10克,广木香10克,肉桂10克,黄连10克,人参15克,白术12克,山药20克,配吴茱萸等。上药共研细末,取少量麝香,加入配好药粉中,放入瓶中备用,敷时用食醋调膏,制成弹子大小药丸,贴敷穴位,外用风湿止痛膏固定,睡前贴于穴位上,晨起把药去掉即可,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脾胃虚寒性胃痛:黄芪建中汤加减贴敷中脘、天枢(双)、神阙等穴位。同时以黄芪、酒芍、桂枝、生姜、大枣、饴糖、炙甘草组方,煎汤服。有温中益气、散寒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亦可用于寒性脓疡、慢性肝炎、慢性腹膜炎等证。

中虚脏寒胃痛:小建中汤加减贴敷中脘、天枢(双)、神阙、足三里(双)穴位。同时以酒芍、桂枝、生姜、大枣、怡糖、炙甘草组方,煎汤服。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痉挛等证。

脾胃虚弱性泄泻: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贴敷中脘、天枢(双)、神阙、足三里(双)、脾俞(双)、胃俞(双)等穴位。同时以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广木香、砂仁、炙甘草组方,煎汤服。有芳香醒脾、燥温化痰、和胃畅中、调理气机之功效,主要用于脾胃气虚,寒温滞于中焦,以致胸中痞闷、嗳气呕哕、脘胀满或腹痛肠鸣便溏等证,临床用于治疗溃疡病、慢性泄泻、胃肠功能紊乱等。

脾虚泄泻:参苓白术散贴敷中脘、天枢(双)、神阙、足三里、关元、脾俞(双)、胃俞(双)等穴位。同时以党参、白术、茯苓、炒扁豆、炒山药、薏苡仁、莲子心、陈皮、桔梗、砂仁、炙甘草组方,煎汤服。有补气健脾、和胃渗湿之功效,主要用于慢性肠胃炎、贫血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腹泻等证。

肾虚泄泻:四神丸贴敷中脘、天枢(双)、神阙、足天里、关元、肾俞(双)、脾俞(双)穴位。同时以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大枣、生姜组方,煎汤服。有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之功效,主要用于慢性肠炎、肠结核的久泻辨症属睥肾虚寒者,亦可加参苓白术散,也有一定疗效。

三伏贴之风湿骨病

贴敷药方桂枝、川乌、草乌、当归、威灵仙、川芎、制乳香、制没药、白芥子、细辛、元胡各等份。上药共研细末,放入瓶中备用,敷贴时用生姜汁调膏状,做成饼,直径2厘米,厚0.5厘米,外用麝香虎骨膏固定在穴位上,每晚睡前敷于穴位上,晨起把药去掉,10天为1疗程。

风湿、类风湿病、骨病:补肾祛寒旭痹汤加减风湿、类风湿病、骨病属中医的痹证范畴,贴敷穴位取疼痛近处或患部或以循经选穴为主。肩部取肩移、嚅俞、肩髑、背脊部、大椎、身柱、腰阳关等穴位;髀部取环跳、居髂、悬钟等穴位;股部取秩边、承扶、阳陵泉等穴位;膝关节部取犊鼻、梁立、阳陵泉、膝阳关等穴位;腰部取肾俞(双)、脊中、委中。其中痛痹加肾俞、关元;行痹加膈俞、血海;着痹加足三里、商丘。亦可取用阿是穴。同时以川断、制附片、熟地、骨碎补、淫羊藿、桂枝、独活、威灵仙、白芍组方,煎汤服。有补肾健骨、祛寒、活血通络之功效,主要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骨柱炎,颈肩、腰腿痛及骨质增生病。

小链接

今年有四伏

头伏:2013年7月13日-2013年7月22日

中伏:2013年7月23日-2013年8月01日

闰中伏:2013年8月02日-2013年8月11日

未伏:2013年8月12日-2013年8月21日

注意事项

①贴敷部位若出现皮肤微红、微痒,影响不大;若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应立即揭去药贴,禁止抓挠,不擅自涂药;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②有“实热”症状者,如大便比较干、长口疮、舌苔比较重、发烧;皮肤有破损或伤口(容易感染);对贴敷有过敏者;孕妇、经期女性、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均忌贴三伏贴。儿童用药需谨慎。

③夏季气候炎热,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汗出。

④贴敷期间禁忌冷饮和油炸食物,远离空调,睡眠充足,情绪乐观,适度锻炼。

⑤三伏贴贵在坚持,不要半途而废。